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老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幼犬咬人怎麼辦。其實這很正常,絕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這種甜蜜的煩惱。
兩三個月大的幼犬咬人就像是小朋友什麼都想摸一摸。何況很多一歲左右的小朋友也是一個樣子,見到什麼都想要往嘴裡塞。只不過狗狗沒有靈活的雙手,它們感知新鮮事物的方式除了嗅聞就是啃咬。咬人和咬東西只是它們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
好奇是幼犬的天性。
等狗狗到了四五個月大就要開始換牙。這段時間它們的牙床會很癢,這時咬人和咬東西除了好奇外還多了一個磨牙的作用。
幼犬咬人很難避免,不過好消息是通常這只是幼年時期的特殊現象。就算什麼都不做,等狗狗成年後咬人的行為也會自然消失。
理解了幼犬咬人的行為邏輯,我們自然也就不會再有諸如「我一碰狗狗它就咬我是不是和我不親」一類的擔憂。恰恰相反,幼犬正是因為對我們感興趣所以才會想咬我們。既然做好了心理建設,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如何解決幼犬咬人的問題。
制止幼犬咬人的正確辦法是:讓它咬。
是不是聽起來很不科學?別急,正所謂「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且聽毛老師細細道來。
毛老師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制止幼犬咬人弊大於利。一方面這是在壓抑幼犬的天性;更重要的是幼犬時期是狗狗學習的關鍵時期。這期間需要教會狗狗控制咬人的力道,這樣狗狗成年後萬一受到刺激咬了人,也不會下重口把人咬傷。
這一課對大型犬(特別是烈性犬)尤為重要。否則一旦出現意外,可能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狗狗錯過了這一課,成年後很可能對自己的咬合力有多強缺乏概念,到那時一旦出現意外會很危險。試想一下一條從小就被禁止咬人的大型犬,如果哪天突然受到驚嚇或者刺激,下意識回頭來一口,而它又不知道自己的咬合力有多強,那結果會有多慘烈?所以在幼犬階段一定要給狗狗學習控制咬合力度的機會。
雖然我們允許狗狗咬人,但只限於輕輕咬,如果把人咬疼了還是要制止的。這樣狗狗才能從小學會控制下口的力度。
如果狗狗把我們咬疼了,我們可以用手彈它的鼻梁,告訴它不可以,狗狗會逐漸明白多大的力度我們可以接受。
狗狗咬人是幼犬時期特有的行為,長大了就不會了。很多家長很頭疼狗狗咬人,畢竟幼犬的乳牙還是很尖的,但是這段狗狗天真、好奇、充滿活力的時光是一段痛並快樂著的時光,也是段不可複製的時光。等狗狗長大後你一定會懷念這段回憶的。
所以,趁狗狗還小,好好珍惜吧。
很多家長在狗狗咬到自己時的下意識反應是趕緊躲開,殊不知這樣反倒更容易受傷。
當我們的手被狗狗咬到時,迅速把手收回來是本能反應。只不過在狗狗看來,這個迅速運動的物體就是它的玩具,而它要得到這個玩具必須比玩具更快。這時本來平靜的狗狗很有可能會突然跳起或者衝過來咬我們的手。給那幾顆小尖牙加上一個加速度,就很有可能會把我們咬傷。
不要低估幼犬在見到玩具時的興奮程度。
所以當狗狗咬你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躲閃,就讓它在原地咬好了。
狂犬病的可怕之處在於100%的致死率,不過幸運的是要感染狂犬病也沒那麼容易。
狂犬病通過患病動物的唾液傳播,所以家裡的幼犬如果一直沒出過門,或者沒有被外面的狗或其他動物咬傷過,是不會攜帶狂犬病毒的。既然不攜帶病毒,就算把人咬傷了自然也不會傳染給人。
幼犬如果接觸不到戶外其他動物,自然不會患狂犬病,更不會傳染給人。
另外,即使是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如果處於潛伏期,還沒有發病,唾液內也不含有狂犬病毒。而絕大部分被感染的動物都會在狂犬病發病後5天內死亡,幼犬甚至活不過2天。
因此家庭飼養的幼犬在主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傳染給主人狂犬病可以說是難於登天。如果您還是不放心,這裡有一篇毛老師之前寫過的關於狂犬病和「十日觀察法」的文章,可以參考閱讀:
病毒或許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永遠是人們的恐慌和偏見。這句話不僅適用於狂犬病毒,也同樣適用於現在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應對的策略早已有偉人給出了答案:「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這個思路非常明確:在現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普通人戰術上做到儘量不外出,外出做好防護,回家先消毒洗手就好;如果以上全部做到,被感染的機率是很低的,不需要過分恐慌,更不應該讓無辜的寵物成為恐慌情緒的犧牲品。
祝大家和家中的毛孩子們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