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遼寧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公布《遼寧省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本指南主要用於通過印染工業集聚區的清潔生產技術,促進遼寧省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的相關工作。這些技術包括:印染工業集聚區內工廠、企業內部的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印染工業集聚區內一組(群)工廠和企業之間的廢水循環優化和利用技術,以及印染工業集聚區與消費大系統—社區、城市、地區的廢水再利用技術。
本指南提出的工業集聚區水代謝模型分析針對遼河流域印染工業集聚區的供水與廢水排放的汙染問題,構建印染工業集聚區水網絡優化模型,開展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構建集聚區廢水資源化利用途徑,為解決印染工業集聚區的水資源利用和汙染問題提供技術支撐,對促進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目標的實現,加快循環經濟,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詳情如下:
前 言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促進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的建設,確保環境管理目標的技術可達性,增強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提供環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技術依據,全面落實遼河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實現遼河流域重點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清潔生產,《遼河流域重點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集成研究和示範》課題組制訂《遼寧省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技術指南》建議稿。
本指南主要用於通過印染工業集聚區的清潔生產技術,促進遼寧省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的相關工作。這些技術包括:印染工業集聚區內工廠、企業內部的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印染工業集聚區內一組(群)工廠和企業之間的廢水循環優化和利用技術,以及印染工業集聚區與消費大系統—社區、城市、地區的廢水再利用技術。
本指南提出的工業集聚區水代謝模型分析針對遼河流域印染工業集聚區的供水與廢水排放的汙染問題,構建印染工業集聚區水網絡優化模型,開展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構建集聚區廢水資源化利用途徑,為解決印染工業集聚區的水資源利用和汙染問題提供技術支撐,對促進印染工業集聚區節水減排目標的實現,加快循環經濟,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指南由大連理工大學單位起草
1 總則
1.1 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遼寧省印染工業集聚區的染整廠、印花廠和水洗廠。印染工業集聚區外的涉及鹼性廢水作為脫硫除塵液的熱電廠及其他地區非聚集區的印染相關企業也可參考本指南中的相關技術。
本指南旨在為印染工業集聚區的相關管理人員和相關企業選擇節水減排清潔生產技術提供參考。
1.2 術語和定義
1.2.1 清潔生產
指不斷採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汙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1.2.2 廢水原位再生與回用技術
基於回用目的,在染整廢水產生的原地進行再生處理,達到一定的水質要求後,回用於部分工序作為工藝用水。
1.2.3 數學規劃法
指對影響系統各相關因素進行量化,建立數學模型,從而進行統籌規劃,尋求最優方案的數學方法。其數學模型由目標函數、約束條件組成,目標函數是描述規劃目標與決策變量間的函數關係式,約束條件即環境約束、需求條件、自然條件、設備能力等限制。
1.2.4 水網絡優化技術
指運用數學規劃法,綜合考慮環境容量、經濟效益、水質特性、需水要求等因素,建立水網絡優化模型,通過數學計算求解工業集聚區內企業新鮮水使用及廢水資源化利用途徑的最優模式。考慮到工業集聚區內企業類型複雜,在實際用水過程中,不同的企業及用水工序的用水需求各不相同,採取廢水多級處理,中水分段回用的措施,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成本。
1.2.5 印染行業相關定義
印染行業的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前處理,染色/印花,後整理三部分。
(1)前處理
指在染色、印花之前,利用各種助劑除去成品布上的雜質,增加布的白度和柔軟性,從而改善原料布的性能及增加染色、印花效果,包括以下工序:
① 燒毛
將紗線或織物迅速通過火焰或在熾熱的金屬表面擦過,燒去表面茸毛的工藝過程。
② 退漿
去除織物上漿料的工藝過程。其流程見下圖 1-1:
③ 煮練和漂白
纖維織物上所黏附的天然雜質(如蠟狀物、果膠物質、羊毛脂、絲膠等)以及漿料在一定條件下用煮練劑加以去除,稱之為煮煉。加工淺色花布、色布時,織物經過煮練後還需要用漂白劑進行漂白,進一步提高色度,除去織物上的色素,同時進一步除去煮練後殘留的雜質。一些品種的布可以將煮練和漂白合為一步工序,即煮練工序,一些則需要分為兩步。煮漂一步工序流程見圖 1-2,兩步法即有兩道此工序。
④ 絲光
通常是指棉製品(棉布、棉紗)在緊張狀態下,用濃燒鹼溶液處理,以獲得持久的光澤,並提高其對染料吸附能力的加工過程。流程見下圖 1-3:
(2)印染包括染色和印花
① 染色
染色是染料和纖維發生物理或化學結合,使紡織材料染上顏色的過程。軋染染色工藝流程見下圖 1-4:
② 印花
印花是用染料或顏料在紡織品上施印花紋的工藝過程。塗料印花工藝流程見下圖 1-5:
(3)後整理
布料經退煮漂、染色、印花後,再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面料品質的過程叫做後整理,包括定型、拉幅、預縮。
1.2.6 水洗廠相關定義
水洗廠主要對牛仔布料進行洗舊處理,其流程較為簡單,由以下工序組成。
(1)砂洗
使用鹼性助劑、氧化助劑和柔軟劑,配以石墨,使布料呈現褪色、陳舊的效果。
(2)甩幹
使用離心泵脫水機將布料脫水。
(3)烘乾
通過烘乾機將布料中水分蒸發並帶走的過程。
1.2.7 電廠相關定義
(1)鹼法脫硫除塵
來自鍋爐的煙氣先經過除塵器除塵,然後煙氣經煙道從塔底進入脫硫塔。在脫硫塔內布置若干層(根據具體情況定)旋流板的方式,旋流板塔具有良好的氣液接觸條件,從塔頂噴下的鹼液在旋流板上進行霧化使得煙氣中的 SO2與噴淋的鹼液充分吸收、反應。經脫硫洗滌後的淨煙氣經過除霧器脫水後進入換熱器,升溫後的煙氣經引風機通過煙囪排入大氣。
2 印染工業集聚區供水與廢水排放
印染工業集聚區主要的水資源供給與消耗企業有印染廠和水洗廠,針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工藝流程,本指南對各企業的用水、耗水節點進行重點研究。
2.1 印染工業集聚區水資源供給與消耗
印染工業集聚內的企業幾乎每一道加工工序都離不開大量的水作為介質,且耗水種類多樣,主要分為:溶劑、洗布用水、冷凝水、冷卻水。印染工業集聚區的生產與發展必須以大量的水消耗作為支撐,耗水、排水量大,致使區內水資源相對匱乏。
2.1.1 印染廠
印染行業(以軋染為例)的工藝流程,主要分為前處理,染色/印花,後整理三部分。前處理,指在染色、印花之前,利用各種助劑除去成品布上的雜質,增加布的白度和柔軟性,同時增加染色、印花效果,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水作為生產介質,包括以下工序:
(1)退漿:該工序的目的是去除織物上漿料和雜質。首先將原布浸漬在鹼性溶液中蘸液,而後汽蒸反應,最後溫水水洗洗去除織物表面殘留物。
(2)煮練:棉織物經退漿後,少量的漿料以及大部分天然雜質還殘留在織物上。由於這些雜質的存在,需要將織物在高溫的濃鹼液中進行較長時間的煮練,以去除殘留雜質。最後用水清洗織物,以備下一道工序。
(3)燒毛:將紗線或織物迅速通過火焰或在熾熱的金屬表面擦過,燒去表面絨毛,本工序需要同時用冷卻水冷卻具有相當熱度的織物表面。
(4)氧漂:織物經過退煮後需要用漂白劑進行漂白,進一步提高白度,除去織物上的色素。
(5)絲光:用濃燒鹼溶液處理織物,以獲得持久的光澤,並提高其對染料吸附能力。
此工序耗水主要用於絲光處理、鹼性水洗、酸性水洗及水洗過程。其中絲光處理和鹼性水洗的排水含鹼性高,回用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
印染包括染色和印花兩道工序,具體描述如下:
(1)染色:將織物在染液中經過短暫的浸漬後,隨即用軋輥軋壓,本工藝染色水介質消耗較少,可以忽略。
(2)印花:印花是用染料或顏料在紡織品上施印花紋的工藝過程,完成固色後續洗去浮色。
後整理:布料經退煮漂、染色、印花後,再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進一步提高面料品質的過程叫做後整理,包括定型、拉幅、預縮,後整理過程用水主要為冷卻水用水。
在上述的工序中退煮、漂白、絲光、染色工序每一步最後都需要用水清洗布匹,以防殘留試劑影響下道工序工作效果,因此這些工序主要消耗水為洗用水。印染企業在其生產過程中的退煮、氧漂和染色等工序需要蒸汽間接加熱,因此各機臺烘乾機烘筒和烘燥箱的熱交換器烘乾溼布時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及冷卻水。各節點的冷凝水、冷卻水由於水質較好,符合生產要求,可以回用到生產工藝中的水洗工序。
2.1.2 水洗廠
水洗廠主要對牛仔布料進行洗舊處理,其流程較為簡單,由以下工序組成。
(1)砂洗,使用鹼性助劑、氧化助劑和柔軟劑,配以石墨,使布料呈現褪色、陳舊的效果同時提高布料的柔軟舒適度,該工序是水洗廠主要的耗水節點。
(2)甩幹,使用離心泵脫水機將布料脫水,該工序不耗水,僅產生少量的廢水,水質與砂洗工序相同。
(3)烘乾,使用水蒸氣,通過烘乾機,將布料烘乾,烘乾產生的少量冷凝水回用到水洗用水。
印染工業集中區印染廠、水洗廠的用水節點及用水指標見表 2-1 所示:
2.2 印染工業集聚區廢水排放
我國印染企業主要採用以水為媒介的溼法加工工藝,生產中使用較大量的清潔水,排放出較大量的含有一定色度及不同汙染物含量的有害廢水,對水資源和水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和汙染。中國印染企業總體上,每加工百米織物會產生 3-5 噸廢水,與國外相比,單位產品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 2-3 倍,並且重複利用率平均僅為 7%。如此龐大的取水量和廢水排放量及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現象,使印染行業被列為中國的重點節水、減排行業。
印染企業的棉印染廢水既含有剩餘染料,又含有相當量的助劑及纖維上被去除的各種天然有機汙染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機汙染物。因此,棉印染廢水總體上屬於含有一定色度、一定量難生物降解物質的有機性廢水,且其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鹼、染料、漿料、助劑等,致使印染廢水具有可生化程度低,色度高、鹼性大、硫化物含量高、水溫高等特點。印染工業集聚區內的各企業排放廢水水質、水量波動大,不穩定,為末端治理帶來困難,治理效果差,不達標現象頻現。
印染工業集聚區各企業的排水水質特點及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指標見表 2-2 所示:
2.3 印染工業集聚區水代謝模型
根據印染企業及水洗企業的工藝流程及進水排水特點,採用水代謝分析方法,分別構建出印染企業和水洗企業的水代謝模型,從而全面分析印染工業集聚區廢水回用的途徑,見圖 2-1、圖 2-2。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