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少林寺出不了少年學霸│老和尚澄觀的成長啟示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16-12-08 18:05 |山裡聽雨(一位溫州教育實踐者、資深金庸迷)

電視劇版《鹿鼎記》

有人問:為什麼少林寺出不了少年學霸?你別說,這還真是!金庸學府,各大院校幾乎都出過出類拔萃的少年學霸,偏生公認的天下第一武術高等院校少林寺卻在少年學霸榜上名落孫山。

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韋小寶和少林寺般若堂首座澄觀老和尚的對話中找到答案。少林寺是一所組織完善、分工明細,具有超一流管理的百年名校。寺中常設機構有方丈(校長),達摩院(學術委員會),羅漢堂(教務處),般若堂(高等研究中心),戒律院(政教處或紀檢委),藏經閣(圖書館)等等。

其中,般若堂就是這所名校的機密核心機構,專門跟蹤科技前沿,研究外單位學術動態,以此使得少林寺一直走在時代的尖端。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澄觀,便是該機構的最高負責人。他「八歲便在少林寺出家,七十餘年中潛心武學,從未出過寺門一步,博覽武學典籍,所知極為廣博。」實乃一枚活脫脫的骨灰級「技術宅」。澄觀老師本身的學術水平可以說是世上數一數二的。像他這樣的人,那就是整個機構的大腦,是極其隱秘卻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只是,「澄觀潛心武學,世事一竅不通,為人有些痴痴呆呆,但於各家各派的武功卻分辨精到。文人讀書多而不化,成了『書呆子』,這澄觀禪師則是學武成了『武呆子』。他生平除了同門拆招之外,從未與外人動過一招半式,可是於武學所知之博,寺中群僧推為當世第一。」啥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澄觀理論知識那是相當強大的,然而實戰經驗卻少得可憐,只餘下與同門拆招解悶。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對他的認可,因其所知廣博,乃當世第一。而這樣呆板的人,因為韋小寶成了他的領導,他便對其唯命是從。當韋小寶要求澄觀教他武功,並要求速成時,他們之間的對話無意間透露了少林寺一個最大的秘密,這所名校屹立千年的秘密:

澄觀見韋小寶什麼拳法都不會,也不生氣,說道:「咱們少林派武功循序漸進,入門之後先學少林長拳,熟習之後,再學羅漢拳,然後學伏虎拳,內功外功有相當根柢了,可以學韋陀掌。如果不學韋陀掌,那麼學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只聽澄觀續道:「不論學韋陀掌或大慈大悲千手式,聰明勤力的,學七八年也差不多了。如果悟性高,可以跟著學散花掌。學到散花掌,武林中別派子弟,就不大敵得過了。是否能學波羅蜜手,要看各人性子不近於練武,進境慢些。再過十年,淨清或許可以練韋陀掌。淨濟學武不專心,我看還是專門念金剛經參禪的為是。」……韋小寶道:「你開始學武,到練成一指禪,花了多少時候?」澄觀微笑道:「師侄從十一歲起始練少林長拳,總算運氣極好,拜在恩師晦智禪師座下,學得比同門師兄弟們快得多,到五十三歲時,於這門指法已略窺門徑。」

電視劇版澄觀

原來,少林寺的武功課程表核心理念就是循序漸進,只有先把入門級的課程學會了,師父才會教你下一級的課程。澄觀老師便是典型的少林寺教學成果代表者。他八歲入學,一直學了七十餘年,是把「活到老,學到老」精神貫徹得底兒透的楷模。所以當韋小寶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時,澄觀極是為難,不是他不願意傳授一門速成的武功,只是如果少林學院有速成法,他自己又何必苦熬到白了頭呢?

試想如果有一少年天賦異稟,來少林求學。他肯定是來來回回地練習少林長拳、羅漢拳、伏虎拳,直到練得滿眼都是拳頭也不得停歇。等老師認為他的拳頭差不多硬了,他的課程表裡才會出現韋陀掌或者大慈大悲千葉手。把拳頭伸平了練習手掌,那又是一個循環再循環的過程。這個掌那個掌練個遍之後,或許就可以練胳膊了。如此周而復始,就算這個小和尚想去藏經閣看看少林頂極的武功長什麼樣的,守藏經閣的老和尚肯定也只會扔給他一本什麼羅漢拳或者伏虎拳之類的,告訴他「拳頭先練好」。待這個少年練了拳頭練手掌後,黃金髮展期已經匆匆過去。他再也不可能成為一枚學霸天才,頂多算得上是一個中等優秀生。若是像澄觀那樣繼續修行,也是有機會成為一流學霸的,只是那時頭也白了,牙也掉了,就連背都彎了。那麼老了,才出來為社會做貢獻,是不是遲了點啊!

由此看來,根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將畢生最容易獲取知識的青少年階段全部拿來學習一種基本方法,而不教會其他的能力,那麼他很容易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吃大虧。你看那個毫無任何內功根基的阿珂,都可以隨手甩寺內的知客僧一記巴掌而讓其來不及閃躲,足以見得,如果按此循序漸進下去,恐怕這所少林名校的學生個個出了社會都會被他人隨便虐、反覆虐。無怪乎在每次的打群架的過程裡,總是要先掛掉一批又一批的少林僧人。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才是合理的呢?是像古墓派、逍遙派之類的,追求武功上的速成,大力推行跨越式的成長,從內功的第一層一下子突破到第八層嗎?肯定不行!一味追求效果而不顧根基的練武方法也會招致禍患。梅超風和陳玄風就是只知道練「九陰白骨爪」,卻沒有修習道家正統的內功,最終導致了走火入魔。當下很多家長追求學習速成,總想著什麼奇招妙法可以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於是,社會上各種戴著五花八門教育理念高帽子的培訓班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家長奔波在各條接送路上,孩子忙碌在各類培訓學校間。除了大把大把的鈔票跑進了培訓班老闆的腰包裡,得到的就是因學不好而換來的孩子的疲憊和家長的責備。其實,最好的教育應該是既不過分迂腐地一味追求循序漸進,也不推行培養天才的跨越式教育,而是尋找一種適合學生個體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就像小寶同學,他在少林寺待了大半年,雖然循序了,可惜就是沒有漸進。後來跟九難老師補了下課,沒多久就學有所成。那「神行百變」,可以說是練得爐火純青。為什麼?因為九難老師看穿了小寶同學並不是一個勤勞踏實的練武人才,便教他逃跑技能。這個好,打不過就跑,符合小寶同學的興趣點,於是學得特別得心應手。足見,因材施教才是最得當的教學方法。

為什麼少林寺出不了少年高手,其實不是人才的缺失,而是評價制度出了問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需要長久的計劃,需要足夠的耐心,更需要結合實際正確評價,懂得順應孩子天性發展的教育才是得宜的教育方式。如果這孩子確是天才,可以要求老師開開小灶,幫助他進行拓展訓練,但總體上還是應該按照課程循序漸進。泯然眾人,既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境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可能是那些天才命運多坎坷的寫照。

據《讀金庸說教育》(2016年出版讀物)

1481191525000

相關焦點

  • 《英雄出少年》武林大會 南拳北腿PK蛇拳龍爪手
    自古英雄出少年  搜狐娛樂訊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一部《少林寺》讓國人見識了中華武術的精妙,同樣,正在熱拍的勵志武俠劇《自古英雄出少年》更如同武林大會,全景展現了中華武術的千變萬化。83電影版《自古英雄出少年》曾繼功夫片《少林寺》後,票房再度過億,創下了80年代又一票房神話。不僅如此,由於影迷對片中英雄情結和中華武術的痴迷,該片更延續《少年寺》勢頭,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學武熱潮,「小媳婦」的蛇拳也因此成為了一代人的武術記憶,爭相學習。
  • 經典老電影《少林寺》在線觀看
    這首由王立平作詞作曲,王炳志、趙高潮、戴建明和杜瑞安演繹的男生四重唱《少林少林》是1982年上映的電影《少林寺》的主題曲,它和鄭緒嵐演唱的《牧羊曲》同為電影插曲的經典之作。《少林少林》的陽剛之氣,《牧羊曲》的委婉曲調,把我們帶進了隋唐年間那久遠的年代。
  • 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的「大丈夫」和小媳婦現狀如何?
    前天央視電影頻道又重播了老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影片由中國香港和內地聯合攝製。在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一年多後的1983年《自古英雄出少年》上映,是繼《少林寺》之後難得的一部經典武俠片。《自古英雄出少年》導演是牟敦芾,主要演員有郝勇、張小燕、胡益林等。
  • 為什麼很多到過嵩山少林寺的人沒能到達過少林寺的南天門?
    說起河南登封的嵩山少林寺,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少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叢林中,它也被人們叫為嵩山少林寺,是中國釋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是我國5A級遊覽景區,少林寺在我國釋教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被人們稱為天下第1名山,因為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究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所以使得少林寺名揚天下,素來就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說法。
  • 【金雞百花 ,相約鄭州】童自榮:穿皮鞋配不出《少林寺》
    「啊……哈……」8月17日下午,在少林寺西方聖人殿邊,看著大殿內少林寺僧人練功時留下的滿地陷坑,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發出一句讓人耳熟能詳而又鏗鏘有力的呼喊。這位老人正是為1982年版電影《少林寺》覺遠小和尚扮演者李連杰配音的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童自榮。影片中李連杰在西方聖人殿練功的畫面,以及腳下陷坑還有他練功時氣吞山河的呼喊,早已成為電影《少林寺》中的經典鏡頭享譽全球。
  • 中國又一學霸寺廟,30名年輕學霸一同出家修行,還有博士研究生
    說到寺廟的話,最有名的就是河南嵩山少林寺了。天下武功出少林,嵩山少林寺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寺廟的代表。少林功夫聞名世界,每年都有很多人不遠千裡萬裡來這裡修行練武,他們不僅來自五湖四海,還有很多遠隔萬裡的外國友人。除了嵩山少林寺之外,這座寺廟也很有名,被稱為學霸寺廟。30名在這座寺廟出家修行的僧人,個個都是學霸,博士研究生也不在少數。
  • 困驢的啟示│挫折教育,人生的必修課
    01 困驢的啟示一位鄉下農夫有頭老毛驢。一天,這頭毛驢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坑。農夫聽見毛驢的哀鳴,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後,斷定救不了它,但又不忍心看著它痛苦而死。於是,農夫決定往深坑裡填土,把老驢悶死,以便它早些脫離苦海。當農夫開始往坑裡填土的時候,驢子被嚇瘋了,但幾乎是同時,老驢又鎮靜下來。
  • 慶六一│閱讀伴我成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慶六一│閱讀伴我成長 2020-05-17 0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本少女心炸裂的雙學霸甜文,《小蠻腰》《別老惦記我》不容錯過
    今天小編要推薦給大家的是五本少女心炸裂的雙學霸甜文,《小蠻腰》《別老惦記我》不容錯過1,書名:《別老惦記我》 作者:南書百城小短評: 全附中都知道,恃美行兇的沈稚子,在追年級第一的轉學生靳餘生。後者清冷寡言,常年面癱,不管她說什麼,他的回覆都是:不行,不好,去做作業。所有人都覺得,這倆人肯定沒戲。
  • 金秋十月,兒童系列電視劇《我的成長不煩惱》第一季拍攝結束
    在2020年金秋十月的最後一天,兒童系列電視劇《我的成長不煩惱》第一季最後三集《我不是學霸》、《閃亮的朋友》、《日記風波》正式拍攝結束。《閃亮的朋友》講述了一個自私冷漠的城市小女孩與一個善良勇敢鄉村女孩的相遇後,產生矛盾又互相獲得諒解最終成為好朋友的故事。《我不是學霸》講述了在父母「開明」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學霸,為了幫好朋友故意考差而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 《少林寺2》飄紅 功夫小子潘元甲嶄露頭角
    而曾在《少林寺》第一部裡因出演「沒兄弟」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青年演員潘元甲,此次在《少林寺2》中,再次挑起大梁,扮演一位身負血海深仇的「冷」公子。  相信看過《少林寺傳奇》第一部的朋友,一定會記得劇中元潘甲扮演的沒兄弟,沒兄弟不僅機靈滑頭,更是俠義肝膽,嫉惡如仇,頗具張力的人物性格,使這個角色獲得觀眾好評的同時,其扮演者潘元甲也憑藉對這個角色到位的詮釋而倍受肯定。
  • 《自古英雄出少年》演員猛:3樓跳下接著打,香港武指都呆了
    不過,這都跟風《少林寺》,放映完就沒啥水花了。 1983年,一部武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卻別具一格,演員大都是武術隊的少年。 快40年過去了,打鬥場面記不清了。 但是,一說到那個大丈夫和小媳婦,人們就能對上號了。
  • 300斤重慶胖娃少林寺學藝被拒(圖)
    大河報供圖       重慶晨報消息:自認為父親總看不起自己,體重150公斤的13歲重慶少年李登燦獨自一人跑到河南嵩山少林寺,想拜師學藝,但被婉拒。7月30日,當李登燦在鄭州火車站廣場流浪時,被車站民警發現。據悉,近日李登燦將被鄭州民警送回重慶。
  • "不完美小孩"的進化論:節目和人都需要成長!
    成長是不變的主題追看節目的時候,筆者的腦子裡不斷冒出TFBOYS的《不完美小孩》,「我不完美的夢/你陪著我想/不完美的勇氣/你說更勇敢……」幾乎所有的新生節目,都是在質疑的目光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初初亮相收到負面的反饋,當然需要製作團隊虛心聽取,積極改進,但更難能可貴的在于堅守初心,不要因為暫時的不理解,就慌神之下亂了步伐。
  • 校霸偽裝學霸,學霸偽裝學渣,表面人設信不得!
    校霸偽裝學霸,學霸偽裝學渣,表面人設信不得!本期向大家安利一部作品《表面人設信不得》,我被人設可愛到了, 這滑稽不能掉的日常,我可!校園影帝,在線飆戲,這是什麼有趣的純愛小甜餅!
  • 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明星,我們長大了,你們老了
    小時候每當放假,我們都喜歡看看電影度過歡樂的周末時光,成龍、李連杰、周潤發、林青霞、王祖賢、洪金寶、張衛健等當紅明星,當初的他們,秒殺現在的小鮮肉,都是陪伴我們成長的記憶。歲月如梭,我們都長大了,而那些充斥在我們童年記憶中的明星,他們都老了。成龍代表作:《紅番區》、《警察故事》系列、《尖峰時刻》系列、《十二生肖》《天將雄師》、《英倫對決》等。
  • 一周文化講座│北京的每一處屋簷下都可能藏著故事
    如果您也曾被那些經典話劇打動過,那就一起來和這位老藝術家重溫流光歲月,聆聽它們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吧。5月26日,讓我們在書店的成長與變化中,感受在書店中緩慢流淌的光陰故事。,但仍須綠葉扶持」,再好的戲骨也少不了戲鼓的襯託。
  • 《自古英雄出少年》37載,「大丈夫」銷聲匿跡,小媳婦卻功成名就
    80年代的武俠電影,如今已成為70後、80後的童年回憶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武俠片可謂老少皆宜,相信很多人都忘不了「大丈夫」這位經典的影視人物吧,但如今他似乎已經銷聲匿跡,這是為何?80年代一部《少林寺》徹底引爆內地影壇,之後武俠跟風之作泛濫成災,幾部比較出名的武俠片,每一部幾乎全國人民都看過。但說實話,有些作品大多有跟風之嫌,給觀眾留下的記憶,也並不深刻。不過在1983年,倒是有一部武打片,給觀眾帶來了別樣的感受,那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說到《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作品,在當時非常火,上映後一票難求,看過的觀眾幾乎都會對這部片有深刻的印象。
  • 《圍棋少年》與《棋魂》:意識流與寫實派,少年的成長與熱血
    在成為棋手之後,雖然他有著驚人的圍棋天賦,但因為涉世不深的緣故被奸人所害,年少輕狂給他帶來了慘重的代價,也讓他看清楚了自己的內心,及時從錯誤中醒悟過來,完成了少年的蛻變,成為了更強大的人。
  • 見證·與新中國共成長│軍功勳章浸潤血與火的洗禮 捐贈凝聚浙大情緣
    70年來,浙江大學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共成長,浙江大學的發展歷程是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生動縮影,更是紮根中國大地踐行忠誠擔當的生動寫照。為了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浙江大學檔案館、圖書館聯合舉辦「見證·與新中國共成長——浙江大學精品檔案展」。同時,我們又根據檔案實物梳理了相關專題文章,與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