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婆」的臺語怎麼講?

2021-01-21 小琳琳作家

包括小琳琳作家和現在的人們常掛在嘴邊的:「某某某真是小富婆。」這句話裡面的「小富婆」,臺語該怎麼說呢?如果有算命習慣的朋友,或許可以仔細回想看看,是否曾經聽過算命師說過這句話:「孵金婆。」

「孵金婆」(˙ㄅㄨ ㄍㄧㄣ ㄅㄜˊ pū-kim-p),這個「孵金」是很有意思的。臺語的「孵」(pū),有孵化的意思,譬如「孵卵」(pū-nng)就是生蛋的意思,而將這個詞說出口的聲調也很有臨場感,就像是發出pu、pu、pu的聲音一樣,好像可以有畫面浮現、卡通片段會出現動物孵蛋的配音。其實臺語有許多詞彙都是如此,仿佛就像是過去人們仔細觀察大自然萬物、深入揣摩而歸納出的語言,甚至可以這樣說,臺語是一種很接近大自然的語言啊!

就好比「鴨」(ah),這音節根本就是鴨子發出的叫聲啊!還有,「雞」(ke)更不用說了,從小大家都懂得模仿「ㄍㄡˇ ㄍㄡˇ ㄍㄟ」的叫聲,另外「鵝」(g)更像是鵝發出咯咯咯的聲音;而「虎」(hóo)像不像是猛獸發出嘶吼的聲音?以及「貓」(niau)其實若發音快速,也很像貓咪的喵喵叫聲,還有「狗」(káu)其實也很像狗狗狂吠時的聲音啊!另外還有「牛」(g)一般可能都覺得應該是發「牟」的叫聲,但其實如果仔細聆聽牛發出的聲音,還滿接近g的聲音呢!另外大家不仿快速發出「馬」(bé)的聲音,是不是也很像馬發出的叫聲呢?

回到「孵金婆」,當時聽到這種說法,其實是小琳琳作家某次和母親聊天偶然聽到的詞彙,母親年輕時和同窗姐妹淘去算命,那位算命師言談中便說母親的姐妹淘是名符其實的「孵金婆」,意思是很有財運。姑且不論算命一事是否準確,單就母親的同窗姐妹淘這個案來講,倒是有幾分準確,因為當時她們家在過去好幾代都是開米行、住在所謂的米街附近,而過去開米店的,多半都是有錢人家。

臺南府城的米街從1807年開始,是臺南古早的老街之一,當時可謂米行林立,是名符其實是百年老街,也就是現在的「新美街」。是的,一連看了好幾篇〈臺語原來是這樣〉、敏銳的朋友應該察覺了,「新美街」就是取自於「承米」(sn-bí)的臺語諧音,有接受、承接米的意思。

這條過去沿著臺江內海的海岸線形成的街道,除了米街以外又有帆寮街、抽籤巷,單是從其名稱就不難在腦海中想像出當時街上的商業風貌,可以說是最早的商業區也不為過。位於米街旁也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石春臼」小吃,一直到今天若到赤崁樓一遊,仍可在旁邊的「石春臼」享受美食,「石春臼」(tsioh-tsing-khū)三字為臺語,也有寫作「石精臼」或「石鍾臼」,是用來春米的石臼,過去在米街旁、烹飪小吃點心攤,有石臼這樣的器具可以說是基本款,於是乎「石春臼」便漸漸成為了代名詞。

那帆寮街呢?府城有許多地方,漫步在其中總是可以微微感受到一種歷史氣氛,帆寮街這個區塊更是有這樣的時空感。

「帆寮街」(phng-liu-ke)又稱蓬寮街,三字同樣也是臺語,帆寮是帆布之意,這裡在過去可是五條港最上遊的舊港帆寮港,五條港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乾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雖然今天五條港已深藏於地下,但現在亦規劃為五條港文化園區,讓人民漫步在上端時,也能夠遙想過去盛極一時的商業景象及通商文化。

就以帆寮港來說,便是位於過去安海港,從該地點及命名不難猜想,當時船帆遍佈於視線的壯觀景象。這些海港溪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每當走在錯綜複雜的臺南小巷弄時,也不仿思考,其實這些巷弄底下或許就是當時綿延的水路呢!

最後該說到的是米街旁的抽籤巷了,其實回過頭想,當時母親與姐妹淘該不會就是去抽籤巷找算命師吧?這也難怪,如果都是住在同街巷附近的鄰裡,當然能夠鐵口直斷那一句「孵金婆」咯

相關焦點

  • 「洋娃娃」的臺語怎麼說?
    無論是網路或日常生活中,常可聽見各式名詞的臺語怎麼講的疑問,譬如長頸鹿的臺語怎麼講?海鷗的臺語怎麼講?諸如此類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某一個時段就會循環出現的題目。之前曾想過,是否該將這些問題的解答乾脆製作在網站中,未來能夠在每一次的疑惑底下迅速解答,省得落落長的討論。不過後來才發現,其實落落長的討論,正是這類疑惑的可貴之處啊!
  • 跳舞常用到的「踮腳尖」動作,臺語怎麼說?
    臺語的「走揣」(tsáu-tshuē)很傳神,雖然意思跟尋找差不多,但那感覺就宛如在茫茫人海中,邊跑邊喊、焦急的表情,似乎全在這字面上呈現出來。所以小琳琳作家自己常有這種感覺,這幾年都在「走揣」臺語詞,而且就像大海撈針一樣。
  • 「贅詞」的臺語要怎麼說?
    不過,臺語形容起這個「屎」呢,則要腦筋轉一轉才能明白,從字面到其衍生的意思,保證會有「原來是這樣!」茅塞頓開的暢快。譬如「目屎」,這應該是最基本的,也就是指眼淚;「火屎」,照字面是火的殘留物,猜出來了嗎?是指燃燒木炭過後所留下的灰燼;「薰屎」(hun-sái)照前推論,沒錯!
  • 「明信片」的臺語怎麼說?
    明信片的臺語該怎麼說?說書小女孩覺得現代人或許多半會以「明信片」三字直翻,但其實明信片的臺語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光批」(kng-phue)。正如同現在我們對於不需要特別包裝的商品,用「裸裝」的「裸」來形容。
  • 年底到了大餐好多,「打牙祭」的臺語怎麼說呢?
    「今仔來食好料,來拜咱的牙槽王。」家人這樣說。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拜牙槽王」(pài gê-ts-ng)時,一頭霧水,應該說這幾個音節分別拆開來都懂,「拜」、「牙槽」、「王」,但全部組合在一起時,就完全沒頭緒。我想有不少詞彙都是這樣,也不只限於臺語吧?
  • (臺語原來是這樣)撲克牌的臺語怎麼說?
    有一次說書先生白曉生去朋友麻豆的阿公家,親戚的小孩子在客廳低著頭滑著手機,阿公跟長輩們閒聊之中,感嘆時代進步,小朋友們聚在一起都在滑手機,即使是長輩也紛紛成了低頭族。阿公說:「以前至少攏會做夥耍『刮之枋』。」什麼是「刮之枋」呢?「刮之枋」(khe-tsi-pang),是臺語諧音字,撲克牌的意思。
  • 破臺語受邀唱臺語歌 李懿驚呼:膽子很大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有「最美女丑」之稱的李懿,上山下海、主持都難不倒她,對她來說,難度最高的事情就是唱歌和講臺語,日前受邀到臺南工研院代表各行各業代表演唱公益歌曲《伸手》,還直言:「我唱歌很難聽,臺語又很爛,他們(工研院)真的膽子很大。」李懿日前進棚錄音唱臺語歌。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扮家家酒的臺語是「扮公夥仔」(pān-kong-hué-á),又或者說「扮傢伙仔」(pān-ke-hué-á),「傢伙」在臺語裡有財產的意思,而「一傢伙仔」(tsit-ke-hué-á)則是全家人的意思,所以「扮傢伙仔」無論是從「傢伙」或「一傢伙仔」來思考,都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孩子透過玩具的扮演角色行為,會稱為「扮公夥仔」或「扮傢伙仔」了。
  • 首部純臺語劇登上Netflix,導演:作品好語言不是問題
    臺語精緻劇《若是一個人》,不但登上了Netflix,成為該頻道第1部全臺語發音的影集,並同時在2家電視臺、4個串流平臺上同步播出。《若是一個人》製作人陳秀卿說,這不是偶像劇,也不是臺語劇,這是「臺語精緻劇集」。
  • 回首臺語片的黃金歲月,天才童星們閃亮登場
    另外,臺灣傳統歌仔戲班所培養的「囡仔生」制度,也養成了臺灣觀眾熟悉兒童演員的演出。囡仔生即是童伶,只要看到小孩假裝大人演著談情說愛的戲碼,不自覺就感到痴呆可愛;白話的說法,就是「萌」。讓我們來認識其中幾位重要的臺語片童星。 「小燕」,是陳秋燕女士在童星時期的藝名,其父親是鐘聲劇團團長、並跨足臺語片演出製作的田清先生,母親是演員陳蘭女士。
  • 超派惡霸遇公狗狂追 爸氣炸訓1min「警訊筆錄」:累犯關到生狗蝨
    布丁兇其他公狗,被爸爸用臺語狂念1分鐘。(圖/有點毛毛的/黃偉)實習記者魏筱芸/綜合報導爸爸人家知道錯了啦~惡霸犬「布丁」在犬友聚會時,遇到公的狗狗就超兇的吠叫,還追對方,因此回到家被氣炸的飼主教訓。影片中,爸爸用臺語狂念它1分鐘,布丁則垂頭喪氣的坐在一旁,表情十分哀怨,還不時看向一旁錄影的人求助,仿佛在說,「不要再念了啦,我已經知道錯了。」布丁原本就長得有點沮喪。
  • 如何用臺語形容一個人很窮?
    還有很誇張的「窮到快要被鬼抓去」、「窮到被鬼抓」,意思也是指身家處境困頓,生活都過不下去了、只能等鬼差來到,有瀕臨死亡邊緣的誇飾意味。上面提到的,都是很直接了當的說法。不過臺語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相對比較委婉的,那就是「無錢剪布」。
  • 21歲貓瑞「凍齡壯如牛」帥炸! 媽笑揭保養口訣:水髒叫「阿丸」
    飼主李小姐日前貼出家中愛貓的照片,只見它全身毛色明亮飽和,圓溜溜的大眼也十分有神,就像「青少年」的貓孩般帥氣凌人,完全看不出來這個月(8月)就要滿21歲了,讓不少網友驚訝直呼,「一定有偷用媽咪的保養品!」
  • 蔡依林成「應許女神」!明年高雄巨蛋連唱三天!
    Jolin蔡依林儼然已成「應許女神」,不久前才剛兌現歌迷支票即將在年底在臺北小巨蛋舉辦出道20 周年紀念演唱會的她,因6場演唱會門票秒殺造成一票難求,宣布不再加場,讓許多歌迷紛紛祭出留言攻勢「敲碗」期待「高雄場」。
  • 「小目標」是什麼,怎麼投?|「小目標」最全介紹
    來源:基金豆二、「小目標」的投資理念A股市場存在長期向上、牛短熊長、結構行情波動劇烈三大特徵,投資者如果目標太宏大,投資過程會漫長而痛苦,結果不是半途而廢就是收益坐了過山車。「小目標」是把長期投資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步步止盈逐個達成,保持紀律不焦慮不貪婪,長期複利賺取可觀收益。投資過程也更快樂,更享受。
  • 阿伯紅色敞篷載百萬音響沿路「動次動次」網友笑噴:辣妹輸了
    陳姓網友19日凌晨PO出兩段影片表示,自己親眼見到高雄燕巢很有名的敞篷車阿伯,「別人超跑載辣妹,阿伯載百萬音響」,還趁著停等號誌燈時大讚「美麥」(臺語,不錯的意思),反而讓對方不好意思地頻頻點頭、微笑。
  • 「臺語」是如何從語言變成「政治」的?
    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也在正式場合講「臺語」。在「立法院」,也開始有越來越多人刻意以「臺語」來問政,甚至會故意針對「外省籍」的國民黨官員,質問其會不會講「臺語」。「喝臺灣水,吃臺灣米,為什麼不會講臺語」,這儼然已成了生活在臺灣社會的道德標準。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陶喆無視老婆對「她」公開示愛麥克風消音事件重演
    陶喆睽違10年,9日再度於新加坡開唱,老婆、嶽父嶽母、姪兒全坐檯下力挺,特別的是,林俊傑的媽媽盡地主之誼,特別煲湯和準備星式炒米粉替他打氣,他在臺上直呼:「林媽媽I love you!」表演時舞臺乾冰一度過濃,陶喆搞笑說:「very smoky,cannot see,少一點smoke不然會燒聲(臺語:沒有聲音)you know?」流利星式英文笑翻全場。
  • 一開門「邊牧暴衝硬擠」 籠內轉圈讓她崩潰
    (影/粉專「Neon 氖的小日子」提供)實習記者鄭暐儒/採訪報導擠一擠,感情不會散!網友Neon馬麻日前幫邊境牧羊犬Neon添購一張寵物床墊,在籠子裡擺好後,她也順勢窩進去當起了「床墊試躺員」。(圖/粉專「Neon 氖的小日子」提供)馬麻接受《ETtoday寵物雲》採訪時笑說,「打開之後我本來就要出來了,結果Neon一個箭步就衝進來,還轉了身喬姿勢趴下,我在裡面崩潰,覺得超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