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鷗廈門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夏令營圓滿舉行

2021-01-14 騰訊網

大手拉小手,一起給垃圾分類,一起做環保衛士。

臺海網7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實習生 姚立婷/文 常海軍/圖)為進一步培養廈門中小學生的垃圾分類意識和垃圾分類習慣,7月10日,「2018廈門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夏令營」在五緣第二實驗學校快樂開營。兩天時間,316名中小學生代表,通過綠海鷗大課堂、趣味知識競賽、環衛基地探秘等活動,充分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深入獲知垃圾分類的奧秘和重要性。

本次夏令營在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由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共同主辦,廈門廣播電視廣告有限公司承辦。

形式多樣

活動寓教於樂 同學們收穫多多

7月10日上午,隨著歡快的音樂,五位火力少女身著藍、綠、紅和橙四色服裝載歌載舞,正式拉開了夏令營開營儀式的大幕。

接著,來自廈門市垃圾分類領導小組辦公室、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廣播電視集團、五緣實驗二小等單位的領導們給同學們授旗。

據了解,雖然叫做夏令營,可是此次活動和往常「以玩為主」的活動可是大大不同,參與本次開營儀式的,是來自廈門六大轄區的316名中小學生代表,他們將在為期2天的夏令營中,通過綠海鷗大課堂、趣味知識競賽、環衛基地探秘等形式,充分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和重要性。

其中,綠海鷗大課堂邀請廈門垃圾分類專家和廈門市環境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授課;趣味知識競賽則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足球、繪畫,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而環衛基地探秘是安排學生深入廈門後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海滄大件垃圾處理廠、東孚衛生填埋場等環衛基地進行參觀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夏令營還將垃圾分類教育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帶學生走進農村,走進自然,了解生態規律,從而樹立學生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意識。

意義深遠

從學生到社會 垃圾分類在行動

事實上,此次夏令營目的不只局限於學生課外教育,還旨在以學生為紐帶,帶動全社會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行動。「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希望孩子們形成垃圾分類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並將垃圾分類的觀念帶入家庭。」開營儀式上,廈門市教育局德育處處長許界群說,去年,綠海鷗夏令營很成功,同學們成了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環保小衛士,今年夏令營繼續舉辦,希望同學們未來都能成為垃圾分類的環保先鋒。

據介紹,除了2天的夏令營活動,營員們還需要在結束後完成一份綠海鷗暑期調查報告,內容涉及小區的分類垃圾桶分布、居民垃圾分類投放以及督導員工作等。

學生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對自己小區的垃圾分類整體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主動觀察和分析廈門的垃圾分類現狀,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對於推行垃圾分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學生們的調查報告也能為廈門垃圾分類情況評估工作提供有益的價值參考。

針對中小學生的暑期垃圾分類教育,除本次夏令營外,廈門市教育局還面向全市50萬中小學生,發布了「綠海鷗行動卡」任務,行動卡任務已從7月9日開始,將持續6周,活動結束後,廈門市教育局將對行動積極的學校、班級、學生以及相應的管理教師進行優秀表彰。

垃圾分類說出來

曹國華(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

讓孩子從小樹立環保理念和意識

此次夏令營將垃圾分類教育與生態教育相結合,帶學生走進鄉村走進自然,了解生態規律,其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樹立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的理念和意識,更重要的是帶動家人、朋友乃至全社會參與和支持垃圾分類活動。

垃圾分類始於心,持之以恆在於行,讓我們一起加入到環保活動中來。

林同學(五緣第二實驗學校五年級學生)

夏令營活動播下了思想的種子

這樣的夏令營活動,播下了思想的種子,我會把垃圾分類思想傳播給身邊的人。

藍色是可回收垃圾,綠色是廚餘垃圾,紅色是有害垃圾,橙色是其他垃圾,我自己也會努力做到垃圾分類。在學校,紙張雙面使用,飯菜吃多少打多少;在家裡,喝完的飲料瓶和易拉罐放進藍色垃圾袋,剩飯和果皮倒進綠色垃圾袋;生活中,廢電池放進紅色垃圾箱……

精彩瞬間

鏡頭1

綠海鷗大課堂答題遊戲樂開懷

「大家抓過娃娃麼?這個抓斗就像抓娃娃機一樣把垃圾給抓出來!」活動第一天的大課堂上,廈門市政集團的小熊叔叔舉了個很生動的例子,他說,廈門的垃圾場很不簡單,垃圾分類處理可以發電,實現綠色發展。

垃圾還能發電啊,好多同學們立刻做起了筆記,一位「藍帽子」同學說,垃圾分類是資源化利用的基本前提,做好筆記為努力學習。

下午,垃圾分類夏令營同學們轉戰籃球館,垃圾分類趣味知識競賽就要開始了,和綠海鷗一起一邊玩兒一邊學知識,比一比哪個戰隊最優秀。

經過一上午的學習,同學們答題如有神助,全神貫注生怕聽錯題;搶椅子競答,紅黃藍綠,無論選什麼,垃圾分類記心中。各個代表隊的小觀眾都為自己的隊友緊張,時而歡呼時而皺眉,歡快的答題成了最好的練習場。

鏡頭2

學生感嘆垃圾分類真重要

垃圾是如何發電的?垃圾焚燒後會產生什麼?帶著這些疑問,第二天的夏令營,同學們先後來到了垃圾分解「秘密基地」——後坑垃圾焚燒發電廠。「原來,垃圾焚燒發電的焚燒爐像一個太陽,輸出巨大的能量供居民使用,」在後坑垃圾處理廠,參觀完垃圾焚燒發電流程後,一位同學若有所思地說,分類垃圾送到這裡之後,經過焚燒後產生電能,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分類真的很重要。

通過這次夏令營,同學們知道了,後坑垃圾焚燒發電廠是島內唯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400噸,每天可以生產約16萬度的電量。

鏡頭3

同學立志做垃圾分類小衛士

大件垃圾是如何被拆解的?什麼樣的東西叫做大件垃圾呢?在海滄大件垃圾處理廠,同學們找到了答案。

一位戴著小白帽的同學,一邊參觀一邊記錄:大件垃圾是指如床墊、沙發、桌椅板凳這類體積較大、整體性強,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廢棄物品,分解後再焚燒,它們都能發電。

之後,大家隨著行程來到了東孚填埋場,已經封場的垃圾填埋場,運營的時候一天接收一千多噸垃圾,這樣的數字讓不少同學皺起了眉頭。「一千多噸垃圾,聽著太可怕了,所以我們要堅持垃圾分類行動,讓垃圾資源化。」學習了這麼多課堂上見不到的知識,一位「馬尾辮」同學說,以前不了解為什麼一定要給垃圾分類,現在才覺得,垃圾分類太有必要了。「回家後,我要把這些知識分享給其他同學和家人,我們要一起認真給垃圾分類。」

相關焦點

  • 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直播活動開啟 實景介紹垃圾分類處理知識
    去年的廈門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夏令營,令不少學生記憶猶新。(廈門日報資料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林時蔚)「我家的垃圾去哪兒了——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雲上直播將在今日上午9點,同步在央視新聞+、央視頻、看廈門App、抖音、B站平臺進行直播,活動由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和廈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面向全廈門市的中小學生群體,在周末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科普生活垃圾從分類投放到分類處理的全流程知識,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積極作用,達到教育一個孩子
  • 「綠海鷗廈門垃圾分類在行動」舉辦 吸引80組家庭參與
    5月13日,參觀完垃圾分類處理廠後,市民黃女士表示,回家後,不僅在自家要把垃圾分類分得更仔細、更準確,還要帶動身邊的親戚朋友一起做好垃圾分類。  5月13日至5月14日,「綠海鷗廈門垃圾分類在行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知識行」活動成功舉辦,共吸引80組家庭參與。
  • 紙板搭建迷你嘉庚建築 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嘉庚建築紙模型比賽舉行
    臺海網10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以紙板、膠水為「磚瓦」,搭建出精巧的「迷你版」嘉庚建築——上周六,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嘉庚建築紙模型比賽在集美中學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市各中小學校的36支代表隊、358名參賽選手。
  • 上演環保時裝秀、唱響垃圾分類三字歌...朝天小學這節垃圾分類創意...
    ,校園美十分——廣州市中小學生同上一節垃圾分類創意課」活動在朝天小學拉開了帷幕。,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綠色環保理念,11月26日下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越秀區委宣傳部、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朝天小學共同舉辦了「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廣州市中小學生同上一節垃圾分類創意課」活動。
  • 垃圾分類準備好了嗎? 「垃圾分類」進課堂 爭做環保小達人
    天津北方網訊:連日來,我市各學校全面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活動。通過班隊主題課、綜合實踐活動、學校科技節、文化節、校本課程,以及與相關學科結合等形式與途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教育活動,提升了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小朋友對環境資源的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垃圾資源觀。「大家一起來環保,垃圾分類最重要!」日前,在河西區第十六幼兒園的大四班,老師正帶著孩子們一起表演垃圾分類的兒歌。
  • 北京推出垃圾分類網課計劃三節課程
    修改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從5月1日起正式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如何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記者了解到,全市首堂垃圾分類網課已正式上線。海澱區城市管理委聯手區教委推出的「中小學生垃圾分類線上教育系列課程」已陸續登陸「海澱區中小學資源平臺」,中小學生足不出戶即可在家學習垃圾分類課程。
  • 廈門市青少年舞龍舞獅錦標賽 將於14日-15日舉行
    11月14日-15日,2020年廈門市全民健身季系列活動——2020年廈門市青少年舞龍舞獅錦標賽,將在五緣灣樂都匯購物中心火熱開賽。  本次賽事由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教育局主辦,廈門市社會體育發展中心、廈門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廈門市龍獅運動協會、海西晨報社、廈門路橋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視頻| 死亡信天翁肚內竟是塑料垃圾 做好今日垃圾分類或許能挽救生命
    正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的《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展覽,以一組中途島上死亡的信天翁照片展開,令參觀者震撼於海洋塑料汙染的嚴峻形勢,呼籲遏制塑料製品對海洋生態乃至人類自身的侵害。   正是受信天翁死亡慘狀的衝擊,上海青年藝術家袁隆發起這一展覽項目,邀請Chris Jordan、馬良等數位國內外優秀藝術家創作了繪畫、裝置、影像等藝術作品。
  • 越秀| 這節垃圾分類課創意新亮點多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麗霞 通訊員 林丹娜)為進一步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綠色環保理念,11月26日下午,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越秀區委宣傳部、越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越秀區教育局、越秀區朝天小學共同舉辦了「垃圾分一分,校園美十分——廣州市中小學生同上一節垃圾分類創意課」活動。
  • 首屆動物保護夏令營在蘇州重元寺圓滿結束
    周小波(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2014年8月27日,為期5天的首次由佛教結合社會動保組織聯合舉辦的首屆動保營圓滿結束,上午10時,在蘇州重元寺寺法堂舉行了簡樸而莊嚴的閉營儀式,來自全國的37位營員、弘化社代表仁正居士
  • 上海市未成年人「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文明實踐啟動
    6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文明辦和長寧區文明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上海市未成年人「小手牽大手」垃圾分類文明實踐暨長寧區暑期首場培訓啟動儀式在長寧區少年宮舉行。,回家督促長輩、鄰居、親朋好友進行正確的生活垃圾分類和投放,真正做到「小手牽大手」,為即將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貢獻未成年人的一份力量。
  • 「自然的恩典」夏令營在歐亞學院舉辦
    如詩如畫的東大門、設施齊全的體育館、設計獨特的圖書館、乾淨整潔的餐飲大廈、宜居舒適的公寓,歐亞用優質的配套設施和高品質的服務為夏令營的圓滿舉行寫下了自己的篇章。  7月1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兩百多名志願者齊聚歐亞,與西安歐亞學院後勤教職工一同為保障西安夏令營的圓滿完成進行著緊張而艱苦的準備工作。
  • 2018「小小外交之星」廈門市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圓滿收官
    5月27日, 2018「小小外交之星」廈門市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在領事館區大樓落下帷幕。
  • 垃圾分類 居民這樣參與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前埔南社區古興裡小區垃圾分類「綠色星期六」活動現場。  陳 穎攝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隨著全國46個城市強制垃圾分類駛入「快車道」,這句話在中國已成流行語。  居民該幹什麼更明確  城市:廈門  地點:思明區前埔南社區古興裡小區  「社區垃圾分類要幹好,各方要各司其職。」這是福建一點藍色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水龍,參與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前埔南社區古興裡小區垃圾分類服務以來悟出的經驗。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臺海網1月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年來,湖裡區在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3.0版中引領潮流,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和分類處置,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優化垃圾分類工作做出了諸多努力。
  • 城管隊員進社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城管隊員進社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2019-07-25 11:29: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合肥7月25日消息(記者徐鵬 通訊員王玉萍
  • 垃圾分類入童心 創作書畫倡導綠色生活
    展廳中的作品1月12日,近百幅以垃圾分類、綠色生活為主題的兒童書畫作品在賽罕區政府大樓一樓展出,有水彩、剪紙、油畫、書法等,有些是孩子們用童心妙筆描繪的美麗家園,有些是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環保理念的認識與理解。
  • 亂放是垃圾,分類是資源,做好垃圾分類,共建綠色家園
    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率,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近日,豐縣城管局環衛處組織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宣傳員,在東方春城小區舉行廢品兌換活動,為市民發放生活垃圾分類手冊,宣傳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
  • 「垃圾分類+快閃」全民參與助力建設美麗德陽
    只見100名中小學生從四面八方跑出,在文廟廣場中心噴泉處形成隊列,齊聲誦讀《垃圾分類三字經》。 《垃圾分類三字經》旋律朗朗上口,讓在場的大家都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 上海市未成年人「小手牽大手」垃圾分類文明實踐暨長寧區暑期首場...
    6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文明辦和長寧區文明委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上海市未成年人「小手牽大手」垃圾分類文明實踐暨長寧區暑期首場培訓啟動儀式在長寧區少年宮舉行。上海市文明辦倡導上海市未成年人在暑期廣泛參與聆聽一堂 「小手牽大手,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教育課;處理一次家庭生活垃圾;參觀一個物質資源循環利用展覽;爭當一天生活垃圾處理小小志願者;考察一家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廠;參加一次垃圾分類的社會實踐等垃圾分類「六個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