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鑫鑫
疫情之下,家長們和孩子們都經歷了史上最長的假期,現在,疫情終於逐漸平穩,大中小學校都逐漸復學。相對於爸爸媽媽的歡天喜地歡送「神獸歸籠」,孩子們的心情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學生,想念學校,想念同學們,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衝出家門,回到學校。但也有的學生,卻是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近期,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就接診了許多「問題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前來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近期,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將全面開學複課。為切實保障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對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心理守護,市教育局、區市教體局從6月份開始,將常態化設置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諮詢熱線及電子郵箱,11部熱線和11個電子郵箱於雙休日早8:30至下午5:00,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您服務,市民可關注「青島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了解詳情。市心理援助熱線85669120,或12345轉市心理援助熱線,24小時開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微信公眾號可以在線心理諮詢。
初中生開學前失眠,竟是心理出了問題
近日,初二學生小王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就診。一周前,小王的學校已經開學了,但小王卻仍沒能走進學校。原來,開學前一周,小王就逐漸出現了失眠,晚上睡不著覺,多是到半夜十二點才能睡著,早上起不來,常要十點之後才能起床。白天也沒精神,頭昏昏沉沉的,胸口發悶,有時覺得胸口像壓著塊石頭一樣,胃口也不好,常說「肚子疼」,體重減輕,對最喜歡的電腦遊戲也提不起興趣,整天唉聲嘆氣,心事重重。父母詢問他怎麼了,除了說「不舒服,沒心情,不能上學」,也說不出其他原因。
小王的父母很著急,趕緊帶小王去醫院消化科看了看,醫生稱沒什麼問題,建議來心理科看一看。小王的父母一聽,心裡犯嘀咕,平時對孩子管教也不嚴啊,怎麼小小年紀,還心理有問題?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門診就診後,心理科主任潘惟華接診了小王,發現小王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在班裡朋友不是很多,平時喜歡打遊戲消磨時間,父母做生意,工作比較忙,平時和小王的溝通很少。這三個多月的假期裡,小王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遊戲,很少上網課,平時的作業也多是抄抄同學,就這樣鬆散的度過了假期。臨近開學,這麼長時間沒學習了,學習怎麼能跟的上啊?平時雖然學習一般,但也湊合,現在連湊合也湊合不上,這可怎麼辦?於是小王緊張不安,出現了以上的症狀。
潘惟華主任指出,目前,小王是由於臨近上學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心情不好,失眠,胃腸道不適,注意力不能集中,提不起興趣等。針對小王的症狀,潘主任給與小王耐心的解釋和安慰,並鼓勵小王會和父母一起來幫助他。
醫生提醒,家長要幫助孩子規律學習生活
潘主任指出,青少年自律性有限,大多數人在這個長假期中都難以做到像平日一樣,每天按時按點的學習,多少都會有鬆懈,程度不同而已。作為父母,平時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忽略和孩子的溝通。同時,家長要儘量理解孩子,畢竟成年人也時常會有計劃難以完成的情況。面對孩子的鬆懈,既要理解包容,又要幫助督促。回家後,可以和孩子分享父母自己的生活中也曾有過的暫時落後的經歷,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會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但後來經過努力又能夠重新趕上。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正常化自己的厭學情緒,同時建立克服的信心。
潘主任分析,目前許多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多在家長、學校的安排下進行,相對被動,缺乏主動性。在漫長的假期中,生活和學習很容易逐漸沒有規律,表面看似放鬆,但時間長了,孩子本人也會覺得不舒服,從而出現一些情緒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潘主任建議:
節假日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安排一些戶外活動,家庭聚會,真正讓孩子在假期得到休息放鬆,同時在玩耍中增進親子關係;
臨近開學時,提前讓孩子逐漸恢復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逐漸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為開學提前做好準備;
開學伊始,父母要及時關注到孩子是否有異常言行,發現以後,耐心詢問,積極溝通,避免指責說教,嘗試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鍛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認識到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係,比父母的權威形象更重要;
當孩子出現一些嚴重的情緒問題,父母難以應對和解決時,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