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買了一隻小巴西龜,想著小學的時候看過一篇描述「綠毛龜」的作文,就有把這隻小小巴西龜打造成綠毛龜的衝動,但我是一個妥妥的「龜盲」,上網搜索綠毛龜的培養過程時,果斷放棄了這個危險的想法,並不是因為我的幼年巴西龜太小,而是因為太殘忍!
一、製作過程殘忍:把龜甲爛,用生薑塗抹,把烏龜放到小罐子裡泡。
一般情況下,藻類是不會在烏龜的龜甲上生長的,所以為了讓藻類能夠附著在龜甲上,必須人為創造一些條件:用銼刀把龜殼挫爛挫粗糙,塗抹生薑讓粗糙的龜甲產生黏液,然後不沾水幹養,形成適合藻類附著生長的「培養基」。
因為烏龜會跑來跑去,所以在接種期間必須限制烏龜的活動,他們的方法是:把烏龜放在狹小的罐子裡。
而烏龜的糞便會汙染水體,但換水就意味著好不容易收集的水藻孢子也要被倒掉,所以他們的做法是:提前好幾天就不給烏龜餵食,甚至會持續到接種結束。雖然烏龜可以很久不吃東西,但在25℃左右正是烏龜的覓食季節,這時候挨餓可真的不好受。
試想一下:龜販子挑了幾百個烏龜,把它們的龜甲爛,挨個塗抹生薑,然後放在幾百個小罐子裡用高濃度的藻類泡著,沒長出小綠毛就不給吃東西,真的很殘忍啊!
二、飼養過程殘忍:藻類侵蝕龜體,易患爛甲病,且早期很難發覺
培養成綠毛龜之後,烏龜的壽命也會受到影響,究其根本是被銼刀破壞的龜甲和覆蓋全身的綠毛遮掩了某些病變。
養過烏龜的朋友都知道,烏龜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腐皮爛甲病」,正如其名,這種疾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皮膚和龜甲腐爛,病因大多與水質有關。
在初期,病變部位會呈一個一個的點狀,這在普通烏龜身上很容易被發現,而綠毛龜的大部分身體恰恰被這身綠色的衣服給遮蔽了,一旦烏龜發生常見的「爛甲病」,被發現時已經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尤其是龜殼,往往到了龜甲潰爛、綠毛脫落甚至不吃食時主人才發覺異常。
所以,綠毛龜的優雅是犧牲健康換來的,而這種選擇卻是我們人類強加給它們的!也正因為如此,綠毛龜的身價一直很高,比普通龜種高好幾倍,很多「龜販子」也靠製作、倒賣綠毛龜發了財,還是希望這種以犧牲動物健康換來的經濟附加價值能夠停一停吧!
本文為「靈語園長」原創授權發布,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作者:靈語園長
配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