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導,長春地區18日下午出現罕見的凍雨天氣,大批電力列車因供電線路接觸不良被迫停運,儘管搶修後大部分線路試送電成功,但電力系統運行仍不穩定。在電力車頭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內燃機車頭再次披掛上陣,將電力機車牽引出結冰路段,保障鐵路正常運行。
在內燃機車進行牽引的同時,鐵路維護人員也想方設法使電力機車恢復正常。搶修人員想出用逆向升起受電弓的方法,通過刮蹭金屬接觸網帶起電弧,融化線路上已經凍結的冰霜,待冰霜全部溶解後,下一輛電力機車即可恢復正常運行。
內燃機車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備物資",可以說是鐵路上的"老古董"了。中國第一臺內燃機車是1958年試製的由電傳動的"巨龍"號內燃機車,也就是後來的東風系列內燃車頭,而大名鼎鼎的東方紅系列內燃車頭,則是由液力傳動的。截至目前中國的內燃機車已經形成了"北京""東方紅""東風"三個系列,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目前共擁有各類機車2.1萬輛,其中內燃機車的保有量約佔40%。為什麼在全國推廣新能源的今天,還需要保留大量的內燃機機車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經濟角度考慮,電氣化鐵路鋪設的成本遠高於內燃機機車的鋪設成本。
截至2020年8月份,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已經突破14萬公裡,如果將全部鐵路都進行電氣化改造,那麼所需要的成本也是難以想像的。在部分偏遠地區,地廣人稀的人口結構使當地所需的火車運力水平並不高,進行電氣化改造也並不划算。
除了考慮經濟效益之外,保持戰略儲備是內燃機車保持長青的重要的原因。電力機車雖然速度更快、能耗更少,可是對外部條件需求也更高,這點在2008年的雪災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我國南方十多個省區,數以百萬計的春運旅客因為大雪全部被困在鐵路上,自此之後,鐵路部門開始在全國各主要幹線儲備大批內燃機車,作為災害和戰時的應急救援運輸保障。
戰爭時期,鐵路需要承擔其運送戰略物資的作用,可謂是重要的"生命線"。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正是東北地區的鐵路就承擔起了保障千萬志願軍後勤的任務。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鐵路更多面對的不是敵人的狂轟濫炸,而是來自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影響。
如今中國的鐵路工人也不再僅僅依靠雙手去保障鐵路,大量的新式設備被投入到保障鐵路軍事運輸通道的任務當中,道岔自加熱融冰、無人機巡邏、國產除雪軌道車都為提高融冰除雪效率,保障列車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編輯(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