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德一個金毛犬咬死貴賓犬後被貴賓犬主人打死的視頻爆出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綜合警方通告和媒體調查來看,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6月24日早上,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保利上城小區王老先生牽著金毛在小區裡遛狗,與一名女業主的小狗(有說是泰迪犬,又有說是貴賓犬)相遇,但小狗並沒有牽繩。小狗比較興奮,靠近金毛及其主人,金毛就和小狗發生了撕咬,結果小狗被咬死了。事情發生後,女業主的情緒顯得非常激動,打了一通電話,沒過幾分鐘就來了一名男子,開始毆打金毛犬。通過視頻可以看到,老人護著狗,男子繞著老人用千斤頂、棍棒等追打金毛。期間老人嘗試鬆開狗繩讓金毛逃走,但是金毛跑開不到 200米後,又回到了涉事現場,應該是擔心它的主人,最後金毛被打死了。據說在推搡中老人也受了些傷住進了醫院,但從視頻來看,男子主要針對的目標還是金毛犬,並不是其主人。
從輿論來看,無論是愛狗人士還是煩狗人士,都是以批評打死金毛的男人居多。畢竟他一是遛狗時不籤繩子,是事件的始作俑者;二是事情發生了,他不知道理性的通過正規方式來解決,而是對金毛犬施以嚴重暴力,推搡中也讓老人受了些傷。毫無疑問,他是事件的主要過錯方,應當承擔自己的小狗死亡、金毛犬死亡、老人受傷的經濟責任和治安責任。
那麼,金毛犬的主人就沒有一點責任嗎?細想下來,也未必。金毛是比較溫順的狗,也不至於一口就咬死了小狗,既然是牽著繩子的,主人如果用繩子拉住金毛,是不是小狗就不會要死了呢?金毛犬的主人有沒有放任金毛咬小狗的想法呢?有人說,沒有放任,拉繩子也拉不住的。那麼更大的一個問題來了:看來既然無論牽繩和不牽繩的狗都是具有危險性的,那麼養狗人士為什麼還會在城市的人員密集區養狗呢?
在筆者看來,城市裡養狗和農村散養狗的人都有一種重視自我輕視他人的跋扈形態。愛狗人士先別激動,先請理性看看養狗會帶來的社會問題。
一、城市養狗和農村散養狗都是有一定風險的
狗都是會咬人的,有的養狗人常說「我的狗不咬人」,可實際上不論何種狗,溫順的還是暴躁的,不論是對於其主人還是旁人,都有被咬的事例。有人說概率比較低,對於受害者來說,概率對他們來說是個笑話。
而且,很多研究表明,狗是會看人的,是一種欺軟怕硬的動物。對於成年人來說比較安全的狗,對於兒童來說就未必安全。筆者就親眼看到過一條溫順類型的大狗,對於過往的成人視而不見,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就死命的想衝過去,幸好狗拴著繩子,狗主人是個男的勉強拼力拉住,小孩的父母趕緊把孩子抱起來快步走掉了。這種溫順類型的狗看到小孩為什麼會這樣,它想衝過去幹什麼?沒人知道,即便是衝過去和小孩玩,也能把那個小孩嚇個半死。
有的自以為有素質的愛狗人士說出門遛狗總是牽著繩子的。可實際上狗發起狂來,一般人是根本拉不住的。而且牽著繩子還是有一定的活動空間的,在中國大陸城市裡這樣人員密集的場景下,牽繩的狗一樣有可能傷到人。
農村散養的狗就不說了,很多村裡長大的小孩都有噩夢。只能靠偷狗的來進行抑制了。
二、養狗都是會給周邊他人帶來煩擾的
遛狗時不論大狗還是小狗都會給人帶來煩惱的。很多人說:我的狗不咬人,但這樣對於別人來說是沒什麼意義的,被狗咬的事件是比比皆是的。又有人說那是很偶爾的事情,和龐大的養狗量和遛狗次數來說當然是很偶爾的事情,但對於別人來說偶然已經夠嚇人了,難道還要等到經常的程度才算是個問題嗎?一些所謂」愛狗人士「的腦迴路的確是與眾不同的。家裡不養狗的兒童對於狗總是懼怕的,但在養狗人士眼裡這也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問題。
狗的噪音汙染也是很嚴重的問題,晚上的狗吠聲尤其令人崩潰,很多小狗更喜歡在晚上吠叫……
三、城市養狗和農村散養狗對周邊環境都是有一定影響的
養狗會帶來氣味、病菌、狗糞尿的汙染,在城市公寓居住場景下尤其明顯。有的人會把狗養在樓道裡……,有的人自稱遛狗時從來都會收拾狗糞的,那狗尿呢?不一樣是是汙染嗎。
既然在城市居民區尤其是公寓社區養狗有這麼多不利影響,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要養狗呢,甚至散養、遛狗不栓繩子的現象也經常出現。筆者還見到有六十歲左右老男人在公園裡不栓繩遛狗,嚇到了一個由媽媽帶著的二歲多小孩。孩子的媽媽抱怨了一下,老者說即便以後不被他的狗嚇到,也會被別的狗嚇到。這位媽媽趕緊抱著孩子想離去,老者還不依不饒的跟著指責。筆者在後面看不下去,斥責了散遛狗老者,他憤然扭頭似要發作,看見筆者身高八尺,膀闊腰圓,愣了一下才轉身悻悻而去。
很多人看不到或不願承認的是,在城市和居民聚集區養狗的所謂」愛狗人士「很多人都是跋扈的心態,對於自己的喜好之情看得很重,對於妨礙和危險到了別人看得很輕。有的人內心應該是有些陰暗的,對於自己的狗嚇到了別人而別人又無可奈何的狀態,是有些沾沾自喜的。對於可能出現的危險也是不在意的,潛意識裡或者沒有說出口的想法是:大不了陪幾個錢了事嘛,又不是賠不起。
其實,從來不是狗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跋扈的心態才是愛狗人士最大的敵人,真正克服了這樣的心態,愛狗人士才能算是真正的愛狗。否則人狗相傷的事件不會減少,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