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春江花月夜》有了「青春版」,「文教結合」新嘗試

2021-01-08 澎湃新聞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是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代表劇目之一,由張軍挑梁製作。

當崑曲《春江花月夜》散場,上戲戲曲學校2019年招收的「小昆班」孩子們衝到臺上把張軍老師團團圍住,眼神中充滿嚮往。就在剛剛結束的演出中,臺上的演員中有不少這些孩子們「昆六班」的師兄師姐。這個舞臺,讓兩代年輕的崑曲學生們都覺得美好,且又如此觸手可及。

12月19、20日,青春版《春江花月夜》在上海戲劇學院蓮花路校區白宮劇場上演。這是上海戲劇學院「張軍崑曲藝術工作室」文教結合項目的匯報演出,也是工作室首次展示教演結合的初步成果。

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是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的代表劇目之一,由張軍挑梁製作,自2015年上演以來,已在十多個城市巡迴演出,屢屢創下原創戲曲作品演出一票難求的盛況。2020年,這部作品還將在時隔兩年後啟動大規模的全國巡演。

而和此前的所有演出不同,此次青春版《春江花月夜》由張軍聯手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師生們共同打造。青春版以劇中頗具代表性的第三場《碣石》、第四場《潛躍》為教學演出場次,由張軍指導並領銜主演,由上戲戲曲學院、戲曲學校老師尹文卿、朱鋒、王淳及學生顧思怡、高凡童、張建峰、閆鵬東、金茂峰等共同參與排演。

自今年9月上戲張軍崑曲藝術工作室掛牌成立以來,張軍通過幾部代表作品的演出,將「文教結合」理念持續推進。通過演出實踐來帶動教學,成為工作室的一大特色。

繼10月22日 「水磨新調」新崑曲演唱會中戲曲學校學生登臺演出之後,張軍繼而又帶領顧思怡等戲校師生參與了2019年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金秋演季的收官演出,而此次青春版《春江花月夜》的排演過程,也是張軍實現「教」與「演」有機結合的一次全新實驗。

一個多月時間裡,張軍多次前往學校進行教學與排練工作,從演員到樂隊,他與每名學生都溝通互動,不僅教導學生如何演戲,更試圖傳授多年舞臺經驗。他還邀請到原版《春江花月夜》導演李小平特地來到排練、演出現場把關指導,令這些年輕的崑曲傳人們在學校就能獲得最直接的創作體驗,收穫不淺。

飾演女主角曹娥的就是「昆六班」學生顧思怡,第一次和張軍搭戲演出《春江花月夜》,她頗為興奮激動。「特別享受和張軍老師搭戲過程,也很感謝小平導演給我說戲,希望以後有機會演出全劇。」

而張軍也對能和自己的師弟師妹們一起進行演出感到高興,「這次臺上有很多崑曲的後起之秀,希望觀眾能多多關注他們。而臺下的小昆班同學都是戲校崑曲班時隔8年招收的新鮮血液,他們是崑曲傳承與發展的新希望,希望接下來有更多上戲的師生能參與進來,一起從現在開始為崑曲努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改名赤狐書生怎麼回事 春江花月夜劇情及主演陣容介紹
    春江花月夜改名赤狐書生怎麼回事 春江花月夜劇情及主演陣容介紹時間:2020-01-17 11:12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江花月夜改名赤狐書生怎麼回事 春江花月夜劇情及主演陣容介紹 李現和陳立農湊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
  • 舞蹈家陳愛蓮去世,彌留之際換上《春江花月夜》演出服
    臨終前,陳愛蓮要求家人為其換上《春江花月夜》的演出服,沒有帶任何遺憾離開這個世界。陳愛蓮。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於2019年7月。 陳愛蓮193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番禺。1954年考入中國第一所舞蹈學校北京舞蹈學校,1959年各科均以全優成績畢業。同年主演了中國第一部芭蕾舞與中國舞蹈相結合的舞劇《魚美人》而一舉成名,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舞蹈家之一。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壓盛唐
    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內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只是其中之一。《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煬帝和陳後主都寫過。只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春江花月夜大結局是什麼意思?白十三是誰結局如何
    近日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春江花月夜》,在網友圈中刷開了好評,劇中的李現飾演的白十三一角也是萬眾矚目的對象,大家不由的紛紛想知道,白十三這個角色講述的是什麼呢?春江花月夜白十三是誰呢?白十三結局是什麼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
  • 《春江花月夜》美則美矣,但要說「孤篇壓全唐」,確實過譽了!
    特別是陳後主作《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亡國之後,宮體詩在後世一度為人所詬病,被視為亡國之音。而且說實話,這首詩比較討巧,看看「春江花月夜」這五個字,無論單獨把哪個字拎出來,本身就具有美感,像張若虛這樣的詩人,隨意拼湊都能寫出極美的詩來。我們說《春江花月夜》美,不只在於它的辭藻優美,節奏感好,他更有自己的感情,有思想內容,但問題恰巧也在這裡。
  • 纏綿深邃、如夢似幻、情景交融—《春江花月夜》賞析
    《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最早見於陳朝。陳叔寶(陳後主)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春江花月夜》與《玉樹後庭花》是其中最豔麗的曲調。隋及唐初,仍有人作此調。然皆五言短篇,在題面上做文章而已。
  • 號稱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美到了極致,還是徒有虛名?
    江月何年初照人」喜歡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它營造的意境太美了,仿佛眼前浮現了一幅「海上明月」的唯美畫面,一下子就給吸引住了。說起張若虛可能大家不怎麼了解,但是說起《春江花月夜》就比較熟悉了,這就是張若虛的巔峰之作!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在唐中宗神龍年間聞名京都。
  • 電影《春江花月夜》陳立農李現腦洞大開被贊
    由陳立農、李現主演的古裝奇幻電影《春江花月夜》自宣布殺青後,一直未再有新動靜,沒想到春節前,片方放出了一段監製江志強與陳立農、李現「頭腦風暴」為電影改名的內部錄像。據悉,電影《春江花月夜》改編自古風幻想類作家多多的同名代表作,講述了一個書生和一隻狐妖的故事。
  • 吳晨光:從《春江花月夜》看寫作之要義?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能「孤篇蓋全唐」,在於句秀,在於骨秀,更在於神秀(摘自《「源流說」概論》之十)。案例解析:《春江花月夜》的行文邏輯可謂千古經典。全詩36句,明線有兩條:一是月,一是江。從「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再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最後到「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 影訊| 張涵予《中國機長》定檔0930 陳立農李現主演《春江花月夜》
    陳立農李現主演《春江花月夜》電影《春江花月夜》3月20日公布了主演陣容,陳立農和演員李現將主演該片。影片講述清貧書生王子進(陳立農飾)上京趕考,偶遇底層小狐狸白十三(李現飾)下凡取丹。無巧不成書,白十三所需之丹正是王子進身負的寶物,可若取丹王子進性命不保,白十三最終會作何抉擇呢?
  • 張文魁: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談談經濟學理論的幾個缺陷
    來源:經濟學家圈經濟學家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轉載請註明經濟學家圈來源本文作者:張文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在人們對祥瑞的期盼中,《春江花月夜》的場景重來。不同的人對場景、對作品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但讀到這首偉大詩篇,人們會不約而同地心曠神怡,可能又有些浩浩乎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知止。
  • 學習古詩文有什麼意義?看過聞一多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就能懂
    學習古詩文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來說說我的看法。中國古代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著作,這些著作可以說就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而這些古代經典幾乎都是古詩文,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可資借鑑的話,我想,讀古代經典無疑是一個捷徑,因為古人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精神文化。
  • 李現再登封面 攜陳立農演繹《春江花月夜》
    來源:國際在線近日,演員李現領銜主演古裝奇幻電影《春江花月夜》正式宣告殺青,作為雙男主之一的他再度登上雜誌封面,攜手陳立農演繹一組古風大片。組圖中,李現再次展示了質感演員的優秀鏡頭表現力,並與陳立農一起泛舟江上,兩位少年意氣風發,將開啟一段春江花月的奇幻旅程。
  • 李現、陳立農主演《春江花月夜》片方拒絕承認是耽改劇
    半島記者 仲維莉《陳情令》後,雙男主的劇顯然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歡迎,大家都一直希望再出一部,而最近的應該就是李現陳立農主演的電影《春江花月夜》了。現改名為《赤狐書生》。也是雙男主的標配,李現和陳立農的形象都非常好,這本該是一個合格的耽改劇,但是最近片方公開宣布這不是一部耽改劇,而是一部奇幻題材的電影。
  • 同是貴州毛尖茶,為何「春江花月夜明前毛尖茶」比不上都勻毛尖茶
    「春江花月夜」牌「明前毛尖」的有機綠茶,選用受原產地保護的鳳岡田壩天然鋅硒有機茶基地的生長健壯良種茶樹的獨芽或一芽一葉鮮葉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和現代先進技術精製加工而成,茶葉色翠天然,香味濃鬱,水葉清而潤厚。
  • 珠寶&崑曲:600年雅樂「給過去一個未來」!
    當珠寶遇到崑曲,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當設計遇到音樂,會訴說著怎樣的故事?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優秀專家,素有中國「崑曲王子」之美譽。MFA藝術碩士。原上海崑劇團副團長,現任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圖片來源於網絡從藝30年來,主演過《牡丹亭》、《長生殿》、《春江花月夜》、《我,哈姆雷特》等多部大戲,塑造了崑劇舞臺上多個風格迥異的角色。
  • 青鳥想學唱崑曲!
    孫晶:我非常希望百戲之祖的崑曲可以一直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對於崑曲的責任感。「軒轅劍」IP是伴隨了我們成長的經典,遊戲與崑曲的結合也很有意義。這次創新合作讓我很感興趣。 周鑫:我認為崑曲是最古雅的戲曲之一,而《軒轅劍龍舞雲山》也是非常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遊戲。雙方的結合,對我來說挺新穎的,有很大的收穫。
  • 一出崑曲,品得百年喜怒哀樂
    說到戲,上海是繞不過崑曲的,這個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自明代中葉起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的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就包括了崑曲藝術。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 用一場直播共迎崑曲非遺的春天,吸引更多新「昆蟲」
    樂隊演奏當崑曲遇見莫扎特。每年的5月18日都是崑曲人的節日。19年前的這一天,崑曲入選首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了「世界第一非遺」。每年的5·18,世界各地崑曲人都會如節日一樣舉辦各種活動隆重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