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是「五毒」之一。可在十堰市張灣區花果街辦蔡家村,卻有一個人把蠍子當寶,發展養蠍產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成為方圓百裡的「蠍子王」。
呂紅的養蠍基地位於十堰市張灣區花果街辦蔡家村三組。走進養蠍房,但見小屋內滿是層層疊起的雞蛋託,託內是一隻只蠍子。仔細聽,滿屋的蠍子會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音。這些讓人望而生畏的蠍子,在呂紅眼裡卻是脫貧致富的寶貝。
呂紅在養蠍房勞作。(趙尹 攝)
2008年,從東風公司下屬企業辭職創業的呂紅投資3.5萬元,開始摸索養蠍子。「蠍子最怕光照和嘈雜,溫度、溼度必須恰到好處。剛開始不懂技術,蠍子買回來後每天都有死的。」呂紅介紹,由於一開始不知道蠍子有「大吃小」的現象,不懂分窩養殖,吃盡了苦頭。
「養蠍前期投入大、資金回收期相當長。摸清了養蠍門道後,我堅定信心,四次累計投入100多萬元……一直到2016年底,養蠍才初見收益。」呂紅掰著手指頭說。
為了學習技術,呂紅先後到安徽、河南、山東等五六個省「取經」,行程上萬公裡。在養殖技術、銷售渠道穩定後,蠍子經常供不應求。他逐漸意識到傳統的露天養殖周期太長、產量低等弊端,開始摸索恆溫養殖技術。
「恆溫養殖投入非常大,我當時只能幹著急。後來有了政府支持,養蠍產業快速壯大。」呂紅說,張灣區相關部門先後提供12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和技術扶持,請他當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領頭羊」。
2013年,呂紅牽頭成立十堰市金紅特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2018年,由蔡家村兩委主導、合作社託管、貧困戶參與的蔡家村特色養殖扶貧車間建設項目通過立項,目前累計新建擴建15個大棚、9個車間,養殖基地面積近6000平方米。
「設施配齊後,成品蠍子生產周期從3年縮短到6個月,產量大大提高!」呂紅興奮地介紹,目前基地有10萬尾種蠍、100萬尾小蠍子、50萬尾一齡蠍子和50萬尾二齡蠍子。預計種蠍孵化後,蠍苗可達400萬尾。「按照3元/尾、3500元/公斤(乾貨)的市場價估算,再加上養殖土元收入,今年合作社預計實現收入300餘萬元。」
呂紅養蠍成功後,蔡家村的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搭上了「致富專列」。「平時僱七八個人,每年忙的時候僱20多名村民來分揀蠍子,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萬元。」呂紅說。
蔡家村黨支部書記曾武介紹,通過合作社入股分紅、聘用貧困戶務工、土地流轉等途徑,2018年底,該村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文圖/趙尹)
(責編:周倩文、關喜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