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我軍專門為一名志願軍犧牲戰士召開了追悼大會,會上人山人海,許多群眾聞訊前來弔唁,我軍戰士更是面色凝重,默默為其送行,就在追悼會接近尾聲之時,志願軍總部特意宣布為其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志願軍戰士生前卻未殺一人,那他是誰?為何一人未殺卻被追評為一級戰鬥英雄?
貟寶山,1930年生於河南安陽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年少時受生活所迫,僅靠放牛來維持生計,但他又始終不甘於現狀,極力想擺脫這種窘迫生活,機緣巧合下,經朋友介紹加入我軍,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貟寶山
初入部隊的他由於缺乏經驗,對戰鬥並不是很了解,所以一直沒有上前線,起初他是作為一名衛生員在戰後輔助醫生治療,許多人會認為只有上前線才是真正的英雄,但是貟寶山卻用實力證明了,在後方將傷員從死神手裡奪回來也同樣是英雄。
1950年韓戰爆發,貟寶山隨軍一路跨過鴨綠江勇敢入朝作戰,曾先後參加了前四次戰爭,經過夜以繼日的奮鬥一線,最終成功搶救了數百傷員,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軍的後顧之憂。
次年,貟寶山部又奉命攻打中山,起初,貟寶山是被安排至第二梯隊,隨時等待營救傷員,但是在等待中他愈發著急,他生怕身在前線的戰士們第一時間得不到救助,於是便跑去請示上級,要求跟隨主力上前線。
連長當時經過慎重考慮便答應了他,並叮囑他千萬要小心,可就在臨行前,貟寶山卻將自己的水壺裝滿了急救水,當時隨行的戰士都一臉詫異,其中一位戰士好奇地問:「前線那麼多急救水,你怎麼還裝?」
他一言未發,只是默默地背起水壺踏上徵途。
原來,在一次戰役中,一位炮班班長在危難時刻急需急救水保命,但是當時在場的衛生員卻無一人有剩餘,最終眾人眼睜睜看著這位老班長失去了性命,這對貟寶山打擊頗深,他當即發誓:「在之後的任何戰役中,一定要帶足急救水,以免造成更多無意義的犧牲。」
衝鋒號吹響,突擊隊在副連長的帶領下向敵軍發起猛烈進攻,當時炮火不斷,時不時就會被飛射而過的子彈中傷,貟寶山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四處奔波,救助傷員,而他攜帶的急救水確實發揮了大作用,使不少人因此保住了性命。
然而不料,不停穿梭在戰火中的貟寶山很快成了敵軍的目標,敵軍迅速加大火力,向貟寶山發起猛烈射擊,最終胳膊和大腿慘遭敵人擊中,身負重傷的他卻絲毫不理會傷口,依舊奔波在戰場上。
可是就在這時,二班戰士在接近山頂時慘遭敵人的圍攻,損傷極大,貟寶山聽說後火速前往救助二班的途中,情急之下,他數次抄近路爬向山頂,營救被敵軍困住的戰士們,面對周圍四射的子彈,他始終毫不畏懼,穿梭在敵軍的夾擊中。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時敵軍的機槍已經瞄準他們,突然敵軍的子彈隨即射入他的右腿,一時趴倒在地,可就在這時,他還是堅持將傷員背到安全地帶。
副連長見此狀況便連忙叫他下山休息,可是貟寶山卻始終不答應,無論周圍人怎麼勸說,他都始終堅守在陣地寸步不離。
這時,聽到山上傳來一聲巨響,二班爆破成功,隨著副連長的一聲令下,戰士們紛紛衝向山頂,緊接著敵軍的火力愈發兇猛,二班長不幸中彈倒地,看著眼前滿身鮮血的二班長,他頓時慌了神,趕忙拿出醫藥箱為其包紮,在纏繃帶時,手還不停哆嗦。
就在這時,身負重傷的他轉身吃力地拿出水壺,對二班長說:「這是急救水,你先喝點,我先躺會。」
二班長眼含熱淚接過水壺,一時間怔住了,原來他發現水壺已被子彈射穿,僅剩一點點水,於是轉頭將這點水倒進了貟寶山的嘴裡,可是貟寶山卻再也沒有醒過來,在炮火中永遠閉上了眼睛,年僅22歲,聽到貟寶山犧牲的消息後,軍中戰士紛紛落下了沉重的淚水。
貟寶山使用過的水壺
1952年,我軍專門為貟寶山隆重召開了追悼大會,大會最後,志願軍總部還為其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隨身攜帶的那個水壺,至今仍然陳列在軍事博物館裡供後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