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因為這一代人不需要為衣食而煩憂,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物質基礎和精神世界都取得了一定的發展。90後、無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有些老人感慨現在的生活在過去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雞、鴨、魚成了家常便飯。
在這個物質極其豐富的時代,同樣,我們很難想像過去的生活和曾經的社會景況。事實上,20世紀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大變革時期,科學和技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那麼上個世紀人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前不久,一張民國窮人吃大閘蟹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流傳。人們紛紛感慨民國的窮人「只能」吃大閘蟹來填飽肚子。實際上,幾十年前,抓河裡的魚蝦來當作食物確實是一件不足為奇的時期,
在上個世紀,烏龜遍地都是,但是沒有多少人喜歡吃它。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無鱗魚是人們不喜歡吃的東西,也沒有多少人喜歡吃海龜、鰻魚和泥鰍。那時,沒有香料,也沒有那麼多調味品。甲魚等河鮮很難吃,因為沒有佐料的加入,另一方面,在那個時候,連米飯都可以稱得上是奢侈品,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們不得不捕捉這些河鮮來養活自己,只能說,這是一種迫不得已。
到現在,許多老人都不吃無鱗魚。當時人們仍然喜歡吃米飯和肉,但是不要考慮牛肉和羊肉,豬肉是過年過節特有的美食。
過去,大連的漁民只能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吃海參。當海南瓊崖縱隊的老兵去學校做報告時,他感慨地說:「你現在的生活多好啊,你每天都有白米吃,我們那時很苦,每天只能吃鮑魚。」
那時,鮑魚殼比鮑魚肉更值錢。住在海邊的人吃海鮮直到他們嘔吐,鮑魚,海參和梭子蟹,每次他們去海邊都可以用籃子把它們撿起來。20世紀60年代,海參、海參和海膽被餵給大連偏遠地區的鴨子。以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頓頓吃鮑魚如山珍海味一般,但那時住在海邊的人們能夠頓頓吃上鮑魚的確實不是一件難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山底下的人們經常上山收集各種真菌和山果。此外,獵人可以偶爾獵殺到野生動物,這些也作為他們的食物。但是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並沒有那麼高的技術都去打獵,他們通常會選擇在自家的土地裡種上一些蔬菜水果,如此實現自給自足,當然養殖業在那時可以說是每戶人家必備的技能,養幾隻雞鴨,幾頭豬,逢年過節可以有所「依靠」。
在上個世紀,肉確實是好東西。如果獵人們能抓到野豬,那簡直是意外之喜。在缺少衣服和食物的時代,鮑魚、海參和海龜都是不引人注目的食物。現在看來,情況正好相反。人們以前不想吃的野生海龜也成為了昂貴的養生原料。野菜也成為了人們追求的天然無汙染的健康食品。
90後經常說,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很好,但我們不能感到幸福。因為房子和汽車的帳單,壓迫得我們無法呼吸。但不論在哪個世紀,我們似乎都在專注於自己的生活。曾經的人們追求物質,現在邁向了精神世界。
你不必羨慕過去的人們將鮑魚作為三餐,因為那仍然是一段老一輩不想要去回憶的日子。我們尋求回歸自然的慢節奏生活,那是一種返璞歸真,但這仍然是社會的進步,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更高物質層面的生活條件取得的可能性。
最好的生活是安於生活,無論你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追求幸福總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有那些能夠真正安定下來並發現生活本質的人才能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