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人類不能像飛禽一樣遨遊天地,也沒有走獸的矯健身軀可以穿梭於山野之間,雖然我們進化出了發達的大腦,但是也獲得了羸弱的身體。
直到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人類才完成了數千年的飛行夢,可是不論科技怎麼發展,人類乘坐飛機始終不如鳥類翱翔天空來的自由暢快。
那麼地球的歷史上,最大的飛行動物有多大呢?
在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生活著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飛行動物——「安第斯神鷲」,也被稱為「南美神鷹」或者是「安第斯神鷹」,這種鳥類的翼展可達3米,最大記錄達到了驚人的5米。
但是從生物的演化史上來看,安第斯神鷹在飛行動物中算不上大,2014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史前海鳥的化石,針對化石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後,科學家認為這種史前鳥類可能是地球上出現的最大鳥類。
它們被命名為「桑氏偽齒鳥(Pelagornis sandersi)」,是一種典型的海鳥,外觀可能和現在的海鷗有些類似,它們生活在2500-2800萬年前的美洲地區,這段時間恰好處於恐龍滅絕和人類出現之間的過渡時期,因為體型龐大,桑氏偽齒鳥需要助跑後才能起飛。
第一批進化出飛行能力的生物並不是鳥類,而是現代鳥類的食物——昆蟲,如今的鳥類是恐龍的後代,但是在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恐龍還沒有出現,脊椎動物的祖先遠古兩棲動物剛剛登上陸地。
三億年前的陸地還是昆蟲的天下,因為當時地球氧含量很高,也沒有出現以昆蟲為食的捕食者,各種昆蟲的體型進化的十分龐大,科學家在當時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巨型蜻蜓「巨脈蜻蜓」,這種蜻蜓在外觀上和現代蜻蜓幾乎沒有差距,但是它們的體型十分龐大。
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可能是地球上出現過最大的飛行昆蟲,它的翅展足有75釐米,對比現在的昆蟲來說絕對是龐然大物,在3億年前的石炭紀,這樣的巨型昆蟲並不少見,但是因為石炭紀的「雨林崩潰事件」,全球氧含量開始逐步降低。
巨脈蜻蜓捕食的兩棲動物也開始逐漸進化,在三疊紀的晚期,隨著氧氣含量的逐漸降低,大部分巨型昆蟲滅絕,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昆蟲因為沒有捕食者的原因體型遠比今天的昆蟲要龐大。
侏羅紀的早期,一種爬行動物在沉默中爆發,一鳴驚人後開始翱翔於寰宇,它們就是脊椎動物中首次飛入天空的勇者——翼龍。
翼龍是一種爬行動物,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只能算是恐龍的近親,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現代鳥類有很大的區別,翼龍的前肢並沒有和鳥類一樣完全特化為翅膀,而是由身體側方到第四根指骨的地方延伸出細長的指骨結合皮膜進化為翼。
翼龍和體態特徵和蝙蝠有些相似,是個典型的「趨同進化」例子,鳥類的翅膀由三根指骨進化而來,而蝙蝠的翅膀是五根指骨伸開形成的,翼龍的翅膀是第四根指出伸長作為翅膀的支撐。
翼龍,鳥類,蝙蝠的骨骼區別
在漫長的進化中,不同的生物會進化出相似的特徵,鳥類和翼龍為了更好地適應長時間的飛行,進化出了相似的頭部骨骼,但是「趨同進化」並不代表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一般情況下出現趨同進化的兩個動物,會有少數特徵相似,多數特徵不相似。
從骨骼和化石就可以判斷,昆蟲,翼龍,鳥類,蝙蝠為了更好的飛行都選擇進化出「翅膀」,但是因為身體構造的不同,翅膀內部骨骼有很大的區別。
人類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是翼龍家族中的一員,晚白堊紀的「神龍翼龍科」這個家族中的翼龍都是體型較大的龐然大物,它們在長時間的牙齒已經逐漸退化,形成了和鳥類相似,但是又不完全一樣的喙。
「神龍翼龍科」中最龐大的翼龍是「風神翼龍」,雙翼展開可以達到驚人的12米,體重可能達到250公斤,就算站立在陸地上也和長頸鹿一樣高,是目前地球歷史上已經發現的最大飛行生物。
關於風神翼龍的生活習性有很大的爭議,因為它們的體型較大,一度打破了科學家認知中飛行生物的體型極限,有人認為這種巨大的生物是雜食動物,像禿鷲一樣在天空中滑翔尋找屍體,也有人認為它們生活在水邊依靠捕魚為生。
有研究者指出,風神翼龍的足部很小,無法適應海洋或者是沼澤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它們龐大的身軀反而會是累贅,更多的學者認為,風神翼龍可能以小型恐龍甚至是年幼的霸王龍或者兩棲類為食。
作為人類目前發現的地球上最大的飛行動物,風神翼龍的生活習性還充滿很多謎團,但是它們如同小型飛機一樣的身軀,不由得讓人對當時的天空中浮想聯翩,可惜的是隨著鳥類的出現,大多數翼龍的生態位被搶奪,整體數量開始不斷減少。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翼龍家族的滅絕,天空中的龐然大物永遠消失在了地球上,雖然鳥類倖存了下來,但是鳥類的體型遠比翼龍要小,或許隨著時間的變遷和環境的改變,地球上還會出現更加龐大的飛行生物。
你見過的最大鳥類有多大?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