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了!
對於「逃廢債」,中央零容忍!
11月21日,劉鶴副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研究了「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的議題。
會議指出:
第一,近期債券違約的個案有所增加,金融委認為主要原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第二,會議提出,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堅決維護法制權威,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第三,是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要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第四,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運行的質量和效率。
看到這裡,明眼人或許會讀出一些重要信息。
想想吧,自從永煤、華晨、紫光陸續違約以來,債券的雷聲一直不斷,昨晚連中民投租賃也宣布:債券回售違約,一下子雷得大家外焦裡嫩!
一連串AAA級國企開啟了信用債的連環爆,你違約,我違約,一群人突然一起違約,哪來那麼湊巧?
這一切,不禁讓人想起年初股市借著疫情洗大澡,一批人以為借來的錢可以不還,於是集體有樣學樣。。。
利劍出鞘,大幕已經拉開!
原本,大家都推測,接盤逃廢債的劇本,有且只有兩個:
1、如果放任不管,就是資金風險反哺產業風險,企業無債一身輕;
2、如果國家也認定此舉是逃廢債並且零容忍,沒準企業從哪又能湊出點錢 ,繼續搶救一下。
問題是,如果上演第一種劇本,那麼,就會給所有企業一個極為惡劣的示範:原來通過逃廢債,借錢是可以不還的,既然這樣,你能逃,我幹嘛不能逃?有樣學樣,誰不會?
這樣,就會導致經濟學上的兩種現象,一個叫「道德風險」,一個叫「劣幣驅逐良幣」,兩個症候群一起發作!
畢竟,像逃廢債這種行為,是會傳染的,如果一家順利逃了,其他家也會有樣學樣,就算本來沒有這種心思的企業,一看到大家都這麼幹,難說最後不會被帶歪,走上邪路!
所以,這次會議,讓人振奮的是,就是中央是非常清醒的,及時明確:在這一波「違約」裡,存在「逃廢債」的情況,主要手段包括「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
中央還強調,「秉持零容忍態度,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說明中央將雷霆出手,打擊債券市場的亂象。
果斷立規矩,果斷剎車,果斷劃下高壓線。
這些做法,不僅思路清楚、決策果斷,而且行動也迅速,不禁讓人感慨:政府裡面有高人啊!
看吧,據11月18日中國基金報消息,交易商協會已就永煤集團展開自律調查,根據線索,發現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涉嫌為永煤提供幫助、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
而對於華晨集團是否故意「逃廢債」,雖然目前尚未有正式的認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證監會已經出手,宣布對這一事件立案調查。
證監會的公告表示:
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
請注意,證監會在公告裡使用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措辭。
的確,「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四句話,本來就是金融行業的鐵律!
如果聽任一些金融騙子,說違約就違約,說逃廢債就逃廢債,那麼,我們國家的金融信用何存,一個誠信、高效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還怎麼建立?
更何況,畢竟,現在資本市場裡的錢,大部分都來自老百姓省吃儉用存下來的血汗錢、養老錢,如果不採取措施打擊逃廢債,那麼,老百姓辛苦賺來的這點錢,不是說打水飄就打水飄了?
很明顯,中央這次是動真格了,一把尚方寶劍被拿了出來,那些想當金融倉鼠的人,那些想火中取慄的人,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我們絕不能讓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