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穿山甲死亡率與發病率研究 | 綠會學習與分享 | 編譯

2021-01-14 中國綠髮會


2019年2月6日,一篇題為《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死亡率與發病率研究》的文章發表於學術網站PLOS ONE,現編譯如下:




在全球,穿山甲受到偷獵和非法貿易的威脅,而臺灣地區的情況卻有所不同。臺灣地區野生穿山甲的數量一致保持穩定,並且在近二十年間呈現增長態勢。本文根據對野生穿山甲的無線電追蹤數據和臺灣野生動物康復保護中心收治的患病受傷穿山甲的記錄,闡述了造成野生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致死致病原因。穿山甲雖然是擅長挖洞的好手,但無線電追蹤數據表明,臺灣穿山甲極易被困於樹洞或地洞中。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數據表明,外傷(73%)是造成臺灣穿山甲患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杜松子酒陷阱是主要致病原因(77.8%),尤其在乾旱季節;其次,犬類咬傷(20.4%)可使穿山甲尾部受傷,是造成穿山甲患病的第二大原因,雖然威脅諸多,但是臺灣地區在救護放養受傷穿山甲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要歸功於臺灣野生動物就護中心之間二十年來的密切合作。


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是中國穿山甲的亞種之一,是臺灣特有種。臺灣穿山甲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米以下高山山坡的農田處,分布密度最高可達三億隻。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中期,它們大多分布於臺灣低地區。然而,穿山甲多被捕獲用作當地傳統藥材和野味食材,並從1950年至1970年間用作國際皮革貿易。據估計,當時每年穿山甲捕獲量達到六萬多隻。這種過度利用導致臺灣穿山甲數量大幅下跌,捕獲穿山甲不再有利可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政府禁止以商業目的捕獲出口穿山甲,可能因此使得臺灣地區穿山甲的數量增加。雖然這一政策終止捕殺穿山甲用作國際貿易,但是中國國內市場對穿山甲的需求仍在增長。據估計,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每年有兩千多隻穿山甲非法流入野味餐館,一隻活穿山甲的價格可高達三百美元。


臺灣省政府在1989年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至此國內的購買量才明顯減少。因此,根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和洞穴研究,在近幾十年間,臺灣地區發現的穿山甲數量有所增加。這與全球其他地區形成對比,由於非法貿易而大規模捕獵穿山甲使其幾近滅絕。


除了捕獵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臺灣地區穿山甲死亡率。1993年至2009年,共有117隻野生臺灣穿山甲被送至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ESRI),其中82.9%需要接受緊急醫療護理。有記錄顯示,這批穿山甲中有50%是因為杜松子酒陷阱受傷,有23%營養不良。動物攻擊和車輛碰撞指也會造成嚴重的外傷。杜松子酒陷阱是臺灣農民常用的防控害蟲,捕獲小型哺乳動物常用的方法。由於該方法造成非目標動物,包括瀕危動物的高死亡率,2011年《動物保護法》禁止製造、銷售及使用杜松子酒陷阱。


此外,對穿山甲屍體進行病理分析後,發現肺炎和胃潰瘍是造成臺灣北部地區野外臺灣穿山甲死亡的主因。最近,Khatri-Chhetri等人在臺灣南部地區的穿山甲屍體上發現多有肝臟和呼吸系統病變。他們認為,這或許是受臺灣農田中殺蟲劑和除草劑的影響,長期接觸環境中的毒素而導致的。


整體來看,雖然捕獵不再對臺灣穿山甲數量構成重要威脅,但其他的人為因素仍在阻礙穿山甲數量增加。我們提供兩組數據,說明造成野外臺灣穿山甲死亡和患病的主因:一組數據是出自臺灣南部屏東縣的一項長期無線電追蹤項目,追蹤時間自2009年至2017年;另一組數據是對2006年至2017年間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PTRC)救治的穿山甲的分析。


研究方法


本實驗獲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倫理審批。實驗中用於無線電追蹤的活體穿山甲得到臺灣省林業局授予的許可。


本實驗主要採用的研究方法有無線電追蹤和分析救護中心數據。該實驗在臺灣東南部臺東縣的沿海山脈南部進行無線電追蹤,這裡擁有穩定的穿山甲數目。據估計,該地每一百公頃,約有12.8隻穿山甲。2009年至2017年間,實驗組使用了三種無線電:Telonics MOD-125,ATS R2030和ATS R2020,對捕獲的47隻穿山甲進行記,其中有20隻成年穿山甲,27隻亞成年穿山甲。25隻雌性,20隻雄性,2隻性別信息遺失。將穿山甲放歸野外後,每七天無線電追蹤一次,確定其位置和活動狀態。


所有穿山甲按照體重分為三個年齡組。1.5千克以下青少組。雄性1.5千克—4千克為亞成年組,4千克以上為成年組;雌性1.5千克—3千克為亞成年組,3千克以上為成年組。根據對無線電標記的穿山甲及其後代的長期監測,臺灣穿山甲在6個月左右成熟,體重達到1.5千克左右時離開母親,三歲左右達到成年體重。


實驗期間,22隻穿山甲遭到意外:有9隻信號丟失,至今未找回;有13隻發生14起意外,實驗組發現這些穿山甲時,它們不是已死亡就是處於危險中。這些情況為了解野外臺灣穿山甲發病和死亡原因提供思路。


2006年至2017年,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共救治了131隻穿山甲(53雌性,73隻雄性)。大部分(83.6%)穿山甲來自臺灣南部,並且以臺灣東南部(43.9%)為主。每隻穿山甲均接受獸醫的徹底檢查。診斷結果劃分不同的患病類別,比如外傷(包含肢體損傷、尾巴損傷和撞傷),其他病症(膿腫、腹瀉和消瘦)以及其他未知或未確定的分類。救護中心的目標是儘快將救治的穿山甲放歸野外,因此沒有對其進行寄生蟲治療,因為對野生動物而言,有寄生蟲是自然現象。健康的穿山甲在兩周內放歸野外;大部分在一周內便回到野外,放歸地點通常選在穿山甲發現地附近的保護區。


實驗結果


通過無線電追蹤,實驗發現(表1),亞成年雄性穿山甲要比成年雄性穿山甲更容易陷入危及生命的狀態(比例4:1)。除了意外1和意外2信息不完整之外,剩下的十起意外(83.3%)均發生於旱季,其餘兩起則發生在旱季初期或末期(分別在10月和4月);在雨季沒有監測到意外發生。實驗團隊對上述意外事件的平均跟蹤期為217.3天。除意外3和意外7無法明確死亡原因之外,多數時候是由於穿山甲受困於洞中或空樹幹中造成死亡。(五起意外,41.7%),死亡的穿山甲中包括2隻亞成年和3隻成年。僅有1隻穿山甲(意外12)存活,表明穿山甲被困於洞後,死亡率極高。實驗團隊發現3隻穿山甲(意外4、8和13)是因杜松子酒陷阱受傷,還有3隻穿山甲(意外5、9和14)受非自然力影響,無線電標記脫落,很可能是在當地人捕獵時脫落的。當地人可能是在其他情況下抓到這些穿山甲,並將其交給研究人員(意外4和意外6)或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表1. 2009年至2017年,無線電標記的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發生的14起意外事件詳情。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8230.t001


救護中心的記錄表明,接收的穿山甲以雄性居多(雌:雄=44.3:55.7),包括是亞成年和成年穿山甲(表2)。在不同月份,中心接收的穿山甲數量變化較大。5月至8月數量最多,其次是11月至12月,並且雄性和雌性穿山甲表現出相同的變化規律(圖2)。在中心救治的131隻穿山甲中,有57隻(43.5%;雌性31隻,雄性26隻)健康,只需幫助它們緩解被捕壓力即可。


圖2. 2006年至2017年,屏東救護中心接收的臺灣穿山甲的數量。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8230.g002


表2. 2006年至2017年,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的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的性別和年齡情況。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8230.t002


患病穿山甲多數為雄性(63.5%)。雌性和雄性穿山甲在總數或患病組中的年齡分布並無差別,說明患病與年齡無關。外傷(73.0%)是導致患病的主要因素(表3)。包括肢幹損傷(77.8%)在內的外傷均是由杜松子酒陷阱造成,其中尾巴損傷(20.4%)則很可能是由犬類攻擊造成;有一例創傷是由車輛碰撞造成。其餘創傷包括消瘦、腹瀉和膿腫在內的其他醫學情況(表3)


表3. 2006年至2017年,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的臺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的患病原因。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8230.t003


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收的穿山甲中,大部分在救治後放歸野外;有十分之一的穿山甲在送至中心後死亡(表4)。在救護中心死亡的14隻穿山甲中,有12隻死於外傷(11隻肢幹損傷,1隻撞傷),沒有表現出性別差異。


表4. 2006年至2017年,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收的臺灣穿山甲的救治結果。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8230.t004


根據實驗結果,很明顯人們不斷使用杜松子酒陷阱對臺灣穿山甲造成了極大威脅。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數據也反映出相似的情況:其接收的患病穿山甲中有61.8%是因杜松子酒陷阱而受傷。雖然自2011年起,臺灣地區開始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杜松子酒陷阱,但是最近有調查發現,在臺灣的農村地區有23.1%的五金商店仍向農民出售杜松子酒陷阱。除了急需加強執法能力外,還應該向農民提供動物友好型技術,替代現有的非人道害蟲防控設備。


犬類攻擊的情況雖然很少,但也不可忽視其影響。狗對野生動物的危害不僅限於咬傷。除了造成野生生物行為模式的短暫變化,犬類探索新的領地,這一入侵行為會限制野生動物的活動。因此,犬類或許也會間接影響穿山甲的活動,迫使其暴露於偷獵者的眼皮下。此外,狗還會攜帶蜱蟲,特別是硬蜱科。這種蜱蟲也會對穿山甲造成影響。由於攜帶各種病原,蜱蟲,尤其在若蟲階段,可危害大中型哺乳動物健康。穿山甲的免疫系統敏感,很容易受到蜱蟲威脅。


致使臺灣穿山甲患病死亡的其他醫學情況還有腹瀉、消瘦和膿腫。標本檢驗報告表明,胃潰瘍是常見疾病,有可能是導致腹瀉的主要原因。此外,人類活動消耗食物資源,使得臺灣穿山甲體重驟減,這也同胃潰瘍有關。


夏季5月至8月,斷乳期的結束,加之沒有母親的照顧,亞成年穿山甲極易受傷。在此期間,亞成年穿山甲必須找到新的領地。冬季11月至次年1月是穿山甲的繁殖期,受傷率極高。總之,隨著穿山甲活動的增加,它受到傷害的機率也隨之增大。


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和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記錄中,雄性穿山甲的受傷率高於雌性,這可能是因為雄性更加活躍,活動範圍更大,更易於暴露在人類或其他危險面前。當然,也有可能由於雌性穿山甲體積更小、體重更輕,受傷的雌性穿山甲在野外更容易死亡。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體重和穿山甲野外存活率是否有聯繫。


在臺灣,雖然有陷阱設置和農業防護給穿山甲帶來消極影響,但積極的一面是臺灣的救護中心已經建立起豐富的知識共享網絡,完善穿山甲的保護工作。多方共同努力提高了人們對它的理解和保護意識,使得患病穿山甲的死亡率不斷降低。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和屏東瀕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等救治機構間的緊密合作大大降低了穿山甲的死亡率,提高放養率,死亡率由35.9%減至10.7%,放養率由60.7%增至88.5%。


了解影響瀕危物種瀕臨滅絕的因素是成功保護瀕危物種的關鍵。本文闡述了導致臺灣穿山甲書目不斷減少的自然和人類因素。儘管臺灣穿山甲仍面臨種種威脅,但由於當地禁止非法捕獲穿山甲,近些年來臺灣穿山甲的數量趨於穩定,甚至恢復增長態勢,這與世界其他地方形成對比。


編譯/王巖青 審/Sophia 責編/Angel


原文連結: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198230&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關焦點

  • 綠會穿山甲工作組發函希望科學救護並野放穿山甲 | 2020穿山甲生死...
    綠會穿山甲工作組發函希望科學救護並野放穿山甲 | 2020穿山甲生死之年 2020-12-08 2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穿山甲女孩考察臺灣屏東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擬開展合作
    臺灣屏科大孫敬閔:穿山甲繁殖目前還不現實接待Sophia的是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孫敬閔博士,Sophia向孫博士首先介紹了目前南方各省穿山甲救護的情況,及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極危處境。並特地向孫博士介紹現在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中華藥典裡面所指可入藥的非洲穿山甲鱗片 。綠會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提案,希望中華藥典取消穿山甲入藥等一系列工作。
  • 珍·古道爾博士來信表達對穿山甲保護隱憂,綠會穿山甲工作組有話說
    26日,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在回復世界著名動物行為學家、聯合國和平使者、綠會的老朋友珍·古道爾(Jane Goodall)博士的來信中道。24日,全球最受歡迎的環境科學和環境保護資訊網站之一Mongabay發表文章道:經英國「環境調查署」(EIA)核實,在最新2020年版的藥典中,即使穿山甲在原材料的部份已被刪除,其甲片仍在專利藥方的成分中繼續被入藥,意味著藥用穿山甲片將繼續受到推廣和合法化;同時,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稱,目前政府持有的穿山甲鱗片庫存仍可在約700家有執照的醫院合法使用,並可生產約70
  • 綠會穿山甲工作組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支持開展穿山甲行為學...
    綠會穿山甲工作組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支持開展穿山甲行為學相關研究工作 2020-07-1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穿山甲盤點之年,綠會從12個工作方向推動 | 世界穿山甲日
    回顧2018年,綠會穿山甲保護行動小組付出的努力清晰如昨—2018年,綠會穿山甲保護行動小組用實地踏訪的腳步、用反覆宣講保護穿山甲的聲音、用與民間社團共建穿山甲保護地的行動、用執拗求真的精神勁兒、用不屈不撓申請信息公開的公益訴訟和行政複議、以及用積極向兩會提出建議議案的幹勁兒……為保護穿山甲這一全球性瀕危物種,綠會穿山甲保護行動小組真正做到了不遺餘力。
  • 周晉峰接受《衛報》採訪:前方的路還很長|綠會國際部穿山甲生死之...
    從禁上餐桌,到保護升級,再到藥典除名,我國對穿山甲保護力度在不斷加碼。這透露出穿山甲距離滅絕越來越近的嚴峻態勢。對保護的升級,和從《中國藥典》除名,是綠會穿山甲工作組近幾年來就穿山甲呼籲最重的訴求,如今已然成為現實。於穿山甲而言,誠然是「幸事」,但我們總不該感謝COVID-19大流行。綠會對穿山甲保護升級的呼籲已經持續多年。
  • 綠會四組穿山甲數據上傳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
    按照GBIF的標準,所上傳的穿山甲數據中囊括了個體編號、生物學分類、發現時間、出處、分布、原產地地理位置、個體所屬單位等上萬條詳細的信息,現所有數據皆得到相關單位的授權,並已在GBIF平臺上面向所有人公開,旨在為所有穿山甲保護工作者和穿山甲研究愛好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證據支撐。
  • 同濟大學學生訪綠會穿山甲工作組望多指導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近日,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學生代表袁同學就開發穿山甲保護相關主題的公益創意項目,尋求綠會穿山甲工作組的指導。
  • 意外的小困難:綠會廣州穿山甲救護康復野化中心運送松木車陷入黃泥中
    綠會首個穿山甲救護康復野化中心在廣東成立「嗜睡」身上又現大豆般蜱蟲 | 綠會穿山甲救護康復野化中心一線播報「沒動」經歷了什麼?綠會華南農大志願者在城市生態課分享穿山甲故事視頻:穿山甲在囚籠中追求自然 渴望自由 | 綠會廣東救助行動「嗜睡」背著兩千克的「沒動」玩的很開心綠大志願者參與廣東馬來穿山甲的救護體會 | 一線感悟蜱蟲白蟻黑蟻紅蟻誰幹的壞事?
  • 雲南盈江再現野生穿山甲,為德宏的生態環境點讚!
    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同時,經多方渠道,綠會工作人員與盈江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後,親赴盈江,與政府相關部門交流當地生態保護工作,共同探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保護,並提出希望成立德宏保護地的想法,如果再發現穿山甲會第一時間聯繫綠會,為森林公安局提供專業支持,幫忙佩戴追蹤器,參與救助,分享知識經驗等;同時綠會將協助宣傳盈江野保工作,助力美麗盈江。
  • 百度百科穿山甲詞條有錯誤,綠會急尋百度四級達人修訂
    百度百科穿山甲詞條有錯誤,綠會急尋百度四級達人修訂 2018-08-17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德宏再次發現野生穿山甲出沒!|為雲南點讚,為廣西林業惋惜
    早在2018年10月份,綠會就獲悉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群眾救護一隻穿山甲,經派出所森警及時前往處理,並聯繫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專家,最終成功放歸自然。同時,經多方渠道,綠會工作人員與盈江森林公安局取得聯繫後,親赴盈江,與政府相關部門交流當地生態保護工作,共同探討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保護,並提出希望成立德宏保護地的想法,如果再發現穿山甲會第一時間聯繫綠會,為森林公安局提供專業支持,幫忙佩戴追蹤器,參與救助,分享知識經驗等;同時綠會將協助宣傳盈江野保工作,助力美麗盈江。
  • 非洲穿山甲工作組致信,祝賀綠會穿山甲保護工作取實效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並且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據綠會在廣西、江西、雲南、湖南、安徽、廣東等中華穿山甲傳統分布區域的實地調研,並結合綠會穿山甲保護項目合作夥伴、志願者的紅外相機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
  • 國家林草局回復綠會穿山甲工作組信息公開申請|穿山甲源頭信息追溯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月24日,綠會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公開與穿山甲及其製品相關的源頭信息,申請內容如下:1.申請公開自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1日批准核發的所有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記載的8種穿山甲及其製品相關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及有關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原產地、發貨地及收貨地、裝運期、數量及單位、規格及含量、海關商品編碼等;2.
  • 小學教參書含穿山甲不當內容,綠會致函後出版社緊急修改
    小學教參書含穿山甲不當內容,綠會致函後出版社緊急修改 2018-07-12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野生動物回歸自然|綠會「爪哇穿山甲命運大討論」徵文作品展示
    比如穿山甲,當救助方查獲被走私的穿山甲後,由於相關專家和救助人員對於野放之後穿山甲的生存問題顧慮重重,在野放和人工救助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最終選擇人工救助被走私的穿山甲,但大多穿山甲死於救助中心及相關機構,而人工救助存活率低並不代表野放存活率也低。穿山甲極敏感膽小,人工救助讓其感到局促不安,此外人工救助環境也不同於其野外生存環境。
  • 用非洲穿山甲鱗片生產中藥,會否涉嫌假藥生產?綠會向吉林省藥監...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批准用非洲穿山甲鱗片生產中藥,會否已經違反了《中國藥典》所要求的藥品生產標準?近日,綠會穿山甲工作組針對11月下旬河北省林業部門信息公開的答覆,再次向批准用於中藥生產的吉林省藥監部門申請其公開相關行政審批所涉及的全部申請材料。
  • 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 藥用、食療需求引捕殺
    據綠會在廣西、江西、雲南、湖南、安徽、廣東等中華穿山甲傳統分布區域的實地調研,並結合綠會穿山甲保護項目合作夥伴、志願者的紅外相機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
  • 綠會:百度相關平臺發文介紹穿山甲功效及製作方法
    綠會:百度相關平臺發文介紹穿山甲功效及製作方法 2018-06-28 0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