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為實現價值而拼命。有人爬上高臺,戴著黃色安全帽維護電纜;有人咬著菸頭,用鐵鍬掀起一陣灰色的空氣;也有人站在繁華的城市中心,面對滿屏亂飛的綠色直冒冷汗。
攝影丨童童不哭
跟人相比,觀賞魚的價值顯得更直接簡單。它們不用肩挑重擔就能體現自己的價值,而且只要人們喜歡,這些魚的價格隨時都能漲好幾倍。
不同魚的身價差距很大,即使同一種魚也有明顯的好壞之分,有人能用一塊錢買到孔雀,但有的孔雀魚一定要到幾百塊才能買到。同樣是孔雀魚,是貴的多長了點什麼嗎?
我問了養錦鯉跟龍魚的朋友,發現貴的魚都有這些特點:
1、數量少
攝影丨藍雨哦
並不是所有的觀賞魚都很容易獲取。幾十年前七彩神仙魚只能野採,隨便一條可以賣到大幾百。近幾年經過人工繁殖後數量陡然上升,雖然飼養難度低於以前,但總體價格一直在下降。
攝影丨餵顆兔兒
再比如國內越來越少見的巴卡雷龍。雖然它的長得好看,其實算不上行業頂級水平。由於原生地管控,巴卡雷龍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品相一般的也經常有價無市。
在這個物以稀為貴的社會,一切數量上不佔優勢的東西,都能提起人們的興趣。
2、成本高
攝影丨橙子66123
成本高意味著實際價格也會高。有些來自國外的魚並不好獲取,魚商需要折騰很久才能到手,而且還要承受運輸途中的折損。起初龍魚從亞馬遜河來到國內時就是經過好幾道關卡才來到國內。買魚成本,運輸成本,折損,飼養成本都會影響一條魚的最終售價。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ledamaxwell
此外像錦鯉這樣的觀賞魚雖然很容易獲取,但由於淘汰率太高,價格也貴一點。人工培育下的錦鯉可以產卵七八十萬顆,但初次篩選會淘汰掉60%品相一般的魚,一選只能留下5%的魚。一選之後是會經過三次篩選,這麼多魚苗中,只剩下幾百條才賣的上價,而極品魚往往可遇不可求,80萬條魚中找不到極品的狀況並不少見。
3、個人喜好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andyballard
俗話說「千金難買爺高興」。有一些魚明明數量稀少,品相也還好,但一直沒有市場。而像是鱷雀鱔、汗鯊這這種非主流觀賞魚卻比一些好看的燈魚貴很多。不管魚還是其他寵物,價格都是人定的,大多數人喜歡,就會成為熱門,熱門裡出類拔萃的幾種會慢慢成為高價魚。隱晦的講,很多高價魚都是炒作出來的。
圖片來源丨tumblr
養魚圈裡總有些低調的土豪。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是有錢不顯擺類型的。他喜歡玩龍魚,看過大部分觀賞魚養殖場後,直接飛到原生地看龍魚,喜歡到狂熱的時候幾乎每個月去一次,每逢暑期甚至直接住在那邊。我們覺得他閒的有錢沒地方花,直接買兩條運回來不香嗎?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Mariamichelle
後來我看他朋友圈,才知道這人為了看魚,在亞馬遜河邊租了套房子,挖好魚池放了幾條龍魚,還僱人打理魚池。他在魚池四周安裝很多智能攝像頭,手機控制轉動攝像頭可以在任何角度看到龍魚。這麼富有想像力的操作讓我羨慕了很久。對他們來說,財富可能只是個數字,做喜歡的事情才重要。
圖片來源丨Pixabay 攝影丨suutapsinhvat0
當我在辦公室裡碼字,可能十幾公裡的觀賞魚市場開啟了花樣賣魚模式,幾百公裡的養殖場正在檢測水質,幾千公裡的阿薩姆邦正在搜尋巴卡雷龍的蹤跡。我想起一個朋友的對我說過的話:愛好是非常主觀的事情,我們感受到的快樂,並不會因為外部因素而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