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寶劍贈英雄。
紅粉送佳人。
良器配佳茗。
自古來,這樣的「搭配」,已成天經地義。
存茶,離不開適合的器具。
茶葉罐便在日常茶生活中,扮演著「存茶」的角色。
有上海茶友留言,「買回家的正山小種,該怎麼存放?」
接著,再發圖補充道「是放進陶瓷罐好,還是紫砂罐好?」
原來他買了一斤散裝的紅茶,收到後覺得用密封袋裝不放心,擔心茶葉受潮。
茶友就在家裡,找出之前禮品茶空罐子,裝進一部分紅茶。
從圖片看,那個陶瓷罐特別精美。
通體是梅子青的冰裂釉,蓋上有錦鯉塑形,構思精巧,雅致美觀。
但從紅茶保存條件看,如此的存茶做法,可不妥當。
存茶,別將茶葉罐視為工藝品。
防潮、密封、防異味,盡忠職守的發揮「貯存」職責,才是茶葉罐的本色。
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的罐子,可是存茶的大忌!
《2》
陶瓷罐,不適合直接裝紅茶。
而那位茶友的存茶做法,有兩點失誤。
1.選陶瓷罐存茶。
2.罐內沒有加密封袋。
直接裸裝在罐內的紅茶,不出十天半個月,就容易出現跑氣問題。
再繼續存放下去,時間一長,受潮變質只是遲早的事。
這背後,說來話長。
經過高溫燒成的陶瓷,本身的質地很緊密,結實。
不容易讓外界水汽、異味滲透入內。
但是,陶瓷本身是易碎品,經不起磕碰。
因「易碎」特點,導致瓷罐的罐口設計,大多難以密封。
像是那位茶友的「錦鯉罐」,在蓋子和罐口之間,只用了一層軟布密封。
摁下蓋子,軟布墊經擠壓後,卡緊在罐口處。
當開蓋時,要費一番力氣,才能順利打開。
但即便如此,這類封口設計的陶瓷罐密封效果有限,不適合裝茶。
畢竟,在經過多回合的開與合後。
封口處的軟墊終究會有磨損、彈性下降、密封性大減的一天。
到那時,外界空氣裡隨處浮動的水分子會毫無阻攔的橫空直入。
正山小種的幹茶條索,一旦吸附進過多的水汽,自然會有存茶隱患。
更何況,那位茶友在裝入紅茶時,裡面還沒有套上食品袋。
對茶葉而言,無疑是又少了一層貼身防護。
面對外界湧進的水汽、雜味等存茶風險,毫無抵擋能力。
多重存茶風險相加下,用這樣精美的茶葉罐存紅茶,的確是華而不實,不推薦使用。
《3》
紫砂罐,適合當紅茶的保護神嗎?
非也。
從密封防潮表現看,紫砂罐還不如陶瓷罐的效果好。
瓷罐本身燒結溫度比紫砂高,材質緊密。
再加上陶瓷罐的外表,還有光潔細膩的釉面。
單從材質本身,陶瓷罐的密封屬性無可挑剔。
不然過去的古人在釀酒時,也不會首推陶瓷酒罈封存。
裝入酒水後,用幹布覆在蓋口上,外層施以黃泥封口,隔絕與外界的接觸。
封壇後放在陰涼處,待時光的作用靜靜陳釀。
不過,這樣一次性「封口」的設計,不適合用在茶葉罐,並不實用。
再來看紫砂罐。
紫砂與陶瓷,兩者都是易碎品。
因此,它們的封口處,面臨同樣的難題。
用於存茶時,密封效果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更何況相比陶瓷,紫砂的燒結溫度低,以「雙氣孔」結構著稱。
看似光潔的紫砂,內裡藏著許多氣孔,透氣性高。
如此「透氣」的紫砂罐,與茶葉的防潮儲存天性違背。
即便是內層再套密封袋,仍舊改變不了紫砂罐存紅茶帶來的存茶風險性。
《4》
家庭存紅茶,該怎麼做?
任何茶葉的保存,原則都大同小異。
歸結看,不過是密封、乾燥、陰涼、避光、乾淨等。
但將散裝的正山小種、滇紅、祁門紅茶買回家後,如何挑選適合存茶的包裝,是不少茶友面臨的困惑。
其實,先從散裝紅茶的原包裝看。
如果是用鋁箔密封袋裝,並且封口處設有拉鏈,相對較為密封。
那麼在茶葉數量不多,只有幾兩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用原包裝存茶。
平時要注意,將紅茶放在乾燥處。
不能直接放在茶桌旁、冰箱內等多水汽、較潮溼的地方。
同時,還要注意及早飲用,趁早喝完。
因為紅茶不像普洱、白茶那樣,有越存風味越獨特的屬性。
市面上大多數的紅茶,保質期不過2-3年左右。
考慮到密封袋的存茶效果有限。
散裝在袋內紅茶,更是不適合放太久。
茶葉數量不多,早點喝完即可。
而要是足足有上斤裝的散茶,可以考慮用鐵罐分裝。
鐵罐的延展性好,不怕摔,不易碎。
論密封屬性,鐵罐存茶要比陶瓷罐、紫砂罐,來得更加靠譜。
取一個乾淨無異味的鐵罐,套入食品級塑膠袋。
裝入紅茶後,用封口夾將袋口封緊。
然後合上鐵罐的蓋子,牢牢卡緊後,放在乾燥潔淨處。
最後,考慮到紅茶的保質期有限。
分裝在鐵罐內的紅茶,同樣不能存放太久的時間。
而是需要,將它們視為快飲裝、短期裝,儘早喝完。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枝頭無花空嘆息!
《5》
紅茶的保存,有哪些細節要留意?
細節決定成敗。
存茶,亦是如此。
1.忌溼手取茶。
茶葉乾燥,防潮是首要大事。
很多人在吃了糕點,剝了水果後,忽然起了「泡茶喝」的興致。
然後直接開罐取茶,或者是隨意洗個手,在雙手還沒擦乾就直接接觸茶葉。
溼手取茶後,剩餘在罐內的茶,會面臨受潮威脅。
照此取茶習慣,時間一長,茶葉就容易存壞變味。
2.忌隨手將茶葉罐放茶桌
很多茶客,為了方便日常喝茶。
往往是直接將平時常喝的幾款茶,擺在茶桌旁。
但這樣一來,很容易讓紅茶受潮。
因為茶桌旁,平時飲燒水泡茶,冬日煮茶等。
周圍的空間內,經常性的水汽頻發,水霧瀰漫。
放在這樣的地方,空氣溼氣大,不利於防潮。
3.忌不同的茶葉直接混放
當一罐紅茶快喝到見底時,又在別處買了一點茶。
個別茶友會將新買來的茶,再放進茶葉罐裡。
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妥當。
不同的茶,擁有不同的香氣滋味。
將不同的紅茶,不加區分,直接混放,容易串味。
正山小種的松煙香,金駿眉似花似蜜似果的茶香,以及個別帶荔枝香的工夫紅茶……
風味不同的紅茶,一旦歸入到一罐之內,茶香不再純正。
到頭來,反而會影響存茶效果以及喝茶的風味體驗。
《6》
很多茶客,將茶葉罐當成了工藝品。
將其視為雅器和把玩之物。
一個存茶的罐子,要雅、趣、簡為上。
殊不知,茶葉罐本身的職責,是為了專門貯存茶葉而生。
不密封,不防潮,易跑氣的茶葉罐。
哪怕它的模樣再精緻,終歸只是擺設品。
不適合用於茶葉的存放。
畢竟,存茶這件事上,求「穩」為上。
只能當陳設品,不能為好茶提供充足保護的紫砂罐、陶瓷罐。
它們均不是紅茶儲存的良選。
良器配佳茗,這點本身沒有錯。
密封性好,避光又防潮,方方面面無可挑剔。
方才是適合存茶的「良器」!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