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浩哥說魚。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龍魚的最後一個分支—黑龍魚,前面給大家介紹了美洲龍魚裡面的銀龍魚、巨骨舌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看下之前的介紹
黑龍是龍魚的一種,屬骨舌魚科類,又稱"黑帶",按地域劃分屬於美洲龍魚。1966年,黑龍在尼格羅河(Rio Negro)流域被發現。它生活的裡約奈格羅流域(Rio Negro)以及南美洲巴西的裡奧河,在西班牙語中被譯為"黑色的河流",所以黑龍魚名稱的由來與河名是有間接關係的,黑龍魚為了在生存水域中不受到其它同類的攻擊,在幼魚時期就為自己穿上了黑色的保護衣。

黑龍曾受到魚友的狂熱追求,因為它非常稀有,且在巴西地區受到嚴格保護,對於魚友來說是可遇不可求。除此之外,黑龍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魚體本身的色彩,以及從幼魚開始隨著成長而改變的獨特外觀。
同為龍魚,黑龍的體型與銀龍相似,卻與金龍魚、紅龍魚等亞洲龍魚的體型有很大差別。黑龍的體型扁平修長,尾部呈帶狀,背鰭、臀鰭均呈帶狀且向後延伸到呈扇形的尾部。其實,黑龍與銀龍也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黑龍在幼魚時期,身體上有明顯的黑色體紋,胸鰭下掛著卵黃囊,所以香港人也把黑龍稱為"黑龍吐珠"。黑龍身體上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從龍魚的觸鬚橫切過眼睛延伸到尾部,同時在其鰓蓋的後方也會有一條非常顯眼的黃色的縱帶,這也是黑龍魚身上最為明顯的獨特標誌。

黑龍魚幼魚時懸掛著的卵黃囊是它最主要的營養來源,所以對黑龍魚的幼魚來說,如果卵黃囊破裂或是損傷,會對其造成極大的傷害。正常情況下,如果卵黃囊吸收殆盡,黑龍就要靠自己捕獵的餌食來吸收營養了,這時黑龍的體色會逐漸變淡。這個時期,如果黑龍覓食不足,就會導致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所以在挑選帶有卵黃囊的黑龍時,最好是選擇卵黃囊因吸收而變小的黑龍個體,這說明在進口的過程中它的狀態良好,這樣的個體與卵黃囊大的黑龍個體相比,飼養起來的風險更小。

隨著黑龍魚慢慢地成長,黑色也會逐漸褪去。黑龍魚在10cm左右時,身體上會出現淡黃色的條紋,銀白色的光彩也會逐漸顯現出來,此時黑龍魚的美也開始慢慢展現。黑龍魚的鰭同樣具有變色的過程,會由普遍的銀色趨向於黑色並帶紫色和青色,鰭上還會帶有金帶,極具觀賞價值。品質、狀態較好的黑龍魚,臀鰭與背鰭還會呈紅色。以暗色調為主的黑龍魚身上這些色彩的絕佳搭配讓它美的別具一格,其神氣、靈動的眼睛更讓養魚愛好者們沉醉其中。
黑龍的分布區域非常狹小,且黑龍對運輸及水質等外界因素的變化及適應能力不強,可以說是非常脆弱的。進口數量本來就少,再加上一定的損耗,能夠成功進入龍魚市場的黑龍已寥寥無幾,而想要找到較大的黑龍魚個體來進行飼養,則更為困難。

黑龍所生長的自然環境水體的pH在5.5-6.5左右,屬弱酸性。由於黑龍屬熱帶魚類,所以黑龍在幼魚時期的溫度要保持在28℃左右,而成魚時期的水溫也要維持在26-27℃。黑龍整體上屬於神經質且體質較弱的個體,同時,目前黑龍飼養的技術並未成熟,所以,飼養黑龍時需要分外仔細。黑龍一旦受到驚嚇或者飼養稍有不當,就會非常容易出狀況,若未得到及時處理,生病、夭折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