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持躬》有云:「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做人應該以誠信為本,應對自己說出的話負責,才不違君子之道。從前「專家」一詞深受人們的信任,他們本應是一個領域最權威的人士,專為人們答疑解惑,然而近年一些徒有虛名的「專家」卻用一些欺騙的行為抹黑了這個行業,其中鑑寶專家尤甚。
最出名的一件要屬2002年的「金縷玉衣造假案」,金縷玉衣是古代皇室宗親的喪葬殮服,價值極高,曾在楚王陵、劉勝墓、竇綰墓都有發現。而某房地產集團的法人代表謝根榮為了騙貸,竟然自己假造了一件金縷玉衣仿品,聯合國內5位頂級古董鑑定專家,為其估價24億。
最終謝根榮靠著這件24億的假玉衣,成功騙貸近7億元,甚至一躍進入了胡潤富豪榜,為中國大陸富豪榜400強。後來事情敗露,謝根榮在2009年被判處無期徒刑,也成功為「鑑寶專家」這個行業潑上了第一桶髒水。
第二位因造假出名的專家是中國書畫、陶瓷鑑定專家劉巖,當時鑑寶節目風行,劉巖是《華豫之門》尋寶節目的欄目顧問,鑑定過許多來自民間的文玩字畫。2009年9月,一位名叫朱雲的收藏家帶著他的傳家之寶《嵩陽漢柏圖》來到節目現場,想向專家諮詢它是否為真跡。
當時劉巖見到了這幅畫,直接就告訴朱雲這是一件贗品,不過仿得很好,有收藏價值,讓朱雲私底下再來找他。最後朱雲被劉巖聯合另一位專家「洗腦」,將乾隆御筆的《嵩陽漢柏圖》以17萬低價賣了出去。
朱雲一開始還覺得贗品賣17萬挺好,誰知第二年就看到這幅「仿品」在拍賣會上被鑑定為真品,並拍出了8000多萬的價格。覺得自己受騙的朱雲一怒之下將劉巖告上了法庭,但最終因為證據不足而敗訴。
然而這件事並未影響鑑寶欄目的火熱,2012年播出的《天下收藏》將鑑寶節目帶上了另一個高度,其中緊張刺激的「砸寶」的環節更是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主持人王剛在節目中隨身攜帶瓜稜錘,只要專家鑑定藏品是假的,他就會立即揮錘將其砸爛。
同年10月28日,河北收藏家付常勇帶著自己的一對「甜白釉壓手杯」上場,三位專家在鑑定過後,認為這是一對現代仿品,於是王剛手起錘落將其中一隻砸碎。然而付常勇並沒有輕信三位專家,他在節目前後都找過不同的機構鑑定,鑑定結果均為真品,於是他憤怒地起訴了節目組。
然而這起案件的結果依舊是無疾而終,雖然後來證明了節目組的三位專家並不具備鑑定資質,但由於付常勇在節目中簽訂了生死文書,故而節目組不需要為此負任何責任。
後來隨著這些不靠譜的專家越來越多,鑑寶類活動在短暫的紅火之後漸漸銷聲匿跡,「鑑寶專家」也被這些人汙名化,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存在。其實行業內肯定有很多專業的、細緻的、負責的真正專家學者,卻被這些欺騙造假的行為連累,成為了失去公信力的「磚家」,對那些兢兢業業做研究的學者來說實在有失公允,令人無奈而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