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大家來到史琪說古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肉鴿繁殖的小技巧。鴿子繁殖,首先應該淘汰不健康的鴿子。配對時還應注意檢查種鴿的健康狀況。如果種鴿有疾病,它將影響鴿子的生長和發育。如果種鴿具有毛滴蟲病,該種鴿餵養剛出生的鴿子,這將使幼鴿感染上病害,造成損失。因此,應及時消除患有嚴重疾病的育種者。
還應該注意驅蚊消毒。配對前15天,應餵食一些抗生素(抗菌素)以防止鴿子感染傳染病,並應使用左旋咪唑驅蛔蟲來驅趕蟎蟲。最後一次洗澡時,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美曲膦酯,以殺滅鴿蝨、鴿蠅等寄生蟲。在鴿子進入鴿舍之前,必須對鴿舍內外進行徹底消毒。應該防止種鴿太胖和太瘦。如果繁殖的鴿子太胖,配對後的生產性能會受到影響。公鴿子的精液較差,精子較少或畸形較多,母鴿子會出現產蛋少或不產蛋的現象。太瘦會導致營養不良,並對精子和卵子的形成產生影響。因此,在鴿子繁殖之前,必須合理餵養,營養應該是全面但不過量的。
鴿子繁殖之前,準備一個窩,成功配對鴿子後的第一個任務是築巢。鴿子會將茅草或羽毛鋪設到巢穴裡進行築巢。有些直到產卵時,還會繼續鋪草。養殖者最好及時準備巢,以免影響產蛋。群養鴿舍內也可用籮筐裝上10~12釐米長的柔軟稻草或乾草,讓鴿子自由地銜草進入巢穴。鴿子的選擇是根據肉鴿的標準來測量鴿子中的個體鴿子,並為肉鴿選擇更好的鴿子。其目的是提高肉鴿的肉質和產量。種子選擇是保持和改善肉鴿品種,培育優良品種鴿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選擇種鴿時,應從鴿子的個體素質,血統和後代進行全面的調查,比較和分析。
個體質量選擇基於種鴿的外觀特徵和生產能力,以確定它是否符合育種目標並具有優良特性。肉類飼養種鴿應具有以下特點:大中型,體質結實,氣質溫和,彩虹色清晰,羽毛緊緻,金屬光澤,身體、翅膀和腳沒有畸形,身體中等長度,胸寬,腳很粗,龍骨筆直而不彎曲,皮膚很細膩。生育能力強,年產5至7對鴿子。 3到4周齡的鴿子在飼餵充足的條件下體重可超過600克,成年公鴿子體重超過750克,成年母鴿子體重超過650克。肉質細嫩,早期易於發胖,肉類產量高,產蛋量大。所有符合上述要求的鴿子都可以用作肉鴿的種鴿。
應詳細記錄優良種鴿的來源和生產性能,並建立譜系文件。選擇是一般地研究3到5代的情況,但是父母代是主要代,並且使用可以預測的方式進行選擇和匹配。因此,掌握和分析肉類祖先的質量特徵對育種工作的準確性有很大影響。後代的選擇是通過後代的生產表現來確定種鴿的利弊,可以從體型,體質,體重,產卵,育種等方面來衡量。還包括生長速度,抗病性,飼料利用率等。相比之下,一個是後代與親戚比較,第二個是後代和後代比較,第三個是與鴿子群體相比的後代。如果後代的指標大於或等於後者,則它們是優良的品種。
現在小編和大家聊一聊繁殖需要注意的問題。匹配是指根據育種目標選擇最適合母鴿子的公鴿子,以便它們產生優良的後代。可以選擇相同性狀的交配,如體形,外觀,體重和生產性能,後代可以強化和鞏固它們的優良性狀,使鴿子的雜合型趨於「純合」。應該注意消除有害基因組合時產生的少數不健康個體。在該品種的育種中,通常使用同源選擇來維持育種鴿的有價值的特徵。在新品種培育的後期階段,還應進行同質選擇,以促進更穩定的遺傳。
第二種是異構匹配。選擇具有不同配對優勢的父母,可以結合父母在體型,生產性能或其他經濟特徵方面的不同優勢,使後代具有父母雙方的優良特徵。應該指出的是,後期應該轉移到相同的質量加以固定。還有親緣匹配,是一種只考慮雙方之間的親緣關係的方式。它可以分為四種類型:親密(兄妹,父女,堂兄妹等),非親交(品系間),雜交(品種間)和遠緣雜交(種間、屬間)。
在育種工作中,利用親交來修復良好的性狀並淨化個體的優良特性。但是,應該指出的是,一些有害特徵也將被區分和固定。因此,在親交過渡以穩定某些特徵後,應立即將其改為非親交。這種方法不適合用於生產性鴿子農場。年齡匹配這是一種僅考慮鴿子對匹配結果的影響的方法。肉鴿的理想育種年齡為1至7歲,尤其是2至5歲,這是生育期最多產的時期。在老鴿與幼鴿配對後,幼鴿的特徵在後代中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