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如何打窩是我們釣目人都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因為冬季不同於其他季節,冬季溫度低魚兒活動範圍小,要想能夠有效地把魚兒聚起來,唯一的方法就只有靠釣前的打窩。所以,如何做好窩就成了冬釣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冬釣鯽魚如何做一個好窩。
冬釣,到底是打輕窩還是重窩?對於大部分的釣魚人來說,都是上班族,垂釣時間可能只有半天,如果你是當天打窩當天釣,而且比較熟悉釣點魚情,知道此地魚的密度不是非常大的,那麼就要打輕窩,少打勤補。很多釣友都認為一次性多打一些,味道更濃,誘魚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如果窩內酒米很多,那大鯽魚只會安分的吃窩料,它們冬季食量本身就小,等看到你的釣餌,就已經吃飽或者還沒看到你的釣餌就已經轉身離去了。少打勤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魚有爭搶食物的積極性,能更快地發現釣餌。
輕窩,如果不聚魚怎麼辦?有的釣友就擔心窩料少誘不來魚,其實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冬季一定要選一個合適的釣點再打窩,要人找魚。找對了釣點,一點點的窩料,就可以讓水底的魚兒聚集。所以,這就又看出了多打幾個窩點的重要性了,可以先找幾個自己認為聚魚的地方,然後挨個打上輕窩,這樣選擇性就會更多。
如果是打隔夜窩,那麼最好是把窩料和河邊的泥土混合,拋入釣點,而且窩料稍微重一點,這樣既誘魚,又留魚。這麼多年的冬釣打窩經驗告訴我,輕窩的持續出魚能力其實選多於重窩,打個比方:重窩就是看客多,真實買家少;輕窩是看客不多,但真身買家不少。
打完窩後,何時開釣?很多釣友都說打完窩南方十幾分鐘就可以釣,北方半個小時就可以釣。其實這完全不可取。冬釣鯽魚,我的做法就是打完窩後,開始調漂,所有準備動作完成後,上岸慢慢吃早飯,圍著釣場逛一圈,這樣過了一個多小時再進行垂釣。為何要等這麼久?大家都知道,打完窩,小雜魚會先進窩,這些先頭部隊安穩的啄一段時間以後,鯉魚鯽魚才會陸陸續續進窩進食。如果你打完窩就去釣,把先頭部隊和開始陸續進窩的魚都驚嚇到,大魚自然就不會進窩了。
如何養窩和補窩?其實這兩點中的任何一點單單提出來都可以再寫一篇文章。養窩和補窩都很重要。什麼是養窩?就是要保證不驚窩,魚兒吃一次餌,揚竿就能中一條。如果跑魚或者溜魚攪了窩,那再想聚起來就要重新開始了。要說完全不跑魚那是不現實的,但要最大限度減少跑魚的概率,就要調釣準確,揚竿時機把握好,這方面其實需要多多積累經驗。如果感覺中魚,就要迅速帶出窩子,防止攪窩。
補窩其實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感覺上魚頻率明顯變慢,就說明窩裡的魚兒已經越來越少,就需要補窩了。儘量用打窩器,讓窩料緩慢下沉,並且補窩量不能超過初次打窩量的一半,一般我都會補上很少的一小把,記住四個字 「少量勤補」,這種做法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