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小白來說,或者說對於我們剛開始接觸龜來說,常見的普通水龜是最先開始接觸的,我們也對它們比較熟悉,當然,它們的價格比較便宜是前提。隨著我們對於養龜知識的學習,閱歷的增加,可以了解到的龜的品種就越來越多,因為國家政策的關係無法飼養陸龜,半水龜就開始進入了我們的視線。但半水龜這個詞是從何而來呢?從百度等搜尋引擎上搜索水龜這兩個關鍵字會出現比較權威的百度百科的內容,而搜索半水龜這樣的關鍵字則沒有百度百科官方的內容。在龜的生物學分類中也並沒有半水龜這個分類,這麼看來,半水龜更像是我們養龜人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詞彙。那麼神秘的半水龜到底是什麼?它又該怎麼被定義呢?
通常來講,半水龜的精髓主要集中在一個半字上。半水從字面意思上看是一半的水,說明飼養的環境中是必須要有一定的水的,準確的說,半水龜通常是指生活習性介於陸龜和水龜之間的龜種。陸龜對於水的要求並不苛刻,其主要生活的區域就是在陸地的乾燥區域,當然,也需要飲水和泡澡,但在水中的時間遠不及在陸地上的時間長,且大部分陸龜不會遊泳,只能在較淺的湖邊飲水泡澡,如果水位過深就有溺水的可能性。而水龜正好相反,其生活環境主要在水中,且大部分時間也都呆在水中,當然,很多水龜酷愛曬背,一天之中也有幾個小時的曬背時間。一般來說,水龜的水陸區域的比例和時間的比例在於七三分,也就是說,七分水三分陸。陸地的作用是產卵,尋找一定的食物和其他不是很重要的生理活動。交配、進食等生理活動則大多都是在水中進行的。
而半水龜介於這兩者之間,達到了基本四六分或五五分的局面。所以,在半水龜的分類中,我們都把它們細分為半水偏水還是半水偏陸。意思通俗易懂,半水偏水的龜則更偏向於生活在水源附近潮溼的陰暗的環境;半水偏陸的龜則更傾向於生活在稍微乾燥一點的環境。但無論半水偏水還是半水偏離都是離不開水的。從身體構造方面講,龜的趾間有無蹼和身體鱗片的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甄別手段。水龜因為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水中需要用到四肢來划水,為了保證速度所以進化出了趾間有蹼的樣子;而陸龜在水中遊泳的機會非常少,所以,趾間一般無蹼。仔細觀察龜的身體會發現,絕大多數水龜頭部是非常光滑的,沒有鱗片包裹,腿部的鱗片也是非常小的鱗片;陸龜則身上具有大鱗且較為堅硬,除了起保護作用外,更多的是為了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過快。半水龜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趾間有半蹼,這樣的身體構造自然是選擇的結果,因為趾間有全蹼的話並不方便挖洞或挖土,而半蹼則既方便了划水也方便了挖掘,當然,因為是半蹼的關係,水性也就那樣,比起遊泳健將來說就有很大的差距了。
半水龜還有比較顯著的特點是可以像陸龜一樣在陸地上進食,可以非常輕鬆的完成吞咽動作,這一點絕大多數水龜是做不到的。從食性來說,半水龜更偏愛素食,這樣的食性也能倒推出它的喙的形狀。當然,半水龜的顯著特徵還有很多,這裡只是籠統的介紹一下基本的入門知識,想要深入了解還需查閱大量的資料和親身實踐才行。
半水龜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一般的閉殼龜類、亞巨、日地、楓葉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半水龜類,價格的話比起一般的水龜肯定是要貴的,有的龜種甚至是千金難求,還有的閉殼龜則幾近滅絕。當然,因為環境的限制原因,半水龜也可以完全參照水龜的模式飼養,水過背,帶曬臺,但要注意水位不能太深,想讓它在水裡自由的遊泳的話就算了吧。從互動方面來說,因為可以長時間生活在陸地上的關係,互動就比普通的水龜要好一點了,養一隻半水還是挺有意思也挺有成就感的,如果覺得養水龜千篇一律那就來只半水,造一個比較不錯的環境,閒來無事坐在龜箱前來個互動也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