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狼狽為奸一說,自古以來,人們與狼群就一直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廣闊的鄉村、草原、山區,還有大量的狼群生活,之後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狼群的生存空間被大規模壓縮,目前只有在高原以及內蒙草原區域有少量野生狼群生存,而它們與人類的競爭也就此停止。
在農業為主的時代,狗是人類與狼鬥爭的最好的夥伴,在六七十年代,據我外公講,那時候去外耕地,都要帶幾條忠心耿耿的大狗陪同,不然,耕地的牛或者驢等牲畜是不會出村的,因為經常會受到狼哨兵的騷擾。
通常情況下,只要不威脅狼群幼崽,不踏入狼群巢穴,狼群是不會集體攻擊的,山裡8生活在居民區附近的狼通常分散捕食小動物,並不會以人類和牲畜為食,因為那樣狼群同樣會遭受不小的損失,大部分情況下,狼群不進村,村狗入夜後也不會出村,相對保持安全距離。
除非在饑荒年月,如果遇見兇狠的頭狼,會帶領狼群衝擊狗群的阻擋,以巨大的損失換取牲畜來維繫群體的生存,通常這種情況最終都以狼群敗退告終。
然而,有一種情況會例外,記得外公講過一個故事,在解放前,村裡遭遇過一次狼災在長達一個冬季的時間裡,附近幾個村子牲畜幾乎損失殆盡,據說,那個狼群善於襲擊,經常使用聲東擊西的策略讓守衛狗群手忙腳亂,並且在數量佔優時候會果斷咬死小量狗群,並在支援到達之前撤退,久而久之,狗群損失巨大。
由於這群狼實在反常,太過狡猾,村裡的獵人因此懷疑狼群中有隻狽在出謀劃策,幾經觀察,終於在遠處的是狼群中看到了一隻特殊的狼,它前肢很短,經常趴在其他狼身上行走,並時常對狼王低聲吼叫,然後狼王再向其他狼發布命令,然而,由於獵槍距離有限,很難擊殺它,正在大家束手無策之時,外公帶來了自家的狗,它就是整個村裡的狗王,外公帶著狗王爬上了屋頂,指著遠處的狽讓狗王看清楚,隨後,村裡拿出了最好的羊尾巴讓狗王美餐一頓後,趁著夜色,狗王消失在了荒野裡。
第二天早上,狗王跌跌撞撞的回來了,隨之而來的是那隻奇怪的狽,它已經死了,狗王也奄奄一息,之後狼群遁入了深山,三天後,在夜色中,獨自跳下了懸崖,外公說,有靈性的狗都不會死在院子裡,大多會在最後幾天獨自離開。
從那以後,外公就知道什麼是「狽」了,狽其實就是一頭年老的老狼,這種狼一般體型瘦小,或有殘疾,在兇險的狼群中幾乎很難生存,但一旦活下來,說明它智商頗高,且與狼王關係莫逆,一般能在狼群中依靠計謀謀得地位,而配合強壯的狼王時,便會狼狽為奸,極為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