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米長的眼鏡王蛇驚現上海一小區已被處置,或為居民飼養

2021-01-07 網易新聞

2020年10月31日,上海寶山區城投世紀名城小區中心花園,一條眼鏡王蛇出沒。 本文圖片均為高境鎮相關工作人員提供

一條長約2.1米的眼鏡王蛇出現在上海一個居民小區裡。

10月29日,上海寶山區陽曲路1388弄內有市民反映,在小區綠化中發現有蛇。此後物業對居民發出警示,居委、野保等多方迅速展開「抓捕」。10月3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寶山區高境鎮獲悉,為確保小區居民人身安全,經多次合力搜捕,這條眼鏡王蛇已被處置。

寶山區高境鎮共和五村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王華告訴記者,29日下午兩點多,一位幼兒園家長和一位遛狗的阿姨在城投世紀名城小區中心花園發現一條蛇,阿姨隨即拍下照片找到物業。物業經理立即到現場查看,蛇已不見蹤影,物業打了110和119報警。

各部門聯動在現場勘查、抓蛇

為了避免造成居民恐慌,居委、物業迅速將小區中心花園發現蛇出沒的情況廣泛告知居民,提醒居民不要進入綠化帶區域,同時,物業在滾動屏滾動播放相關警示告知。

10月30日下午,高境派出所民警和小區保安又一次對該小區中心花園區域搜索排查,撒了雄黃粉,同時聯繫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說明了情況並請求協助處理。

當日上海市野保事務中心、寶山林業站和上海動物園等單位人員相繼到達現場。不過,專業人員向周邊展開搜索後,仍未發現蛇的蹤跡。

專家對物業和居委提出建議,一是小區要做好宣傳,安全第一。要提醒住戶們防範,特別是一樓住戶要關好門窗。二是強調該蛇可能在溫度相對較高時段出現,小區保安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白天進行巡查,一旦發現,鑑於該蛇危險性較大,必要時可以視情況做相應處置。三是居委會保持與110、119以及龍華醫院的聯繫,隨時做好應急準備。一旦蛇再次出現,要確保第一時間做好處置和保護工作。

10月31日,這條蛇再次出現。王華告訴記者,當日上午9時左右,這條蛇在小區一號門的非機動車庫內被兩名業主發現,隨後業主和物業的一名保潔師傅將蛇妥善處置。

這條蛇的照片已發給了上海野保事務中心和動物園專家鑑定,根據野保事務中心反饋,其屬於眼鏡王蛇的一種。由於眼鏡王蛇是熱帶動物,很大可能是居民家中飼養逃出,雖然發現的這條蛇已被處置,但不能排除居民家中還有飼養。

該中心介紹,眼鏡王蛇是種名,爬行綱,有鱗目,眼鏡蛇科。其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鑑於眼鏡王蛇是有主動攻擊習性的毒蛇。上海動物園專家提醒,眼鏡蛇是禁止在家中飼養的,國內目前只有有資質的有證養殖場才允許飼養。該蛇為熱帶動物,溫度下降後可能會躲入鼠洞或下水管道。蛇類很少暴露於空曠區域,靠搜索的方式很難主動發現。

相關報導:

上海140個小區出現貉?還有螢火蟲、狗獾、赤練蛇

夏去秋至,上海最大的城中森林——奉賢新城中央林地裡,隱匿著數百種看上去並不可愛,甚至會引人尖叫的小動物——癩蛤蟆、毛毛蟲、蛐蛐、蛇……當然,這樣的說法在姜龍等自然愛好者們看來,是有些不大專業的。應該管它們叫中華蟾蜍、鱗翅目昆蟲幼蟲、紡織娘、赤練蛇等等。

對自然愛好者來說,它們都是夜間的精靈,是造物主賜予自然界的禮物。而對一座城市來說,它們的棲息,或者回歸,無疑是生態環境最直觀的指示劑。

近年來,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這被認為是城市生態恢復的表徵,卻也暴露出人類與自然相處時的無所適從。城市發展與生態保護,看似一對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博弈、共生,能不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上海正在探索。

人們發現上海城市地區陸續出現螢火蟲、狗獾、貉、刺蝟等野生動物。上圖為刺蝟。來源:圖蟲創意

(一)夜晚的城市「共享者」

晚7點,中央林地一旁的公路邊,十數個自然愛好者逐漸聚攏。打頭的這位是姜龍,從十多年前接觸野鳥保護至今,他早已成為圈內資深的野生動物保護人士。每周,姜龍會在微信上招募一群志同道合者,一起奔赴上海各個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探訪它們的生存狀態。

入秋後,中央林地裡許多小動物似乎不大活躍了。但姜龍心裡有數,整個4.78平方公裡森林裡,至少有500餘種野生動植物,大自然是它們的保護色。人們彎著腰,舉著散發微光的手電筒,在草叢裡、灌木間仔細搜尋小傢伙們的蹤跡。偶然發現一隻螳螂、青蛙,便會壓低聲音地呼朋引伴,邀人一起觀賞。而動物們也仿佛在極力配合,一動不動,任由人類好奇地凝視。

一隻天蛾成蟲。

草叢裡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這片林地是近年形成的。8年前奉賢區一個叫齊賢村的村落陸續動遷,此後多年未曾開發。野鳥帶來的種子在廢墟上逐漸發育起來,直到長成連片的森林。2017年夏天一個雨後的夜晚,姜龍第一次走進這個村落遺址,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黃脈翅螢(螢火蟲的一種)在幽暗的小樹林間「閃」成了一片「光霧」——他從沒在上海見過如此密集的螢火蟲婚飛(雄蟲四處飛舞尋找配偶)的盛況了。

對人類而言,螢火蟲不光極具觀賞價值,更是重要的環境指示物種——它們的繁殖和生存對生態環境要求非常高,光線、尾氣、空氣汙染等都可能讓它們集體消失。「可就在這片樹林裡,我們最多一次記錄到3000隻螢火蟲集體婚飛,這恐怕是上海市內野生黃脈翅螢最密集的地方了。」

來源:圖蟲創意

奉賢市民金傑拍到的螢火蟲的飛行線路。

姜龍還發現,林地也不光棲息著螢火蟲。人類退卻後,這裡很快就被大自然接管了,目前成為當地鄉土野生生物最後的「保留地」。他甚至陸續在叢林裡找到一些外來生物,如北方狹口蛙,「當時這隻正在求偶的北方狹口蛙受到電筒光照的驚擾後,馬上停止了鳴叫,它的肚子和下鳴囊還憋著氣。」北方狹口蛙在上海的分布記錄非常有限,且每處的種群數量不多,再次發現它的蹤跡,令許多動物愛好者感到興奮。

姜龍在不足0.5平方米的水窪裡發現了北方狹口蛙。

而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王放的紅外觸發相機鏡頭下,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似乎更加親密。每天夜裡,貉會跑出來,在人類活動的社區、公園、工廠、路邊綠化帶裡覓食,像一群城市的「夜訪者」,自由地享受著人類建造的城市空間。

在青浦區,王放曾和一隻貉度過「奇妙」時光。這隻貉可能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同伴,好幾次坐在他腳下,在深夜裡嘎吱嘎吱撓痒痒、發呆。不止有貉。此前,王放曾在城市中用鏡頭捕捉過居民家天花板頂藏匿的蝙蝠、在草地上悠閒散步的刺蝟、灌木叢中專注覓食的黃鼠狼等……

王放說,目前普遍的觀點是,中國的城市生態恢復建設進行了數十年,城市出現野生動物是必然趨勢。「只是沒想到,野生動物『進城』會這麼快。」就在今年,貉突然在上海城區爆發式出現。

根據王放團隊的記錄,目前上海已有至少140個小區出現了貉的蹤跡,這還不包括森林公園、大學校園、工廠、城郊等其他空間。與此同時,貉的數量從過去每公頃1-2隻的密度,迅速增長了3-5倍。「在一個8公頃大的住宅小區,我們發現了近50隻貉。」

叢林中的貉。來源:圖蟲創意

(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野生動物為什麼會大量出現在城市?是原有生存空間被擠壓?抑或城市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背後原因恐不能一言以蔽。

王放發現,貉的進城就與貉自身的特性密切相關。「貉是主動進城的。甚至為了進城,這一物種做了很多生物學上的適應性調整,如體型變小,攻擊性降低,飲食習慣變為雜食。」這些生物特質的轉變,加上貉本身極強的外部適應能力,讓靠近人類而居變得可能。

再加上近年來城市生態的顯著變化,且不說城市綠地、公園的面積增加,許多社區也植被茂盛、池塘充盈,給了貉、松鼠、獐等生物成為「市民」的可能。「尤其是今年發生的疫情,讓貉有了大量繁殖的機會。」王放說,今年的越冬環境好,加之疫情高發期正和貉的求偶期、繁殖期重合,街道上沒有人、車,使得貉在城市裡的行為更加不受幹擾。

上海多地狗獾現身。

當遭遇疫情束縛的人類行為解封後,人與數量激增的貉,正式開始共享生存空間,這讓此前毫無相處經驗的雙方難免敵對起來。王放說,今年12345市民熱線接到有關「貉」的投訴有數百起,「投餵」是引發矛盾甚至人身攻擊的主要原因。「人類友善的餵養,對貉是一種負面誘導,會讓它產生依賴,從而停止覓食。」

今年7月底,松江區米蘭諾貴都小區就出現了60多隻貉,它們相互廝打,與人類對抗,可當人類停止投餵約一周左右,這些對外部環境具有超強適應能力的小傢伙立馬又變回原來那個謹慎、小心、遠離人類的「慫」樣子了。

7月28日白天,上海某小區變電站後側一處貉巢穴處,多隻貉仍進進出出十分活躍。

這無疑給人類提了一個醒,用賞玩、馴養邏輯對待野生動物恐怕是行不通的,貉是如此,鳥類、蛙類如此,螢火蟲亦是如此。

兩年前,因媒體的曝光,越來越多城裡人慕名前來賞螢。加上周邊地塊的開發和「亮化」工程的實施,光汙染越來越嚴重。求偶受到影響的螢火蟲,一度銳減到只剩幾十隻。

「螢火蟲棲息地遭遇最大危機是在去年。」姜龍說,有天他得知有挖掘機在螢火蟲繁殖地施工。等靠近時,螢火蟲的棲息地已經被挖掉了數十平方米。現場負責人說,這是因為環保督察發來整改通知,這片荒地上有建築垃圾需要清理。可人們並不知道,這樣一片看似不甚美觀的廢墟,恰恰就是螢火蟲幼蟲食物煙管螺的必要生存環境。

人與自然的相處,總不免一次又一次地不打不相識。萬幸在自然愛好者們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後,齊賢村方面當晚就派人進入現場查看。過不久,螢火蟲繁殖地的核心區周圍豎起了籬笆和保護標牌。今年6月,齊賢村進一步在螢火蟲繁殖地周邊挖了兩段環溝,既為野生蛙、蛇等改善了繁殖和棲息環境,也有效隔絕人類對於螢火蟲的幹擾。

奉賢齊賢村在螢火蟲繁殖地的核心區周圍豎起了籬笆和保護標牌。

但姜龍亦有隱憂。「城市地塊的最終宿命一定是開發,如果不能在規劃階段就因地制宜地考慮保護措施,之後的施工還是可能給生活在這裡的鄉土野生生物帶來滅頂之災。」

(三)野生動物能否真正成為「市民」?

上海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面逐年增加投入,整體的景觀格局也在不斷擴展。然而在王放看來,每個小尺度的生態空間裡,空氣汙染、水汙染、光汙染等問題,以及城市景觀建設理念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衝突,仍存在著,「這會給不同的生物物種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姜龍曾深入調研了上海自然淡水湖泊資源最豐富的青浦區,發現溼地景觀建設中的駁岸硬化和水草的過度打撈,正在嚴重侵蝕著水鳥的家園。「當地許多湖泊沿岸都做了全面硬化,阻礙了水陸之間野生動物的交流,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

再加上諸多地區的水環境治理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只有要將水面上全部水生植物打撈乾淨,才是真正的乾淨。卻忽略了,水草本身有幫助水體自淨的功能,更是許多溼地野生動物繁殖和覓食所不可或缺的。以水雉等夏季來滬繁殖的野生水鳥為例,因為湖灣、河叉等水域浮水植物群落被打撈一空,它們被迫進入人工種植的荷花塘、菱角塘築巢、繁衍,表面看是人與自然更趨和諧,背後卻隱藏著無奈。「別看澱山湖的水表面乾淨,可水質卻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水鳥的數量明顯減少。」姜龍說。

自然愛好者觀察到菱角塘內有「抱窩」的黑水雞。

水中的小生命吸引了自然愛好者的目光。

作為城市景觀建設中最常規的一種手段,硬化,得以讓人類更親近自然。可意想不到的是,自然卻要為此付出代價。通過濱江綠地改造,楊浦濱江鎮率先探索通過硬化補償方案,把硬化剝奪的生物空間還給大自然。

「絕大多數的城市景觀設計,往往只考慮景觀效果,忽略生態效果。」作為項目參與者,王放告訴記者,團隊目前正在對楊浦濱江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我們希望把當地現有動植物的底數摸清楚,進而一步步找到完善生態系統的突破口。目前,緊鄰江岸的位置,已有諸多人工溼地、河流,可以作為動物新的棲息地。我們計劃通過變常規的景觀綠地為各類豐富多樣的植被,如在遠離人群的地方種植馬兜鈴,滿足蝴蝶幼蟲的捕食等,讓城市空間能夠為自然界共享,讓野生動物也成為真正的『上海市民』」 。

楊浦濱江畔有豐富的水塘供野生動物棲息。杜晨薇 攝

姜龍進一步建議,上海有必要對有林、有溼地的待開發地塊統一進行物種調查,充分考慮地塊的開發對周邊居民、當地野生動物種群產生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規劃、保護、開發。「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城市,如果能在城市開發與生態保護、水環境改善與水生動植物保育等幾對關係的探討和實踐方面先行一步,將有望發揮出更好的生態示範作用。」

青浦澱山湖沿岸。孟雨涵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責任編輯: 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上海一小區驚現2米1大毒蛇
    目前,野保單位將蛇帶走,初步判斷被打死的蛇為眼鏡王蛇,不屬於上海本地品種,可能是居民家養,蛇的具體品類仍需要專業鑑定。2米1大蛇驚現地下停車場早上9點,寶山區陽曲路1388弄小區的保潔員張師傅,結束打掃工作,剛走進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場,他就看到一條大蛇蠕動前行,鑽到了消防栓的後方。 這條蛇已經在小區裡,出沒了近三天時間了。
  • 2米多長!蒙自一農戶家中驚現眼鏡王蛇
    2米多長!蒙自一農戶家中驚現眼鏡王蛇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3米重7斤!個舊一農戶家中驚現眼鏡王蛇
    長3米重7斤!個舊一農戶家中驚現眼鏡王蛇 2020-08-1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家人正吃著飯,突然冒出2米長眼鏡王蛇!
    5月4日12時,莆田仙遊蓋尾鎮一家人正在吃午飯,忽然聽到樓梯下的雜貨間有異響,屋主上前一看,竟是一條眼鏡王蛇,正吐著信子,十分嚇人。到場後,消防指戰員安撫好居民情緒後,立即疏散在場人員撤離到警戒線外,指戰員隨後穿戴好防護裝備,慢慢靠近樓梯進行搜索。經過2分鐘左右的搜索後,發現在角落裡盤踞著一條2米左右的眼鏡王蛇,指戰員利用捕蛇器按住蛇身和蛇頭部位,確定牢固後將其拖拽出藏身地,並將其放入事先準備好的袋子中,尋到偏僻處放生。
  • 長3米4斤重!深圳一地驚現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現身大運公園 試圖衝破防遮網爬上大路 10月1日下午5時左右,大運城派出所民警正在大運公園及周邊巡邏,途徑公園外圍一處枝葉蔥蘢的矮樹叢時聽到有異常響動上前查看。
  • 市野保事務中心指導市民成功消除眼鏡王蛇隱患
    10月30日,市野保事務中心接寶山區林業站報告,陽曲路1388弄小區內發現一條眼鏡王蛇,引起了小區附近市民的恐慌。接到消息後,野保事務中心迅速組織動物園專業人員及寶山區林業站前往現場了解情況。根據小區市民拍攝的圖片,野保事務中心迅速找到了蛇曾經出沒的位置,並以該位置為中心向四周展開搜索,但未發現蛇的蹤跡。
  • 眼鏡王蛇驚現柳州街頭 入夏後頻現蛇蹤需當心
    5月16日上午8時許,一條眼鏡王蛇出現在柳州市文昌路與桂中大道交叉路口的非機動車道上,由於該蛇為劇毒蛇引發市民擔憂。所幸消防部門接報後趕到,成功把蛇抓住,化解了危機。據市民陳先生介紹,16日早上8時許他騎電動車經過文昌路與桂中大道路口時突然發現非機動車道上有一條眼鏡王蛇,該蛇一米多長,時而一動不動,時而匍匐前進。由於該蛇為劇毒蛇,因擔憂發生蛇傷人事件,陳先生停下車報119求助。 網友爆料圖 轄區消防員接報後立即趕到現場處置,並用捕蛇器捕蛇。
  • 廣西一香蕉地「長」出70斤大蟒蛇,另一村民家中驚現3米長眼鏡王蛇
    從網友提供的視頻可以看到,這條大蟒蛇身長超過2米,在不停地向圍觀的人吐著蛇信子。發現大蟒蛇後,村民迅速撥打電話報警,南寧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研究與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相關人員很快趕到了現場。
  • 公園驚現3米長眼鏡王蛇,緊挨馬路!
    眼鏡王蛇現身大運公園試圖衝破防遮網爬上大路10月1日下午5時左右,深圳市大運城派出所民警正在大運公園及周邊巡邏,途經公園外圍一處枝葉蔥蘢的矮樹叢時聽到有異常響動上前查看。走近一看,竟發現一條粗壯的藍黑色大蛇正試圖衝破防遮網爬上大路。看到有人靠近,大蛇直起身子,吐出芯子,做出攻擊姿態,現場人員通過外形初步判斷疑似是一條眼鏡蛇。
  • 3米長眼鏡王蛇「闖入」居民家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11月16日18時許,一條12斤重的眼鏡王蛇悄悄「溜進」了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東山街道石壁村的一戶居民家中,居民發現後立即報了警。消防隊員抵達現場後發現,一條約3米長的眼鏡王蛇正在房屋牆角處爬行
  • 廣西車主剛要啟動車輛,發現2米長眼鏡王蛇正在後輪爬!
    6月19日9點30分,防城港市上思縣消防救援大隊接到支隊指揮中心報警稱,位於上思縣明江新城小區門口的小轎車上出現一名「不速之客」,需要及時救助。車後輪有蛇在爬報警人稱,自己剛想啟動車輛外出工作,就看見一條黑影往他的車後輪上爬,嚇得他趕緊往空地上跑,撥打消防求助電話。
  • 這裡驚現3米長眼鏡王蛇!
    10月1日下午5時左右,大運城派出所民警正在大運公園及周邊巡邏,途徑公園外圍一處枝葉蔥蘢的矮樹叢時聽到有異常響動上前查看。
  • 家中驚現2米多長眼鏡王蛇!這份攻略一定要看
    蛇出沒~這不5月8日晚上7點多鐘貴州從江縣高增鄉付中村一村民家中出現了一條2米多長的大蛇消防員到場後化身「捕蛇達人」對長蛇進行抓捕並妥善處置消防救援人員到達村民家中後發現,大蛇藏身之處就位於民房的雜物房內,盤踞在村民家中的一個方桌上,蛇長超過兩米,全身黑色,並伴有白色的橫紋。
  • 居民家中發現兩條蛇,抓捕時其中一條已被眼鏡王蛇吃掉!
    最近四川省一居民報警稱家中驚現兩條蛇,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後發現只剩一條眼鏡王蛇了,為什麼兩條蛇會變成一條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近日有人向記者報導,一居民家中涇縣致命毒蛇,還是2條。該居民看到毒蛇後立刻跑到安全區域,並叫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幫忙抓捕毒蛇。消防隊員及時趕到現場後,發現兩條蛇為菜花蛇和眼鏡王蛇。
  • 福州倉山一工業園內 2米長眼鏡王蛇驚現水池
    一條巨大的蛇在蓄水池中遊動  昨日(8月4日)中午,福州倉山區葉廈路旁的半田村工業園內一蓄水池,一條巨大的蛇在水中遊動,被趕到的森林公安捕蛇專家及時捕獲,據鑑定是劇毒的眼鏡王蛇。  據在工業園內工作的陳先生介紹,昨日中午1點多,他路過一處廠房旁的蓄水池時聽到異響,走進一看,竟是一條粗大的蛇在水中遊動,由於蓄水池的池壁比較光滑,蛇無法遊上去。  隨後,有人撥打了倉山森林公安電話,民警到場後,發現這條蛇實在太大了,一時也處理不了。
  • 廈門一小區驚現三條眼鏡蛇 居民灌溫水逼蛇出洞
    ▲眼鏡蛇放生畫面導報訊(記者 林彬彬 文/圖)三條眼鏡蛇驚現小區嚇到人,居民和林業部門聯合起來,利用聰明才智,把它們都給逮住了。14日下午,事發思明區鴻山寺旁的小區。鴻山寺一帶植被較多,14日下午2點多,寺廟旁一小區內,突然出現了多條一米左右的眼鏡蛇,小區居民陳女士報了警,林業部門連忙趕到現場,只見小區圍牆的一處縫隙裡,藏匿有兩條眼鏡蛇。「一開始它們是在走道裡,我們路過時看到,被嚇到了。」小區居民向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將這兩條蛇弄出來,工作人員沒少費工夫,幾次嘗試都失敗了,最後,大夥想出了一個辦法:灌入溫水,讓眼鏡蛇自己跑出來!
  • 上海某小區驚現1米長「圓鼻巨蜥」性情溫和
    ■巨蜥獨自在小區裡「散步」 網友供圖  前天,普陀區清澗小區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條1米多長的巨蜥獨自在小區裡「散步」,引起不少人圍觀。巨蜥隨後被送往上海動物園。  前天中午,清澗小區居民湯女士在樓道門前看到一隻1米多長的巨蜥,通體灰色,身上有暗紋,還「嘶嘶」吐著舌頭。圍觀居民紛紛報警,巨蜥並不怕人,也沒有逃跑。綠化管理部門趕到現場,將巨蜥裝入捕捉袋內,隨後送往上海動物園。  今天上午,記者致電上海動物園,飼養科工作人員說,經專家判斷,巨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圓鼻巨蜥」,俗稱「五爪金龍」。
  • 楚雄多地眼鏡王蛇頻出,街頭現公開叫賣(圖/視頻)
    近幾年來,我們《直通車》欄目報導了很多起眼鏡王蛇出沒的新聞,這些蛇一開始都是出現在農村,後來在城郊也出現了眼鏡王蛇的身影,前兩天,一條眼鏡王蛇竟然爬到了楚雄開發區永勝大道金色花園小區一住戶家的花園內,這可把房主嚇得夠嗆,幸虧民警及時趕到,才將眼鏡王蛇捕獲。
  • 湖南居民家驚現劇毒銀環蛇,1米多長!霸佔飯廳!
    捕捉現場(攸縣消防 供圖) 近2個月 湖南的居民家中 蛇頻繁出沒 1 長沙居民家門口驚現蛇窩! 在居民所拍攝的視頻中兩條手腕粗的眼鏡蛇正懶洋洋的曬著太陽見有人靠近其中一條眼鏡蛇開啟了標準的攻擊模式 2 湖南女子在洗衣機裡發現一條兩米長蛇,
  • 2.4米眼鏡王蛇佔屋為王 眼鏡蛇中典型的種類介紹(圖)
    2.4米眼鏡王蛇佔屋為王 眼鏡蛇中典型的種類介紹(圖)時間:2016-08-28 14:23   來源:伊秀女性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雲南新平:2.4米眼鏡王蛇佔屋為王 多方出動擒獲放生 雲南網訊 日前,一條近2.4米的眼鏡王蛇在雲南新平一農戶家屋頂下遊蕩,後耐著性子又在屋梁下藏匿一個多小時,終被森警擒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