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生豬復養技術指導,生豬感染非洲豬瘟就照這樣做……

2021-01-08 養豬界

文件:《非洲豬瘟感染後生豬復養技術手冊》

來源: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自我國暴發首例非洲豬瘟以來,規模豬場、散養戶均受到較大損失,給生豬產業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當前非洲豬瘟防控既無有效疫苗又無針對性治療藥物的情況下,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四川省非洲豬瘟防控應急指揮部緊急組織省內專家,編寫了《非洲豬瘟感染後生豬復養技術手冊》,為恢復生豬生產提供相關技術指南。《技術手冊》以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為原則進行編寫,內容涉及養殖場(戶)恢復生產的必備條件、場內非洲豬瘟病毒的清除、生物安全設施設備的改造升級和復養關鍵技術四個部分,供省內大型規模養殖場(年出欄商品豬5000頭以上)、中型規模養殖場(年出欄商品豬500~4999頭)、小型養殖場(年出欄商品豬50~499頭)、散養農戶(年出欄商品豬50頭以下)四類生產經營主體,感染非洲豬瘟後恢復生豬生產參考。

非洲豬瘟防控是世界性難題,隨著科技的進步,防控手段必將進一步提高。由於時間倉促、無成熟來源經驗借鑑,還存在各種問題和不足,懇請業內人士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將在實踐中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一、復養的必備條件

1、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養殖場(戶)全部清群、徹底清洗消毒後,空欄2個月以上;同期,養殖場周邊無非洲豬瘟疫情或疑似非洲豬瘟疫情發生。

2、養殖場(戶)經清洗、消毒和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後,具備必要的生物安全設施,場內環境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為陰性。

3、引進豬只來源清楚,須有具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非洲豬瘟等病原檢測報告,有安全的運輸渠道,健康有保障。

4、復養前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合格,具備人、財、物等基礎保障條件,能嚴格落實復養過程中的消毒、清洗等飼養管理關鍵技術。

不滿足上述任何條件之一,均不能開展復養。

二、非洲豬瘟病毒清除

1 、場外環境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外500米硬化路面、小型養殖場(戶)的入場(戶)道路和房前屋後使用2%燒鹼溶液噴灑,每天2次,連續3天後清掃,以後每天噴灑一次,連續一周後,每隔3天拋灑生石灰一次。對於非硬化地面每天用5%燒鹼噴灑一次。道路兩側2米範圍每天用5%燒鹼消毒。嚴格限制外來車輛、人員通過。

2 場內環境

遵循「消毒-清洗-再消毒」的原則。

2.1 場內公共環境

圍牆、場內道路、硬化地面、上豬臺、趕豬通道等區域,使用2%燒鹼溶液噴灑,每天一次;一周後改用生石灰覆蓋,每隔3天拋撒一次。

2.2 豬舍

2.2.1 首次消洗與物品清理首次消洗:對地面、牆面(內外兩面)、屋頂、圍欄、料槽、房間、通道及設施設備等使用5%燒鹼噴灑。4小時後,使用高壓高溫水槍衝洗,不留死角;或使用發泡清洗劑噴灑30分鐘後再衝洗。清洗後乾燥24小時。物品清理:首次消洗後,徹底清掃。對能夠拆卸的設備(欄杆、漏縫地板、料槽、飲水器、燈罩燈泡、百葉窗等)集中用2%燒鹼浸泡4小時,清水清洗、乾燥後再次消毒。清理所有工作服、鞋帽、飼料藥品及生產工具等,對留用的物品先用2%的戊二醛浸泡、徹底清洗、消毒、燻蒸後保存,其他物品無害化處理。生產系統:對料塔、料線、料槽等設施內部的餘料、殘渣等徹底清除(清除物用5%燒鹼浸泡24小時無害化處理)後用燒鹼衝刷,乾燥後採用1%二氯異氰尿酸鈉、2%戊二醛、5%過硫酸氫鉀等噴霧、燻蒸或霧化消毒;對供水系統徹底清理後,使用1%二氯異氰尿酸鈉清洗;對風機、管道、溼簾等設備徹底清理後,水池、溼簾、捲簾採用1%二氯異氰尿酸鈉2%戊二醛或過硫酸氫鉀消毒,管道內部及隱藏部位燻蒸消毒;對糞溝、糞池使用2%燒鹼無害化處理(要求用PH達13以上,維持15天後用鹽酸調節PH 到7左右,24小時後清空)。

2.2.2 二次消洗 採取「鹼-氯-燻」三步消毒法:第一步,燒鹼(2%氫氧化鈉)噴灑消毒:對地面、牆面、欄杆、設施設備、生產工具等噴灑、淋透,不留死角,24小時後,清水衝洗,乾燥24小時。第二步,氯製劑(1%二氯異氰尿酸鈉)噴霧消毒:對豬舍、工作間內部地面、牆面到屋頂等所有地方和設施設備噴霧,密閉12小時,通風乾燥12小時。第三步,過氧乙酸燻蒸消毒:密閉豬舍、工作間等,按照1克過氧乙酸/立方米加熱燻蒸,溼度70%~90%,持續燻蒸1小時,通風4~8小時。採用三步消毒法,連續消毒三輪後徹底封閉。養豬場(戶),也可採用火焰噴射對地面、牆面、欄杆等消毒後,使用燒鹼石灰乳(100斤水加入5斤燒鹼、20斤生石灰,攪拌均勻後紗網過濾,即配即用)塗刷。

2.3 生活區

2.3.1 首次消毒與物品清理對區域內的辦公室、寢室、浴室、庫房、實驗室、食堂、樓道等使用1%二氯異氰尿酸鈉、2%戊二醛、3%雙氧水等噴霧,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封閉24小時。對所有房間及物資清掃、清理,對使用過的工作服、鞋帽、辦公用品及生活垃圾等集中焚燒銷毀、無害化處理。小型養殖場對區域內的寢室、浴室和庫房,散養農戶著重加強對住房等使用氯製劑、雙氧水等噴霧後封閉4~8小時。

2.3.2 二次消毒對清理留下的衣物進行蒸煮,必需的物資集中燻蒸;對房間地面、牆面以及其它物資採取「醛-氯-燻」三步消毒法,即2%戊二醛噴霧、1%二氯異氰尿酸鈉噴霧、5%過硫酸氫鉀燻蒸24小時(過硫酸氫鉀按照過硫酸氫鉀1:煙霧增強劑5:水20。如無煙霧增強劑,使用5%過硫酸氫鉀噴霧)。生活區採用三步消毒法,連續三輪後將養殖場完全封閉。

2.4 無害化處理區

對大中型規模養殖場的無害化處理區域,每天使用2%燒鹼噴灑一次,連續一周後拋撒生石灰,設置警示標誌。

三、設施設備改造升級

1 、場外區域

1.1 哨卡

地方人民政府若認為必要,可在養殖村出入口設置非洲豬瘟防控哨卡,配套24小時值班室,配置高壓清洗設備、消毒設備等。

1.2 道路、圍牆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將入場道路與出場道路分開,場邊界建2.5米高實心圍牆。

1.3 廚房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將廚房移到生產區外,配套專用餐車、餐盒;在場第一消毒區、第二消毒區、第三消毒區分別設餐盒傳遞窗口,配套微波爐。

1.4 飼料中轉中心

有條件的大中型規模場可在場外上風口處建飼料中轉中心,配套料倉或料塔,配置飼料罐車。飼料在中轉中心貯存24小時並抽樣檢測陰性後分送至場內各豬舍料塔。

1.5 洗消中心

大中型規模場距場區1000米外建洗消中心,由髒區、灰區、淨區三部分構成,三區之間道路單向行駛,不交叉。髒區為進場車輛停放區,地面硬化,配套汙水集中處理收集池。周邊設雨水收集溝,雨水不得進入灰區與淨區。灰區包括清洗區和烘乾區。清洗區配置高壓高溫衝洗機、發泡機等設備,配套洗澡間、消毒間、廁所、休息區等。烘乾區配套自動烘乾設備。淨區為清洗烘乾後車輛停放區域,地面硬化,周邊設置雨水收集溝。

1.6 豬只中轉站

大中型規模場在距場區500米外建出場豬只中轉站,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以村為單位建設豬只中轉站。選址於村內下風口,分為安全區、灰區及危險區。三區之間道路單向行駛,不交叉。安全區為豬場出口至中轉站之間區域,須配套專用運輸車輛和上下豬臺等。灰區建中轉豬舍,其大小根據每天出欄規模確定,配套飲水、防蚊紗窗、通風降溫、高溫高壓清洗設備等。危險區為外來車輛等候區,配套糞汙收集池及汙水池等,配置車輛清洗設備。

1.7 出豬臺

養殖場(戶)設出豬臺,距場區50米以上並加蓋防雨棚,在出豬臺底部開設溝槽,防止雨水和衝洗水回流到豬舍。豬只單向流動,一旦進入出豬臺,嚴禁返回。

2、場內區域

豬場徹底清洗消毒封閉1個月後,改造升級場內設施設備。大中型規模場內按生活區、生產區、無害化處理區規劃布局,生活區置於上風口,無害化處理區位於下風口和場區最低處,各功能區之間相對獨立,避免人員、物品交叉。各區之間間距宜50米以上,須用高2.5米的實心牆隔離。場內淨道與汙道嚴格分開,不得交叉。分區設置沐浴更衣間、洗衣房,配套可加熱洗衣機、烘乾機、臭氧消毒機、紫外燈等,區域間不共用。

2.1 生活區

分為辦公和生產人員生活區(內勤區)。2.1.1 大門設大門消毒池,加蓋防雨棚。增設自動化消洗設施。設門衛24小時值班室。2.1.2 入場人員第一消毒區緊臨大門消毒池增設第一消毒區。消毒通道長3米~6米,寬2米~4米,配置自動噴霧消毒設備。場外更衣室:配置密碼寄存櫃、衣櫃、鞋櫃等物品,配套臭氧消毒機、消毒紫外燈。淋浴間:配套洗浴設備。場內更衣室:配置衣櫃、鞋櫃等物品,配套臭氧消毒機、消毒紫外燈。2.1.3 進場物資貯存消毒間設進場物資貯存消毒間,大中型規模場用實心牆隔離為場外與場內貯物間,房間內配置鏤空置物架,紫外線消毒燈,臭氧消毒機、噴霧消毒器,隔牆中間配置物品傳遞窗。2.1.4 隔離寢室設進場人員隔離用寢室,配套相應設施設備。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可以在場外設置進場人員隔離區。2.1.5 第二消毒區在辦公區和生產人員生活區之間設第二消毒區,內設消毒通道、場內外更衣室、淋浴間,同第一消毒區。2.1.6 第三消毒區在生產人員生活區與生產區之間,設消毒通道。有條件大型規模養殖場設場內外更衣室、淋浴間。

2.2 生產區

2.2.1 微霧消毒系統在生產區圍牆、每棟豬舍增設微霧消毒系統。微霧管微霧噴頭懸掛於圍牆上沿、舍外2.5米處,舍內高2米處,配套時控造霧機。

2.2.2 豬舍消毒通道與值班室大中型規模場設豬舍消毒通道與值班室,小型養殖場設更衣室和消毒通道,散養農戶設消毒盆。豬舍入口設消毒通道,舍旁或舍內設值班室,配套衛生間、洗衣間,配置洗衣機、乾衣機、蒸煮設備等;舍內單元入口處設腳踏消毒盆、掛衣、換鞋設施、洗手消毒盆等。

2.2.3 供料和供水設施供料:大中型規模場配置自動投料供料系統,推薦使用液態料線。供水:提倡使用自來水,地下水需配備水池、水塔。舍內通槽飲水改為獨立飲水,宜採用鴨嘴式飲水器。大中型豬場推薦安裝商業淨水系統,中小型養殖場(戶)使用酸化劑淨水。

2.2.4 生物媒介防控大中型規模場圍牆外設5米寬隔離區,小微型場(戶)豬舍外設2米寬隔離帶,均鋪5釐米厚碎石;豬舍間鋪5釐米厚碎石,豬舍門、窗、進排風口、排糞口設鼠、鳥、蚊、蠅緻密防腐鐵絲網;趕豬過道和出豬臺設置防鳥網;場內不保留魚塘等水體。

2.2.5 舍內改造大、中型豬場宜改為全封閉豬舍,採用小單元模式,單元間用實心牆隔離,包括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欄位間宜用高1.0米~1.2米實體牆或實心板隔離。若豬舍飼槽為通槽,改為1欄1槽。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增加豬舍門窗或捲簾,確保豬舍密閉。

2.2.6 其他改造大中型規模養殖場設獨立採精區,建精液質量分析室,配套精液質量分析與貯存等設備。有條件的大型規模養殖場還須配備獨立的疫病檢測中心。各舍間設轉運豬只清洗間,配置高溫高壓清洗設施設備。

2.3 無害化處理區

2.3.1 化屍池推薦使用鋼混結構一次性澆築,也可採用磚混結構,做好防滲處理。池頂設投料口,加密封蓋,可採取「泡菜罈式」水封。

2.3.2 屍體處理設施大中型規模養殖場購置病死豬專用高溫化制爐或焚屍設備。

3、其他

3.1 視頻監控設備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場區無線網絡WIFI全覆蓋,配置高清無線網絡攝像頭等視頻監控設備,實現遠程監控。

3.2 智能化改造

鼓勵大中型規模場進行智能化改造,建設 「無人看守」豬舍。由中央系統集中控制環境控制、投料、消毒等過程。配備保育豬、育肥豬智能幹溼料槽、哺乳仔豬智能保溫箱等。

3.3 物聯網應用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可利用天眼系統,對500米範圍內豬只運輸車輛實施動態監管;配置PC電腦監控中心及移動手機APP端,使用各種智能控制器,減少人員出入,實現豬場實時監測、數據採集、遠程讀取、遠程控制、自動記錄、聯網報警等智能化管理。

四、復養關鍵技術

1 、復養前風險評估

復養前對養殖場(戶)內外環境再次按照第二部分相關內容徹底消毒。綜合評估非洲豬瘟傳入風險,重點對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途徑(車輛、人員、物質、媒介生物等)和養殖場(戶)的生物安全措施進行全面排查,對場區內外環境取樣檢測非洲豬瘟病毒,確保風險點安全無漏洞。

2 、哨兵豬引進

哨兵豬宜選用後備豬和斷奶仔豬,5~10頭/組,分別置於各豬舍飼養。分別在引種檢測後的21天和42天檢測非洲豬瘟病毒,合格且臨床無異常,可逐步引進豬只,恢復生產。不合格的須重新消毒、空欄後,再次檢測。

3 、種豬、仔豬引進及繁育

3.1 種豬、仔豬引進

制定引種計劃,擬引進的種豬須有具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非洲豬瘟等病原檢測報告,確保種豬健康。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以村組為單位制定豬只補欄計劃,統一組織引入,推薦引進25千克以上、基礎免疫完成的健康商品仔豬進行育肥。運輸須使用清洗消毒後的封閉式專用運輸車;押運人員和司機,在途中不得食用豬肉及豬肉製品;豬只到場消毒後,轉入隔離舍觀察;嚴禁從疫區引種。

3.2 隔離觀察

隔離舍由專人負責。在引種檢測後的21天、42天分別採集每頭種豬唾液或血樣,檢測非洲豬瘟等病原,合格方可轉入生產區。提倡小型養殖場和散養農戶在飼養21天後抽樣檢測非洲豬瘟病原。

3.3 繁育模式

推薦採用自繁自養模式。中小型養殖場(戶)父母代種豬可採用輪迴雜交,即父母代種豬為大長組合,選用父系長白公豬為父本,父母代種豬為長大組合,選用父系大白公豬為父本,此後大白、長白公豬輪迴使用,減少引種風險;對於散養農戶,為保障母豬基礎產能,快速恢復生產,在目前種源短缺的情況可從健康的商品群中選擇體型外貌符合要求的杜長大或杜大長青年母豬留種,父系大白豬或長白豬作為終端父本,不建議使用杜洛克作為終端父本;採用人工授精,精液須檢測非洲豬瘟等病原。

4、 生產管理

4.1 人員管理

4.1.1 基本要求大中型規模養殖場須配備大專以上的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小型養殖場、散養戶從業人員須經過非洲豬瘟防控專業技術培訓後,方可進行復養。

4.1.2 進出管理杜絕外來人員進入場區。場內人員實行全封閉分區管理,嚴禁串區、串舍。大中型養殖場進場人員經非洲豬瘟檢測合格後,在第一消毒區「消毒-洗澡-更衣」,進入辦公區;飼養員、技術員在辦公區隔離2天後,在第二消毒區「消毒-洗澡-更衣」,進入生產人員生活區,經第三消毒區的消毒通道進入生產區。豬舍值守人員進出豬舍及舍內單元必須換衣帽、水鞋,腳踏消毒。消毒液三天更換一次。必須進出豬舍的非值守人員,須加穿「五件套」(一次性防護服、鞋套、口罩、手套、頭套)。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以村為單位在各村主要道路出入口設置哨卡,24小時值守,管控好進村運豬車輛與人員。入舍須更衣換鞋,經消毒通道入舍,池內消毒液三天更換一次。換下的工作服(包括內衣、褲)蒸煮消毒、清洗烘乾後備用。外請技術員還須身著「五件套」,出舍後及時焚燒、銷毀。

4.1.3用餐管理場內人員用餐由專人通過傳遞窗傳送,傳送人員須穿戴「五件套」,分區就餐,不交叉。餐後的餐具置於規定地點,由專人回收、清洗、消毒。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場外就餐,購買豬肉及其製品須在防控崗哨處進行徹底煮熟處理,加工成熟肉或製品後再帶回,接觸生肉人員用過硫酸氫鉀或戊二醛類消毒液洗手消毒,用未汙染的一次性食品袋包裝熟肉及其製品帶回。

4.2 飼料管理

4.2.1飼料選擇選用高溫制粒的配合飼料。調質溫度85℃~90℃、調質時間3分鐘以上,維生素用量可在正常供給量基礎上提高30~50%。

4.2.2 運輸與貯存使用經徹底清洗、消毒後的專用飼料運輸車;運至飼料中轉中心貯存24小時後抽檢合格後分送至各舍料塔,有條件的可經管道分送至場內各豬舍料塔。料塔料線:定期檢查各種設備,更換或維修破損料管、鏈條等,清除管內、轉角內餘料、黴料。推薦使用液態飼料飼餵系統。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提倡選用經高溫制粒的商品配合料。自配料須選用無非洲豬瘟病毒汙染的飼料原料、濃縮飼料或添加劑預混料,禁用豬源性飼料原料;飼料加工房每次加工前後清掃乾淨,用氯製劑霧化消毒一次。提倡以村為單位使用密閉式專用飼料運輸車集中配送,車輛須徹底清洗、消毒;散養農戶使用青綠飼料或自配料養殖,宜煮熟後飼喂。嚴禁泔水餵豬。

4.3 飲水管理

飲水系統定期消毒,宜採用雙水塔輪流消毒供水,或在總進水管處安裝自動消毒機(如二氧化氯自動發生器)。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可在飲水中投放0.2%的次氯酸鈉。

4.4 物品管理

大中型養殖場飼養管理人員個人用品包括電腦、手機等嚴禁攜帶入舍,豬舍內配備專用手機,限本區使用;各區域的工作服、鞋帽、手套、頭套等以顏色標記,分區使用;場區人員每日洗澡、更衣換下的工作服(包括內衣、褲)等須蒸煮消毒、清洗烘乾備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後及時焚燒、銷毀。獸藥、生活物資等其他物品選用0.5%過氧乙酸燻蒸30分鐘,臭氧消毒3小時以上後,經傳遞窗進入場內貯物間,再經臭氧消毒3小時以上後進入場區。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的生產、生活物資選用0.5%過氧乙酸燻蒸30分鐘、紫外光照射24小時方能使用。

4.5 車輛管理

進入場區車輛須在洗消中心清洗消毒,風乾後進入烘乾間,60℃~80℃,40分鐘以上。停放於指定位置。小型養殖場、散養農戶要禁止豬販入村串戶,提倡以村為單元做好運豬車輛清洗、消毒,鼓勵養殖戶全進全出。

4.6 疫病防控

4.6.1 基礎免疫做好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等疾病的基礎免疫及日常監測工作,每1~2月抽樣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並及時採取補免、預防性投藥、淘汰陽性個體、淨化豬群等措施。散養農戶要做好豬只「春防秋防」和日常健康觀察,及時採取預防治療措施。

4.6.2 豬群保健按使用說明添加提高豬群抗病毒能力的保健製劑(如清熱解毒類中藥),提高豬群抗病力。

4.6.3 定期消毒

大中型規模養殖場

環境消毒:專人分區負責。每三天燒鹼噴灑或者生石灰拋撒一次。圍牆、豬舍屋簷採用氯製劑噴霧,每日1次,每次持續1小時。辦公生活區消毒:使用0.5%過氧乙酸或1000毫克/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噴霧,早晚各一次。辦公室、過道、餐廳、傳遞窗、衛生間等放置免洗消洗液,隨時進行手部消毒。

生產區消毒:豬舍連廊由生產區專人負責,每3天2%燒鹼噴灑一次;場區通道、過道每天2%燒鹼、戊二醛噴灑一次;舍內值班室、器具每天噴霧消毒一次;每7天帶豬消毒一次。豬群轉運消毒:種豬清洗消毒後逐頭轉運,斷奶豬用轉豬籠按窩轉運,保育豬分群轉運,不相互交叉、混群。轉運前後對單元、圈舍、連廊徹底清洗、消毒、乾燥。

小型養殖場和散養農戶

豬舍周圍、入場(戶)道路每三天燒鹼噴灑或者生石灰拋撒一次。圍牆、豬舍屋簷採用1000毫克/升含氯製劑噴霧,每日1次,每次持續1小時。過道每天燒鹼噴灑一次,舍內房間、器具每天噴霧一次,飼料房每兩周或者新料進場後使用福馬林燻蒸一次,豬圈每7天帶豬消毒一次。豬舍清群後按第二部分推薦方法徹底消毒一次。

4.6.4 定期監測每三周抽樣採集唾液、環境樣品檢測非洲豬瘟病毒,連續檢測3個月後,每兩月檢測一次。散養農戶商品仔豬只進場21天後,抽樣檢測非洲豬瘟感染情況。對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厭食、高熱、皮膚發紅等症狀的豬只,及時採樣送檢。

4.6.5 生物媒介防控日常緊閉大門,不留縫隙,防止流浪動物進入;場內禁止養殖貓、狗等動物;定期滅蚊、滅蠅、滅鼠、殺蟲;定期對豬體和圈舍殺滅蜱蟲和疥蟎等寄生蟲;定期除草,場內禁止種植樹木、攀牆植物和果蔬。

4.7 無害化處理

豬場病死豬、糞汙等廢棄物的處理嚴格按照農業部的相關規範執行。

4.7.1 胎衣、死胎等的處理專人負責胎衣、死胎等廢棄物的收集、轉運及無害化處理。注意收集、轉運過程的交叉汙染,轉運工具及時消毒、清洗,放置在規定地點。

4.7.2 病死豬處理對疑似非洲豬瘟死亡豬只禁止解剖檢查,及時上報並按要求採樣送檢。入舍清理病死豬人員,須穿戴一次性防護服、口罩、頭套、手套、水鞋。入舍原圈處理活豬,須佩戴絕緣手套,在保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操作電麻機。採用專用工具轉運病死豬,處理完畢及時清洗、消毒,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相關焦點

  • 豬場非洲豬瘟情解除後,咋復養?
    自我國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江蘇省連雲港市連成牧業有限公司是首個對外公布復養成功的豬場,這無疑給我國整個生豬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連成牧業究竟是如何進行復養的?其他準備復養的豬場能從中借鑑哪些經驗?復養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請看來自本報記者的調查和業內專家的建議。
  • 全國畜牧總站組織編發《生豬養殖與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技術...
    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我國生豬產能大幅下滑,保供穩價壓力增大。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農業農村部也出臺了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 2019年中國生豬價格走勢 非洲豬瘟臨床症狀、防範措施及中國非洲...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中國生豬價格走勢及周期1995-2019年我國生豬價格經歷了6輪完整周期,最短36個月,最長57個月,豬價波動周期3-5年。非洲豬瘟病毒編碼的蛋白估計有160多種,但目前已知功能僅50多種,絕大多數蛋白的功能仍然未知。1、傳染源多樣發病豬、帶毒豬(康復豬和隱性感染豬)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染源,野豬以及鈍緣蜱屬軟蜱是病毒的儲存宿主。而由於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病死豬的胴體、被病毒汙染的豬肉及肉製品等均是非洲豬瘟重要傳染源。
  • [畜牧局]我市加強非洲豬瘟防控 為生豬穩產保供保駕護航
    為促進天水市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元旦、春節期間市場豬肉產品安全穩定供應,我市進一步加大以非洲豬瘟疫情為重點的風險防控力度,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 中國中獸醫報:中獸醫藥有望讓非洲豬瘟可防可控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其強毒株對生豬致病率高,最高可達100%。目前尚沒有可用於治療的特效藥,也沒有可用於預防的疫苗,所以一旦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必須對豬群進行撲殺並做無害化處理。  自2018年8月國內首次發現疫情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我國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
  • 我國科學家發現唯一抗非洲豬瘟大白豬品種,陽性場成功復養2700頭
    近日,軍事獸醫研究所、山東藍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以及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四家研究機構共同在《中國獸醫學報》上發表了一篇《我國藍思白2號豬抗非洲豬瘟特性鑑定》的研究論文,文中通過實驗證明,藍思白2號豬和對人工感染的非洲豬瘟病毒具有明顯抗性。
  • 生豬養殖系列報告:邁入億元起步的養豬業門檻
    (6)為生豬產業特別強調:切勿盲目鼓勵復養,賭博式復養不可取目前我們了解到的散戶復養成功率不到30%。我們不能為了短期的市場供應,鼓勵不講條件的「全民養豬」,這會為未來埋下更大的隱患。復養案例:安徽散戶張某,其豬場在19年7月感染非瘟後清場。
  • 寧南查獲非洲豬瘟疫情追蹤:生豬就地無害化處理未流入市場
    本文圖片 川觀新聞客戶端川觀新聞客戶端10月28日消息,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四川寧南縣排查出非洲豬瘟疫情的信息後,引起各方關注,這批生豬何時被查獲,目前生豬如何處理?是否流入市場?10月28日,記者進行了追蹤。
  • 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試行版)發布!中小豬場這樣做可...
    為進一步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近日,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試行版)》,指南包括養殖生產環節、調運和屠宰環節和其他環節三大部分,涉及中小養豬場戶非洲豬瘟防控技術要點、規模豬場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指南和飼料生產經營場所非洲豬瘟防控技術要點等10個方面。該指南有效化解非洲豬瘟發生風險,切斷疫情傳播途徑,養殖戶們要收好了!重磅!
  • 雲南永勝通報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已對剩餘21頭生豬撲殺
    雲南麗江市永勝縣一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當地已啟動《永勝縣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Ⅲ級疫情響應。截至6月6日18時,永勝境內未有新增疫情。據農業農村部官網6月5日通報,6月5日,農業農村部接到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經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確診,永勝縣一養殖戶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疫情發生時,該養殖戶存欄仔豬102頭。截至疫情確診時,發病仔豬81頭,死亡81頭。通報稱,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立即派出督導組赴當地開展疫情處置督導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 專欄| 2019 年生豬產業發展狀況、未來發展趨勢與建議
    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總體平穩,以基因2型譜系1的類NADC30感染較為普遍,但毒株多樣性複雜。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成為熱點和關注焦點,但仍停留在實驗研究階段。非洲豬瘟病毒qPCR 檢測技術廣泛用於疫情診斷與監測、感染豬檢測與清除以及環境監測,包括分區管理、精準清除、全覆蓋採樣、網格化管理等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取得突破,大型企業基本實現了可防可控。
  • 生豬養殖常見疫病
    在生豬養殖過程當中,各類疫病本身就是生豬養殖過程中的一大不穩定因素。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本輪超長豬周期來源的非洲豬瘟。本文將重點選擇三類對養豬業影響較大的烈性傳染病進行介紹。  1、古典豬瘟/非洲豬瘟  在養豬業內,豬瘟有兩種。
  •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就生豬生產和非洲豬瘟防控...
    本網訊近日,就當前恢復生豬生產和非洲豬瘟分區防控相關問題,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接受了記者採訪。生豬存欄下降基本見底,豬肉價格降幅超過20%楊振海介紹,當前,在各項扶持生豬生產政策的推動和市場拉動下,養豬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顯著提升,生豬生產呈現明顯恢復勢頭。從10月份的監測數據看,生豬生產的重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一是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首次止降回升。
  • 夏季生豬安全復產八項關鍵技術措施
    當前生豬生產正處在加快恢復的關鍵時節,針對夏季各地生豬恢復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按照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統一安排,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組織專家總結提煉了夏季生豬安全復產八項關鍵技術措施,助推生豬生產恢復發展。  一、完善非洲豬瘟防控生物安全措施  非洲豬瘟防控是生豬復產增養、穩產保供的關鍵。
  • 大北農去年淨利5.12億 生豬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七成
    大北農稱,報告期內公司嚴抓豬場生產安全,嚴密防控非洲豬瘟,全面加快養殖產業布局,公司生豬銷售收入及利潤同比上升。此外,公司提效降費,期間費用同比較大幅度下降。大北農生豬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七成。大北農生豬銷售簡報顯示,公司2019年全年生豬銷售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68.18%。
  • 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順利
    8月18日,農業農村部披露,非洲豬瘟疫苗即將進入擴大臨床試驗和生產性試驗階段。受此消息影響,生豬養殖企業股價盤面出現明顯拉升,不過隨後回調。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消息只是公告了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究進展,是正常研究中的一部分。
  • 生豬基礎知識篇
    仔豬腹瀉、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繁殖與藍耳病、炭疽、豬丹毒、豬肺疫等都會影響仔豬成活率,一般到了冬季,該疫情會比較嚴重,造成仔豬成活率較低,疫病防控是生豬養殖的關鍵。   四、生豬調運   非洲豬瘟發生後,我國生豬跨省調運量驟降,19年一季度農業部已停更全國跨省調運數據。
  • 山東牟平區觀水獸醫站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
    原標題:山東牟平區觀水獸醫站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   非洲豬瘟嚴重影響生豬養殖業,為保證轄區內無疫情,保障生豬生產安全,牟平區觀水鎮畜牧獸醫站強化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工作
  • 平安產險成功落地首單期貨版生豬價格及收益保險項目
    該項目是「保險+期貨」首次以生豬為保險標的、以期貨價格為保障依據的金融支農創新模式,通過對生豬價格波動進行合理、高效的風險分散,有效兜底養殖戶經營風險,化解生豬市場風險,保障生豬穩定供應。 生豬穩產保供是「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生豬生產和消費國,生豬出欄量、存欄量及豬肉產量都位居世界首位。近兩年,生豬養殖業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產能下降,出欄價格一直保持在高位運行。
  • 非洲豬瘟不感染人 豬肉高溫加熱30分鐘以上病毒就會被殺滅
    針對非洲豬瘟,12月3日,陝西省衛健委發布提示,對非洲豬瘟進行了詳細解讀,強調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豬和野豬之外的其他動物。同時,經過官方嚴格檢驗檢疫的豬肉是可以吃的。   1.非洲豬瘟是什麼樣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