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貓生活得越久,越是覺得這種動物神秘而不可揣度,它生活中的行為常常會讓人感到難以理解,例如它為什麼喜歡聞人的腳?它為什麼喜歡看人上廁所?為什麼喜歡蹭來蹭去?……今天我們就例舉了十個問題為大家解答貓咪的行為。
貓聞到臭味時為什麼會出現「鄙視」的表情?
貓感知氣味的能力是人類的14倍。這種優勢來源於它們不僅有鼻子,還有犁鼻器。
犁鼻器是一種化學感受器。人類的新生兒也有型鼻器,這能幫助他們通過母親乳頭散發的外激素來尋找乳房。但隨著嬰兒的成長,犁鼻器會涿漸退化。對於成年人來說,犁鼻器是沒有功能的,很多人甚至不具有犁鼻器結構。
貓的犁鼻器藏在它門牙後的上顎裡,由兩個充滿液體的盲囊組成。當貓動用它來聞東西時,就會出現一臉「鄙視」的表情: 頭往後一縮,嘴巴微張,露著兩顆尖尖的牙齒,好像在說
「臭得太不可思議了」。這副樣子叫做裂唇嗅反應(Flehmen Response )
在人類看來這是「鄙視」的表情,貓很可能正在享受那個氣味呢! 犁鼻器被認為是用於探測費洛蒙,用它聞東西。貓可以得到周圍環境的許多信息,比如辨識自己的領土,以及其中是否存在陌生的人類氣息或狗的氣息。
這種裂唇嗅現象在蹄類動物、其他貓科動物和哺乳動物身上都有體現。
為什麼貓會咕嚕咕嚕叫?
人們普遍認為,貓咕嚕咕嚕叫是因為心情愉悅或是享受人類的愛撫。不過,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貓專家託尼·巴芬頓指出,貓咕嘈叫的原因不止一個,就如同人類不會只因為一個原因而大笑一樣。當貓肚子餓、緊張或是受傷時也會咕嚕咕嘈叫。這種咕嚕聲是貓在吸氣和呼氣的過程中,用咽喉和隔膜肌來發出的。
除了表達心情,貓的咕嚕聲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功效。生物聲學研究者伊莉莎白·穆更塔勒曾提出,20~140赫茲的頻率能夠幫助骨骼生長、治癒傷口、緩解疼痛等。貓咕嚕咕嚕叫的頻率為20~50赫茲,正好在此頻率範圍內。許多研究者由此猜測,貓是獨居動物,骨頭受傷將導致它們無法進行狩獵活動,極有可能因此餓死。所以,長時間趴在地上伺機狩獵的貓發出咕嚕聲相當於一種日常鍛鍊,這和人類進行體育運動有利於骨骼健康的道理是一樣的。有獸醫甚至發現了貓的「咕嚕療法」,也就是貓通過咕嚕咕嚕的叫聲來安撫受傷的同類。當貓自己得重病時,也會用咕嚕聲來嘗試自我治癒。
貓愛看主人上廁所?
有人曾拍到過這樣搞笑的場景:一個人坐在馬桶上方便時,面前許多隻貓「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為什麼貓喜歡看主人上廁所呢?
貓是一種很忠實於日常習慣的動物,它們會堅持於制定好的一套日常作息,所有行為都是環環相扣的。家貓依賴性很強,並把主人當成了好夥伴。當它們發現主人會在固定時間走向廁所時,就會記住這個作息,然後一同前往。這也是和主人關係親近的一種表現,它們甚至能大致估算主人在廁所花費的時間!
而且,當貓看著主人上廁所時,它們會得到極大的關注。正因為對此感到滿意,它們會堅持這個「偷窺」行為。
貓為什麼會咬主人?
主人輕輕撫模著貓咪的頭,它眯著眼、舒舒服服地咕嚕咕嚕叫著,一切都很美...突然,它咬向了主人溫柔的手,滿臉惡意。為什麼?
其實,這是貓的一種交流方式,意思是「夠了」,你不能再撫摸它了。家貓會很好地控制力度,不會把主人咬傷,但可以起到良好的警告作用。如何阻止這一切發生? 不要「越界」撫摸貓的敏感部位,並時刻注意它是否已經開始煩躁了。
而當主人用手指逗貓咪,它反過來啃咬指頭又是另一回事了。這種「打架」是貓咪發起的一場遊戲,它沒有惡意,認為自己是在陪主人玩耍。
有人發現這種無惡意的咬人大多屬於公貓,聯想到公貓交配時咬住母貓脖子後部的動作,藉此推斷:家貓咬主人是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貓連自己的媽媽是誰都記不得?
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的貓行為專家約翰·布拉德肖表示:「小貓一旦與媽媽分離,就會丟失關乾媽媽的記憶,就算是再次相見,也很難認出那就是自己的媽媽。」它們可能會覺得對方身上的氣味有點兒似曾相識,但卻不會有「我們是一家人」的概念。
小貓的原則應驗了那句「有奶便是娘」的俗語。生存是很現實的問題,沒有自立能力的它們,只要碰到提供食物與保護的,都會認為那就是「媽媽」。
對於母貓來說,照顧剛出生的小貓完全是受到荷爾蒙的驅使。即使是別人的孩子,到貓媽媽
身邊後也會得到盡心盡力的照顧。有人甚至發現失去孩子的母貓在照顧一隻失去媽媽的幼鼠,這正是貓媽媽母性本能的表現。
至於其他的「家屬」,只有一起打鬧長大的夥伴才會被貓看作「一家人」。
貓能記住自己的名字嗎?
很少有貓會像狗那樣,聽到主人呼喚自己的名字便屁顛屁顛地來到主人跟前。人們有時真的要懷疑:「它是不是記不住自己的名字?」
一項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表明,貓完企能夠辨認出主人呼喚的聲音。在聽到時,它們的耳朵和頭都會傾向聲音的來源方向,不過,它們懶得搭理。在人與貓的關係上,貓佔領著絕對主動權。它們是自己「馴化」了自己。比起被人類訓練,貓更喜歡自學成才。有許多人都發現貓看過人類開門後,就能夠記住使用門把手開的方法了。
貓真的會把獵物送給主人嗎?
有人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有愛的解釋: 貓將主人視為不會捕獵的動物,所以它們將獵物叼到主人面前作為禮物,自動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照顧主人飲食的責任。但另一種說法恐怕就要讓各位養貓人傷心了: 狩獵是貓的本能,每天酒足飯飽的家貓只是享受狩獵的過程,並不需要真正吃掉獵物。所以,在捕獲獵物之後,它們會先找個安全的地方,也就是家,把獵物藏起來。說到底,這獵物並不是刻意送給主人的。
貓為什麼喜歡玩獵物?
對於飢一頓飽一頓的野貓來說,它們沒有心情去玩弄獵物,這是家貓才會有的行為。居住條件良好又衛生的家貓很難碰到像老鼠或小鳥這樣的獵物。越是得不到,狩獵的欲望變得更強烈,最後會通過玩弄獵物來延長自己的狩獵時間,以獲得更多樂趣。
有時,生活在戶外的貓媽媽也會玩獵物。與家貓不同的是,它玩獵物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樂趣,而是為了在小貓面前示範捕獵的技巧,好讓小貓長大後也能夠獨立狩獵。
「玩弄」有時也是出於捕獵技巧。比如因為擔心被鼠類反擊,貓會伸長爪子多次進攻,反覆打擊,確定老鼠沒有能力還手後才發動致命咬合。缺少自信的貓在捕獵時最容易這樣做。
狩獵的習性也讓貓一一尤其是小貓一對運動著的東西都會本能地採取行動,比如見到被風吹起的窗簾、飛著的小蟲子、其他貓的尾巴時,它們都會撲上去。逗貓棒的設計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它們有時也會撲上主人們打著節拍的腳。
貓為什麼愛把桌子上的東西都掃到地上?
桌上的花瓶、鉛筆、水杯...一隻貓混蛋起來,這些東西的最終歸宿都是被一爪子掃到地上。更糟糕的是,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半夜....貓為什麼要製造這些混亂?
「因為它們是貓啊!」有人可能要這麼回答。事實上,貓這麼做就是為了吸引人類的注意力。大多數情況下,它是在試圖傳遞一個信息:「我餓了,還不快獻上食物。」
還有另一種可能,貓打翻東西是為了練習自己的捕獵技巧,那是本能的一種。如果主人想讓自己的損失降低,可以多買一些玩具給貓咪,讓它們有地方「施展拳腳」。
貓不吃熱的食物嗎?
日本有一句諺語叫作「貓舌頭怕燙」,它被用來形容難以吃下熱食的人。人類對食物進行烹調或加熱,有許多人的習慣便是把食物「熱一熱」再吃。而對於貓來說,最適宜的食物溫度約為與它們的體溫相近的35 攝氏度上下,那也是獵物剛被殺死後的溫度。因此,當人類想要與貓分享熱騰騰的食物時,它們常常因溫度刺激而抖動腦袋,甚至倒退幾步,這些都有可能是被熱食燙到的表現。
與舌頭相比,貓能承受的體表溫度就高過人類。人類的體表溫度如果超過44 攝氏度就會感到不適,但貓咪卻能夠承受52 攝氏度的體表溫度。這是它們生活在沙漠的祖先留下的抗熱能力。不過,抗熱的前提是提供充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