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啦~可以逛吃逛吃了,本來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初一淡定的走過來,把我的行李箱拖走了,酷酷的丟下一句:出去玩想想就行,陪我上課外班!真想當沒聽見,偷溜出門,可看見初一書桌上那一大摞作業,忍不住吐槽下老師:不知道過中秋啊,留這麼多作業幹嘛啊?!我小步挪過去,為自己想要去玩兒的小心思,忍不住小小愧疚了下:兒砸,喝水不?吃水果不?餓不餓,我去給你煮碗面啊?初一扶額:乖,自己去旁邊玩兒~
可人家在學習,我也不好追劇玩遊戲,看看書吧。隨便拿起一本,《老黃曆》,這手氣......好吧,還真找到不少關於中秋的冷知識,讓自己冷冷冷冷……冷靜一下……
2. 話說農曆八月十五正是三秋恰半日,故謂之「中秋」。又因為這天晚上皓月當空,月光郎朗,正是大團圓的象徵啊,所以中秋又叫「團圓節」。
要說中秋和考試,還真有那麼點兒關係。古時候,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恰好就在八月舉行,要是哪個學子高中,有個吉利的叫法:月中折桂之人,正好到中秋節大伙兒一塊兒慶賀慶賀。就這麼著,漸漸成了一個重要習俗。
月餅這個叫法最早見於宋代,詩人蘇東坡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讚譽月餅。看來,當時月餅已經是中秋必備食品了。另外,關於月餅的命名還有一個撒狗糧的傳說。說是唐朝那會兒,人民群眾用胡桃仁做餡,做出一種圓形餅,就叫胡餅。話說某年中秋,唐玄宗和楊貴妃秀恩愛:
從此,胡餅就叫月餅了。
關於月餅要不要切?就這個月餅要不要切著吃的問題,南方和北方人民有雙叒吵起來了。南方人士表示:吃月餅需要切開叉著吃,北派代表則稱:吃月餅直接上手拿著吃。還出來個中間溫和派和稀泥:看月餅大小吧,小的直接拿著吃,大的切著吃。完美!
要按傳統習俗來的話,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要是家裡有在外趕不回來的親人,家長就把屬於他的那一份月餅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再細細品嘗,這才算圓滿,妥妥滴。
3.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起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忘買月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