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開學前失眠竟是心理出問題 青島常態化設置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2021-01-09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王鑫鑫

疫情之下,家長們和孩子們都經歷了史上最長的假期,現在,疫情終於逐漸平穩,大中小學校都逐漸復學。相對於爸爸媽媽的歡天喜地歡送「神獸歸籠」,孩子們的心情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學生,想念學校,想念同學們,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衝出家門,回到學校。但也有的學生,卻是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近期,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就接診了許多「問題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前來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近期,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將全面開學複課。為切實保障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對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心理守護,市教育局、區市教體局從6月份開始,將常態化設置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諮詢熱線及電子郵箱,11部熱線和11個電子郵箱於雙休日早8:30至下午5:00,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您服務,市民可關注「青島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了解詳情。市心理援助熱線85669120,或12345轉市心理援助熱線,24小時開通。「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微信公眾號可以在線心理諮詢。

初中生開學前失眠,竟是心理出了問題

近日,初二學生小王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就診。一周前,小王的學校已經開學了,但小王卻仍沒能走進學校。原來,開學前一周,小王就逐漸出現了失眠,晚上睡不著覺,多是到半夜十二點才能睡著,早上起不來,常要十點之後才能起床。白天也沒精神,頭昏昏沉沉的,胸口發悶,有時覺得胸口像壓著塊石頭一樣,胃口也不好,常說「肚子疼」,體重減輕,對最喜歡的電腦遊戲也提不起興趣,整天唉聲嘆氣,心事重重。父母詢問他怎麼了,除了說「不舒服,沒心情,不能上學」,也說不出其他原因。

小王的父母很著急,趕緊帶小王去醫院消化科看了看,醫生稱沒什麼問題,建議來心理科看一看。小王的父母一聽,心裡犯嘀咕,平時對孩子管教也不嚴啊,怎麼小小年紀,還心理有問題?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門診就診後,心理科主任潘惟華接診了小王,發現小王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在班裡朋友不是很多,平時喜歡打遊戲消磨時間,父母做生意,工作比較忙,平時和小王的溝通很少。這三個多月的假期裡,小王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遊戲,很少上網課,平時的作業也多是抄抄同學,就這樣鬆散的度過了假期。臨近開學,這麼長時間沒學習了,學習怎麼能跟的上啊?平時雖然學習一般,但也湊合,現在連湊合也湊合不上,這可怎麼辦?於是小王緊張不安,出現了以上的症狀。

潘惟華主任指出,目前,小王是由於臨近上學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症狀,心情不好,失眠,胃腸道不適,注意力不能集中,提不起興趣等。針對小王的症狀,潘主任給與小王耐心的解釋和安慰,並鼓勵小王會和父母一起來幫助他。

醫生提醒,家長要幫助孩子規律學習生活

潘主任指出,青少年自律性有限,大多數人在這個長假期中都難以做到像平日一樣,每天按時按點的學習,多少都會有鬆懈,程度不同而已。作為父母,平時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忽略和孩子的溝通。同時,家長要儘量理解孩子,畢竟成年人也時常會有計劃難以完成的情況。面對孩子的鬆懈,既要理解包容,又要幫助督促。回家後,可以和孩子分享父母自己的生活中也曾有過的暫時落後的經歷,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會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但後來經過努力又能夠重新趕上。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正常化自己的厭學情緒,同時建立克服的信心。

潘主任分析,目前許多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多在家長、學校的安排下進行,相對被動,缺乏主動性。在漫長的假期中,生活和學習很容易逐漸沒有規律,表面看似放鬆,但時間長了,孩子本人也會覺得不舒服,從而出現一些情緒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潘主任建議:

節假日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安排一些戶外活動,家庭聚會,真正讓孩子在假期得到休息放鬆,同時在玩耍中增進親子關係;

臨近開學時,提前讓孩子逐漸恢復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逐漸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為開學提前做好準備;

開學伊始,父母要及時關注到孩子是否有異常言行,發現以後,耐心詢問,積極溝通,避免指責說教,嘗試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鍛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認識到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係,比父母的權威形象更重要;

當孩子出現一些嚴重的情緒問題,父母難以應對和解決時,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中院發布涉及未成年人審判十個典型案例
    青島新聞網5月29日訊(記者 陳志偉 通訊員 王棟 呂佼)今天,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例。涉未成年人案件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少年家事案件,少年家事案件含涉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撫養、探望、侵權等類型。
  • 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 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是億萬家庭的寄託,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承載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一個未成年人出現問題,毀掉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一批未成年人出現問題,危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不僅在未成年人,更主要的是各種不良因素、社會管理機制缺陷和惡劣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國內外發展歷程均表明,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受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的影響,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問題會更加突出。而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權益保護工作,不但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還有利於解決背後的深層次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
  • 兩會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姜雨均:要關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青少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  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心理服務,邀請心理專家和學校專職教師錄製心理健康教育視頻課。學校應暢通線上線下溝通渠道,全員育人導師可建立「老班寄語」「健康加油站」等互動方式。1月11日,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文登路小學大隊輔導員姜雨均提出了「多措並舉,關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  姜雨均介紹,因為突發疫情的關係,全民都參與到這場戰疫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由於疫情全國學校都延遲開學,學生改為居家學習。
  • 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原標題:留學生心理問題引關注 行囊也需打包心理健康   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國學生留學的痛點之一。迫於文化衝突和學業壓力,每年都有中國留學生,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抑鬱症、精神疾病等問題,嚴重影響其在海外順利完成學業。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
  • 教育部發布全國中小學新學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10條指導建議
    2.做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疫情對師生心理健康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學校在開學前後要及時進行師生身心健康狀況摸底,根據師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開學前通過在線調查和線上溝通,充分了解全體師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
  • 寧德師範學院舉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進基層公益巡講活動
    未來網高校頻道7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陳丹丹)7月16日、7月20日,由寧德師範學院學生工作部(處)主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協辦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進基層公益巡講活動分別在寧德大門山社區活動中心和八都鎮新峰村舉行。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5、成果內容第一部分:問題緣起在現代社會中,健康不僅指生理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者的和諧統一構成了健康的基礎。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也關係到祖國的未來。很多學生表現出諸多不適,比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大打折扣;部分學生牴觸心理較大,有個別學生偷帶手機到校,甚至和家長、老師發生衝突。面對以上種種問題,學生回歸校園的各種心理該如何調適?復學返校心理疏導至關重要。
  • 留守初中生聽到有人嘲笑其髮型 用單刃刀捅刺多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然而成長路上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未成年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存在心理問題的未成年犯罪人數量逐年增加。「近年來,盜竊、搶劫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大幅下降,而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犯罪案件所佔比例大幅上升。
  • 兩會聲音|政協委員姜雨均:關注防疫常態化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在承受一種或大或小的考驗。疫情之下,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不管是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都不可忽視。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文登路小學大隊輔導員姜雨均建議,應該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層面對學生開展多層次、多樣化的心理調節與疏導。作為一名小學一線教師,青島市政協委員姜雨均特別關注疫情下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前期的交流和觀察,姜雨均發現疫情時期和後疫情時期孩子們或多或少顯露出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恐懼疾病,害怕死亡。
  • 青島膠州:心理專家提供24小時援助
    本報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逄曉英 冷彬)連日來,青島膠州市組建包括精神心理科專家、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等在內的心理幹預專家團隊,開設心理服務熱線,啟動社會心理服務「雲平臺」,24小時為市民提供心理救助和情感支持。
  • 兩會好聲音丨市人大代表劉心慧:利用網格化機制,讓心理健康指導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李曉哲 王雪 白菊市人大代表劉心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健康青島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範化管理。對於心理健康這一話題,市人大代表、青島新媒體聯誼組織「同心慧」會長、市南區新階層聯合會會長劉心慧尤為關注,今年也帶來了相關建議。
  • 壓力大、徹夜失眠?松江開展線上心理支持服務
    壓力大、徹夜失眠?松江區衛健委、區文明辦、區總工會、區民政局等部門為做好新冠肺炎期間各類人員的心理疏導,提供科學有序的心理健康服務,聯合開展線上心理健康評估,並根據各類人群需求提供心理服務,具體如下:一、評估對象第一類:新冠肺炎患者;第二類:患者以及病逝者的家屬(包括未成年子女)和密切照料者,集中隔離點的觀察對象;
  • 新冠疫情之下,心理健康至上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我國一項5萬餘名居民參與的線上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發病率高達30%。
  • 學生如何應對開學恐懼 高校教師支招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李華錫)隨著開學的日子一步步逼近,很多同學開始出現開學恐懼的症狀。即將開學,大學生們該如何應對開學恐懼呢?近日,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了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職心理諮詢師王小玲,為大學生提供針對性建議,幫助大家儘快調整狀態,做好開學準備。
  • 樹基旗下各幼兒園積極做好新學期開學前準備工作
    良好的環境,是孩子成長的快樂天地,能對幼兒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促進幼兒活潑愉快的生活,積極主動的活動和學習,新學期的準備工作繁忙而瑣碎,每一項工作都不容忽視。據悉,在暑假快放假時,樹基的老師們就帶著班級的小朋友們一起參與到了環創大改造中,一起為新學期做著一系列的準備。
  • 天使已去天堂,惡魔還在人間,莫讓未成年人保護法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 學校、幼兒園、託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採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學校、幼兒園、託兒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設施、場所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學校、幼兒園安排未成年人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 央視關注未成年人健康 加菲貓史瑞克重返影院
    央視關注未成年人健康  信報訊 記者日前了解到,為了配合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的到來,中央電視臺的科教頻道(CCTV-10)和社會與法頻道(CCTV-12)將首次聯動,從今天到6月5日,用一周的時間,推出「未成年人的成長,成年人的責任——關注未來行動」主題宣傳周。
  • 中科院院士陸林:後疫情時代,精神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
    本次大會以「格局·治理·能力」為主題,重點圍繞醫院高質量發展與保障醫療安全,創新醫療服務,共話後疫情時代大健康戰略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並從多角度探討醫院改革發展的新思路。  「後疫情時代,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大眾是一個應激事件,人們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
  • 澆花澆根 育德育心——西寧市拓展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取得新...
    近年來,西寧教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盯目標不放鬆,凝心聚力抓落實,持續深化「1123大思政」格局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成效顯著。思政體系更具輻射力9月1日晚,西寧市師生正在觀看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
  • 廈門集美區線上線上開展火熱活動 倡導文明健康生活
    集美街道志願服務隊供圖「哪裡有問題,活動就開展到哪裡。」集美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提前謀劃,針對背街小巷髒亂差、景區亂扔垃圾、城鄉接合部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精準開出「藥方」,採取「門前三包」專項治理、「文明旅遊我先行」倡導、「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城鄉環境;針對「開學季」學生,推出線上線下心理輔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