在兩岸政治關係由低迷走向緊張之際,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於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了第三次「胡連會」。香港《大公報》發表資深臺灣問題評論員林修祺的文章說,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亦同時在北京舉辦,大陸再次單方面向臺灣宣布多項開放優惠措施,但兩岸對談單位經五次協商已達成重大共識,也是今次論壇重點討論的開放大陸人士赴臺觀光包機議題,則沒有提及何時籤署協議及宣布開放日期。
論壇反「獨」氣氛濃
今次「胡連會」之特點與意涵為何呢?二○○五年四月連戰首次訪問大陸,是一次破冰之旅,第一次「胡連會」更是國共和解的歷史轉折點,從政治和歷史意義來說,今次當然不能相比。二○○六年四月連戰二次訪問大陸,是一次和諧之旅,第二次「胡連會」及國共經貿論壇,大陸宣布了十五項惠臺政策措施,其後的農業論壇有二十項之多,從經貿、社會、文化等類談出的議題或成果之數量來說,今次也大幅下降了。事實上,國共雙方該談、想談的議題都談過了,大陸單方面宣布開放的許多政策措施,在民進黨扁當局不承認、不配合的情況下,本來就空間甚小,實質效果不大。今次大陸宣布批准臺灣高校到大陸招生等措施後,臺當局「陸委會」立即發表聲明,指摘國共論壇凸顯兩岸交流必須在大陸設定的「一個中國」政治框架下,重申兩岸涉及公權力的各項議題須由「政府」主導協商。在臺灣當局抗拒下,大陸措施能真正落實的相當有限。
與前兩次「胡連會」比較,今次「胡連會」的重點就是一致強調反「臺獨」,特點就是共同升高批判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臺獨」言行的力度。胡錦濤指出,兩岸分則兩害,合則共贏,強調兩岸要緊密攜手,制止「臺獨」分裂活動。連戰批評臺灣當局正在進行去「中國化」的「文化大革命」,用「臺獨」意識形態牢牢地捆綁住兩岸關係發展,採取政治封閉、經濟封閉、軍事競賽,造成臺灣社會失義,朝野對立,認同混淆,經濟被邊緣化。
兩岸政治形勢惡化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措詞最強硬,他在論壇開幕式發表講話時,強調「臺獨」危險性在上升,是當前臺海和平穩定面臨的最嚴重、最危險、最緊迫的問題。他說,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執意推行激進「臺獨」路線,不斷拋出極端「臺獨」言論,加緊推動「法理臺獨」,把「去中國化」、「臺灣正名」等分裂活動推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肆意挑釁大陸。他重申,大陸有決心、有能力、有準備制止「臺獨」和導致「臺獨」的重大事變。與此同時,李長春在會見日本亞洲安保政策研究會代表團時,亦點明中國軍隊加速裝備現代化,主要是為了對付「臺獨」分裂勢力。
第三次「胡連會」以共同反「臺獨」為重點,乃兩岸政治關係形勢惡化使然。臺灣陳水扁及民進黨主席遊錫堃等執意推行激進「臺獨」路線的當權派,從年初至今不斷發表極端「臺獨」言論,公然用「四要一沒有」取代「四不一沒有」,把今年定為「臺獨年」、「急獨年」。今年一月大陸官方嚴批陳水扁的元旦講話,亦把今年定為「反臺獨關鍵年」,當時北京官員發出警告仍限於國臺辦的層級,但到四月底「胡連會」時,則由胡、賈、李三位中共政治局常委同時發出警告,賈慶林還把矛頭指向「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針對的已不只是陳水扁一人,還包括民進黨當局中的死硬「激獨分子」。中共嚴批「臺獨」及警告民進黨當局領導人升級,強硬程度升溫,就是因為目前「臺獨」勢力正處於最猖獗時期,「臺獨」分裂活動推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還在密鑼緊鼓策劃導致「法理臺獨」的重大事變。
陳水扁既痛恨又妒忌
在第三次「胡連會」前三天,即四月二十五日,陳水扁在「與德國柏林視訊會議」上,猛烈抨擊連戰等國民黨主要領導人寧可千裡迢迢跑去北京「磕頭」,也不願與執政當局對話。他指稱,「國共論壇只不過是中國統戰的一部分,絕對不能中計」,並強調「國民黨只是一個在野黨,一個政治團體未經『政府』授權同意,所做的任何接觸,所籤的任何文件,完全沒有任何效力」。陳水扁這番攻擊「胡連會」和國共論壇的說話,既有恨意,也有酸味。他恨的是連戰等國民黨領導訪問大陸,建立國共溝通機制和定期舉辦國共論壇,「讓中共直接或間接地介入臺灣朝野的鬥爭與矛盾」,把對臺工作做到「入島、入戶、入心」。
陳水扁罵連戰和國民黨接受中共「統戰」,實際上也在怨恨中共為何不「統」在臺執政的陳「總統」和民進黨,有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心態。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現任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的董立文,在今年初的一個論壇上就指出,兩岸的政治談判曾經只差一步就可完成,○四年陳「總統」在「雙十」講話中首次提出以「九二香港會談作為兩岸復談的基礎」,表達了從「九二共識」尋求交集的妥協意願,胡錦濤在○五年三月四日回應:「對於臺灣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方向所作的努力,我們都歡迎。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董立文認為:「在二○○五年四月份的關鍵時刻,連戰插隊訪問大陸,打斷了扁、胡、宋的安排,形勢遂急轉直下直到今天」。
扁玩弄兩面手法
本欄在○五年五月十三日曾獨家披露,陳水扁曾透過「宋特使」向胡錦濤轉達五點意見,其中包括可以接受「一中各表」;希望先建立民進黨與中共會談,進而達成兩岸對話和「胡扁會」。由於「扁宋會共識」對「中華民國」的定義並無共識,更何況扁毫無誠信,民進黨也不放棄「臺獨」黨綱,胡錦濤在那個關鍵時刻,當然選擇共同反「臺獨」的連戰和國民黨,而不是陳水扁和民進黨。陳水扁企圖用假談判掩護「臺獨」動作的計謀失敗後,就把國共黨對黨的談判,說成是推動兩岸之間政治談判的障礙。
如今陳水扁和民進黨當局仍然玩弄兩面手法,一方面詆毀國民黨「聯共賣臺」,並以極「獨」言行拚大選,另方面散播「中共全面發展與民進黨關係」、「北京嘗試接觸民進黨政府」、「中共在十七大及北京奧運期間不會重視臺灣議題」等不實之詞。今次「胡連會」及國共論壇應有一定的反制效果,但對於拉抬國民黨選情的作用不可估計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