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不自信,我深有感觸。
小的時候,性格本來就比較靦腆,平時非常的安靜。
可這種安靜,反而被大人認為是好事。
大人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是不願意容忍的,也不很待見,經常會責罵。
而對於安靜的孩子,則感覺不用操心太多,因此會樂見其成。
我正屬於很安靜,不習慣搗亂的孩子,因此,周圍的大人都說我很乖。
其實,正是這種乖,導致我內心無法得到釋放,為了討得大人的歡心,就會繼續裝乖下去。
但是,在孩子群中,太乖的孩子,是很孤獨的。
調皮搗蛋的孩子,雖然經常被責罵,但卻無形中練出了大膽的特徵,幾乎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無論熟人、生人,都敢去招惹。
而安靜的孩子,則變得越來越在意面子,容易變得敏感,被表揚多了,偶爾來一句批評,都感覺是天大的事情。
一旦被否定,就會選擇退縮,不敢去面對。
而且平時太安靜,就會和別人溝通少,漸漸地,就怕生了。
就像我小時候,見到不熟悉的人,都會怯生生的。
偶爾家裡來了親戚,都不敢主動去打招呼。
而家裡的大人,一看到不會打招呼,並不是想辦法去引導,而是直接責罵。
安靜的孩子,內心是很敏感的,越是被責罵,越是害怕,越是退縮,導致再次遇到客人來,直接選擇逃避。
隨著被責罵越來越多,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
當不自信,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1、會造成社交恐懼症。
曾有人批評我,說話聲音小得像蚊子一樣。
有的時候,和別人打招呼,因為打招呼聲音太小,導致別人聽不見,然後別人就認為我沒有禮貌,沒有進行打招呼,自然的,每一次這種情況出現,家裡的大人也進行責罵。
可越是責罵,自己感覺越是委屈。
自己覺得明明打招呼了,只是聲音小一點,下一次改正就好了,不應該被如此毫無情面的當眾責罵。
因此,開始選擇逃避人際關係,一看到別人來我家,我就跑到其他地方躲去了。
一直到長大,我每次回家裡,看到同村的人,都會儘可能的逃避。
後來畢業工作了,雖然努力改正,可骨子裡對人際關係的不自信,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交恐懼症。
因為不自信,而造成了不會處理好人際關係,也使得我在工作中碰到了不少的挫折。
在職場,尤其在一些比較大的公司,沒有比較好的交際能力,是很難混得比較好的,尤其在一些重要職位晉升的時候,把自己打敗的往往是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力。
2、不敢擔重任。
不自信的人,對於領導突然給的重任,常常會顯得不自信。
不自信,習慣了躲避,就不敢去承擔重任,總害怕做不好,害怕丟了臉面。
而我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的好機會。
比如有的時候,領導叫我組建團隊,去做某某項目。
而我總是推脫,或者說先等一段時間。
這一切,都源於我的不自信,不敢去獨當一面。
當然,當你不做,自然就有人願意去做,你不願意承擔風險,自然有人願意去承擔。
因此,一次次的機會給自己錯過了。
當初一同進公司的同事,有些已經升級了好幾次了,而我幾乎還是原地踏步。
3、容易衝動。
人越容易衝動,越表明缺乏自信。
衝動,有的時候就是一種錯誤的自我保護。
尤其對於一些突發事件,容易被情緒掌控,容易變得急躁、憤怒等等。
而衝動,是很容易吃虧的,在這方面,我也吃了不少的虧。
一衝動,可能就說了一些不經過大腦思考的話或決定,最終導致了一些惡劣的影響和結果。
當兩人的能力和技術差不多,可一個人不自信,另一個人比較自信,那麼,經過幾年後,兩人的發展也是迥然不同的,甚至產生天差地別的差異。
因此,培養自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變得更加的自信,我也努力做了很多的改變,也吃了不少的苦頭,如今,我比以前好了很多了。
一個人如何培養自信能力呢?
1、要培養敢於表現自己。
當你有能力,如果你不表現出來,實際上是等於零的。
在這個時代,想要被重用,除了有真實的能力,還要讓人知道你真的有這個能力。
比如可以多參加自己擅長方面的活動。
比如你文章寫得好,那就多去投稿,敢於寫出來,並且敢於發表,敢於給人看,敢於給身邊的人看,敢於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比如你字寫得好,也可以多參加一些協會,多接觸這方面的人群,多展現自己,敢於去寫給其他人看,並且敢於接受別人的看法。
為什麼要把自己擅長的一面表現出來的呢?
因為擅長,自己才有底氣,更容易積累自信。
2、敢於出醜。
不自信的人,就是害怕出醜。
其實,出醜沒什麼可怕的。
沒有人是完美的,而且要知道,沒有人會一直在意你是否出醜,我們偶爾的出醜,最多是別人的一時笑料,當大家一轉身,很快就會忘記了,也懶得去關注你了。
人們更關心的,大都是和自己相關的,因此,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可以去參加一些節目,尤其是故意去扮演出醜的角色,當習慣了出醜的場面,慢慢的就會適應了,就不會變得敏感了。
當一個人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實際上,就已經是自信的開始。
3、多參加活動,比如陌生人多的活動。
可以去朋友的聚會,也可以參加所在城市的一些公益活動等等。
當和別人交流多了,人也會變得陽光自信。
如果總是一個人宅著,就容易變得敏感、脆弱,變得更加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