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是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代表劇目之一,由張軍挑梁製作。
當崑曲《春江花月夜》散場,上戲戲曲學校2019年招收的「小昆班」孩子們衝到臺上把張軍老師團團圍住,眼神中充滿嚮往。就在剛剛結束的演出中,臺上的演員中有不少這些孩子們「昆六班」的師兄師姐。這個舞臺,讓兩代年輕的崑曲學生們都覺得美好,且又如此觸手可及。
12月19、20日,青春版《春江花月夜》在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白宮劇場上演。這是上海戲劇學院「張軍崑曲藝術工作室」文教結合項目的匯報演出,也是工作室首次展示教演結合的初步成果。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是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代表劇目之一,由張軍挑梁製作,自2015年上演以來,已在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屢屢創下原創戲曲作品演出一票難求的盛況。2020年,這部作品還將在時隔兩年後啟動大規模的全國巡演。
而和此前的所有演出不同,此次青春版《春江花月夜》由張軍聯手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師生們共同打造。青春版以劇中頗具代表性的第三場《碣石》、第四場《潛躍》為教學演出場次,由張軍指導並領銜主演,由上戲戲曲學院、戲曲學校老師尹文卿、朱鋒、王淳及學生顧思怡、高凡童、張建峰、閆鵬東、金茂峰等共同參與排演。
自今年9月上戲張軍崑曲藝術工作室掛牌成立以來,張軍通過幾部代表作品的演出,將「文教結合」理念持續推進。通過演出實踐來帶動教學,成為工作室的一大特色。
繼10月22日 「水磨新調」新崑曲演唱會中戲曲學校學生登臺演出之後,張軍繼而又帶領顧思怡等戲校師生參與了2019年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金秋演季的收官演出,而此次青春版《春江花月夜》的排演過程,也是張軍實現「教」與「演」有機結合的一次全新實驗。
一個多月時間裡,張軍多次前往學校進行教學與排練工作,從演員到樂隊,他與每名學生都溝通互動,不僅教導學生如何演戲,更試圖傳授多年舞臺經驗。他還邀請到原版《春江花月夜》導演李小平特地來到排練、演出現場把關指導,令這些年輕的崑曲傳人們在學校就能獲得最直接的創作體驗,收穫不淺。
飾演女主角曹娥的就是「昆六班」學生顧思怡,第一次和張軍搭戲演出《春江花月夜》,她頗為興奮激動。「特別享受和張軍老師搭戲過程,也很感謝小平導演給我說戲,希望以後有機會演出全劇。」
而張軍也對能和自己的師弟師妹們一起進行演出感到高興,「這次臺上有很多崑曲的後起之秀,希望觀眾能多多關注他們。而臺下的小昆班同學都是戲校崑曲班時隔8年招收的新鮮血液,他們是崑曲傳承與發展的新希望,希望接下來有更多上戲的師生能參與進來,一起從現在開始為崑曲努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