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萬平方米麵積 一條「護城河」圍起 專養「偷油婆」
美洲大蠊在這些容器裡被蒸餾提取有效藥用成分
產品包裝後,銷往全國
提到蟑螂,很多人會起一身雞皮疙瘩。但你知道嗎,蟑螂還可以入藥,發揮它的功效。美洲大蠊,是蟑螂家族中體積最大的。在四川西昌,就有一個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這裡目前養殖有大約60億隻美洲大蠊,它們在短短6個月內完成一生的「使命」,被製成中藥銷往全國各地。近日,成都商報記者實地探訪了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GAP養殖基地。
美洲大蠊能入藥
科學研究發現,美洲大蠊體內有多種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類、肽類、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種胺基酸及多種促生長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種活性成分通過多種機制針對人體多種組織器官起作用,有促進創面癒合、消除炎症水腫、抗腫瘤、調節免疫、保肝等功效。
震撼/
「秋風掃落葉」
美洲大蠊來了!
最近,一篇關於「四川全球最大蟑螂養殖基地」的文章突然在網上火了起來,文中稱,四川西昌有著全球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每年可以培育幾十億隻「蟑螂」,該基地的「蟑螂」主要用於制藥。真的是這樣嗎?
24日,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等人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獲準進入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位於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養殖基地佔地12000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也是全國首家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GAP認証的動物類中藥材——美洲大蠊養殖基地。
在進入養殖區之前,所有人員均換上了潔淨服裝,都戴了鞋套,以免將細菌帶入養殖區。剛剛走進大廳,一股濃烈的氣味撲面而來,隨行工作人員解釋,「這是美洲大蠊發出的信息素的特殊味道,第一次聞可能有點難受,但這些氣體無毒無害。」
穿過大廳門,真正進入養殖的核心區域,藉助著手電筒的燈光,獨立的房間呈現在記者眼前,這裡看起來幹淨、整潔。「美洲大蠊的生活習性是喜陰暗,懼強光、噪音,喜溫暖,愛潮濕,群居。」養殖基地負責人文建國介紹,這裡共有23個房間,分布著孵化間,幼蟲間和成蟲間等。
打開成蟲間,整個房間看起來像建材倉庫,裡面擺放著一排排「箱子」,工作人員稱之為「晶片」,每個「晶片」裡住著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甚至連牆壁上、地面上也是黑壓壓的一片。拿手電筒一掃,美洲大蠊倉皇而逃,發出一陣陣「沙沙」聲。當工作人員拿起一個「晶片」一抖,密密麻麻的美洲大蠊掉落下來,受到驚嚇的它們迅速向黑暗處逃竄,一陣陣猶如秋風掃落葉的聲音在房間裡回響。
美洲大蠊均是立體養殖,它們住在一個個長40釐米、寬40釐米、高60釐米的「晶片」內。「這樣一個『晶片』有六至八公斤,大約住著2800隻美洲大蠊。」耿福能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究竟養殖基地有多少隻美洲大蠊,無法精確統計數量,「按照體積和重量計算,目前基地養殖有大約60億隻美洲大蠊。」
生長/
每天吃掉10噸熟食 「一生」僅僅半年
文建國介紹,目前基地全部採用模擬生態環境養殖,室內的光線、溫度、濕度等都進行了自動控制,隻需少量工作人員。「每天都會給美洲大蠊配備定量的食物和飲用水,要讓這些美洲大蠊吃得好、睡得好,隻要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它們都可能不產卵,或者長勢不好。」
「蟑螂白天隱藏,一到晚上才出來四處尋找食物,它們的食量很大,餵養它們的食物是用玉米、小麥、果蔬、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飼料配方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文建國說,每天基地的美洲大蠊要吃掉10噸熟食。同時,還要定期消毒和清掃,每天清掃的糞便就達到3噸。
文建國表示,美洲大蠊的整個生長史包括卵、若蟲、成蟲階段,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濕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情況下,野生環境完成一個世代交替需要1至2年左右,但是經過多年技術探索,基地的美洲大蠊生長周期已經控制在6個月左右,「從孵化到藥材採收,它們的一生僅僅經歷半年時間,它們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基因也十分穩定。」
當採收之後,就進入中藥材的加工階段。「經過一系列的揀選、清洗等,再通過相關技術手段烘乾成乾燥蟲體,經過多項指標檢驗合格後,才能成為入藥原料,進入制劑加工階段。」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成都商報記者來到制藥車間,隔著玻璃可見多個大罐,此時正在生產,裡面空無一人,工作人員說,「這裡的設備均為自動智能控制。」
「這兩個是多功能提取罐,美洲大蠊就在裡面被蒸餾提取有效成分,而被提取後的美洲大蠊渣滓,就變成餵雞的飼料。」耿福能介紹,這些蒸餾出來的液體就通過管道,進入藥品灌裝車間進行裝瓶,而每個車間都配備了指紋識別系統,車間裡面的濕度、濕度、潔淨度、壓力差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車間裡的潔淨度達到了一百級,全過程採用全自動無菌生產。」在車間裡,經過包裝等一系列工序,藥品就在這裡生產完成。
入藥/
幾天內斷腿能重生 體內有多種活性成分
蟑螂最被人熟知的,是其很強的「斷肢再生」能力,這也是其被稱為「小強」的主要理由。在養殖廠房內,工作人員拿起一隻美洲大蠊,去掉其頭部,但它沒有立即死亡,仍然活蹦亂跳。
「我們發現蟑螂具有很強的斷肢再生能力,如果把它的頭摘掉,因為它呼吸用的是腹部的氣門,所以它的身體還能活動7至9天﹔如果把腿或者觸角剪掉,它們幾天之內就能長出來,蛻皮以後就能清晰觀察到幾乎完好如初,而它們一生可以經歷十多次蛻皮,自我修復能力極強。」文建國介紹,曾有英國科學家做過實驗,把一隻懷孕的美洲大蠊切掉頭部,美洲大蠊不會立即死亡,還能夠正常產卵。
為何美洲大蠊有如此神奇的能力?文建國道出了其中的秘密,這主要是因為其擁有特殊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美洲大蠊的血壓很低,在斷頭後不會出現大失血﹔它們的呼吸活動通過全身分布的氣孔來完成,缺少頭部不會影響它們呼吸﹔它們主要通過周圍的神經來支配運動,沒有大腦中樞控制仍然可以自由活動。」
科學研究發現,美洲大蠊體內有多種活性成分,已知的主要有多元醇類、肽類、粘糖氨酸、粘氨酸、多種胺基酸及多種促生長因子群。美洲大蠊的多種活性成分通過多種機制針對人體多種組織器官起作用,有促進創面癒合、消除炎症水腫、抗腫瘤、調節免疫、保肝等功效。
正是利用了美洲大蠊的基因特點,科研人員將它應用於藥物中,比如用美洲大蠊乾燥蟲體提取製成的康復新液,它主要有消除炎症水腫、促進創面癒合、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內服用於治療淤血阻滯,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外敷用於治療外傷、潰瘍、瘻管、燒傷、燙傷、褥瘡的創面等。
安全/
門口一條「護城河」 「護城河」裡有「猛獸」
蟑螂繁殖能力極強,養殖基地有幾十億隻美洲大蠊,萬一它們「越獄」逃走,那豈不是一場生態災難?
「美洲大蠊晝伏夜出,它們習慣了待在養殖間,也不願意爬出來。」文建國介紹,一方面,美洲大蠊都是在相對密閉的空間養殖,它們難以逃出房間﹔另一方面,從外界通往養殖間,至少要經過三道封閉的門,這也能有效阻擋蟑螂逃出。
另外,在養殖基地的四周,還有一條寬約一米的水溝環繞,耿福能笑著對記者說,這是一條「護城河」,基地採用的辦法是「孤島養殖」,「雖然我們人類看起來,就像一條小溝,但是對於美洲大蠊來說,就是一條河。所以,它們想要越過去是很困難的。」
令人不解的是,這條溝裡面還養殖了上千條鯉魚,大的重達幾斤。隨後,耿福能拿著一大盒美洲大蠊倒進了水溝,隻見一群鯉魚哄搶,僅僅兩三秒鐘,這些美洲大蠊就被吃了個精光,「一旦有美洲大蠊掉入水溝中,立馬就被吃掉了,這也是防止它們外逃的辦法。」
「即便有漏網的美洲大蠊逃出去了,但由於西昌白天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加上空氣乾燥等氣候特點,就算逃出也很難存活。」一旁的工作人員說,公司養殖美洲大蠊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防護措施,目前還沒有發生過美洲大蠊外逃事件。
產業/
每年創超10億元產值 可做抗菌凝膠、牙膏、面膜
近幾年來,藥用昆蟲的藥用價值被大力開發,藥用昆蟲資源需求大,隨著美洲大蠊藥用價值受到認可,多家藥企生產相關產品,全國各地的「小強」養殖場也蜂擁而起,成為很多人致富的新路子,一條新的產業鏈已經悄然形成。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多個省份都在養殖美洲大蠊,有的人少則年賺幾萬,多則上千萬,但是大規模的工廠化養殖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雲南。
「目前國內的美洲大蠊產業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可以開發的前景還很大。」耿福能表示,美洲大蠊不僅有很大的藥用價值,還可開發成保健產品及日化產品。目前,好醫生藥業集團除了品牌產品好醫生康復新液外,還以美洲大蠊為原料推出了美洲大蠊研末、抗菌凝膠、牙膏、面膜等產品,全面發掘美洲大蠊的價值,每年創造的產值超過10億元。「明年,我們的養殖基地及制藥生產線將全面建成,規模和產值將是現在的三倍。」
記者了解到,除了藥用之外,美洲大蠊還是一種美食,直到現在,在雲南、四川、山東等地,仍然有生吃和油炸美洲大蠊的習慣。「我現在每天都要吃大約10克美洲大蠊,已經堅持了5年。」耿福能說。
耿福能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下一步,集團將在西昌的美洲大蠊養殖基地,打造一座巨型美洲大蠊模樣的塑像,還準備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
成都商報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責編:羅娟、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