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狽為奸」啥意思?為什麼狼群有一隻狽就特別兇殘

2020-08-12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古有狼狽為奸一說,自古以來,人們與狼群就一直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廣闊的鄉村、草原、山區,還有大量的狼群生活,之後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狼群的生存空間被大規模壓縮,目前只有在高原以及內蒙草原區域有少量野生狼群生存,而它們與人類的競爭也就此停止。

在農業為主的時代,狗是人類與狼鬥爭的最好的夥伴,在六七十年代,據我外公講,那時候去外耕地,都要帶幾條忠心耿耿的大狗陪同,不然,耕地的牛或者驢等牲畜是不會出村的,因為經常會受到狼哨兵的騷擾。

通常情況下,只要不威脅狼群幼崽,不踏入狼群巢穴,狼群是不會集體攻擊的,山裡8生活在居民區附近的狼通常分散捕食小動物,並不會以人類和牲畜為食,因為那樣狼群同樣會遭受不小的損失,大部分情況下,狼群不進村,村狗入夜後也不會出村,相對保持安全距離。

除非在饑荒年月,如果遇見兇狠的頭狼,會帶領狼群衝擊狗群的阻擋,以巨大的損失換取牲畜來維繫群體的生存,通常這種情況最終都以狼群敗退告終。

然而,有一種情況會例外,記得外公講過一個故事,在解放前,村裡遭遇過一次狼災在長達一個冬季的時間裡,附近幾個村子牲畜幾乎損失殆盡,據說,那個狼群善於襲擊,經常使用聲東擊西的策略讓守衛狗群手忙腳亂,並且在數量佔優時候會果斷咬死小量狗群,並在支援到達之前撤退,久而久之,狗群損失巨大。

由於這群狼實在反常,太過狡猾,村裡的獵人因此懷疑狼群中有隻狽在出謀劃策,幾經觀察,終於在遠處的是狼群中看到了一隻特殊的狼,它前肢很短,經常趴在其他狼身上行走,並時常對狼王低聲吼叫,然後狼王再向其他狼發布命令,然而,由於獵槍距離有限,很難擊殺它,正在大家束手無策之時,外公帶來了自家的狗,它就是整個村裡的狗王,外公帶著狗王爬上了屋頂,指著遠處的狽讓狗王看清楚,隨後,村裡拿出了最好的羊尾巴讓狗王美餐一頓後,趁著夜色,狗王消失在了荒野裡。

第二天早上,狗王跌跌撞撞的回來了,隨之而來的是那隻奇怪的狽,它已經死了,狗王也奄奄一息,之後狼群遁入了深山,三天後,在夜色中,獨自跳下了懸崖,外公說,有靈性的狗都不會死在院子裡,大多會在最後幾天獨自離開。

從那以後,外公就知道什麼是「狽」了,狽其實就是一頭年老的老狼,這種狼一般體型瘦小,或有殘疾,在兇險的狼群中幾乎很難生存,但一旦活下來,說明它智商頗高,且與狼王關係莫逆,一般能在狼群中依靠計謀謀得地位,而配合強壯的狼王時,便會狼狽為奸,極為兇猛。

相關焦點

  • 「狼狽為奸」啥意思?為什麼有一隻狽的狼群特別兇殘
    古有狼狽為奸一說,自古以來,人們與狼群就一直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廣闊的鄉村、草原、山區,還有大量的狼群生活,之後伴隨著人口的大量增長,經濟的快速發展,狼群的生存空間被大規模壓縮,目前只有在高原以及內蒙草原區域有少量野生狼群生存,而它們與人類的競爭也就此停止。
  • 成語「狼狽為奸」,狼大家都認識,那麼狽是個啥玩意兒?存在嗎?
    引言眾所周知,狼是一種非常兇殘的動物,在全球範圍都曾廣泛分布。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城市的不斷擴張以及同天敵之間不斷的廝殺,狼的整體數量實際上每年都在遞減。在我國現在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狼了,他們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的草原和森林裡面。
  • 古人都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啥動物?
    「狼狽為奸」這個成語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意思就是相互勾結,聯手幹壞事,狼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即便沒有真正見過,但也有所耳聞,狼可以說是自然界進化最完美的肉食性生物。狼每個人都知道,那麼狽呢?狽是中國傳說當中的一種動物,犬屬,是狼的近親,狽從出生開始,前腿就特別短,無法自己走路,所以要趴在狼的身上,充當狼群的軍師,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當中記載: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在《康熙字典》中將「狽」解釋為: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
  • 人人都知「狼狽為奸」,狼都認識,狽到底是什麼動物?
    《本草綱目》:「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許多成語不僅有它表達的意思,還有它的典故。比如說大家可能聽過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葉公好龍是源自一個傳說,有一個姓葉的人他總和別人說他非常喜歡龍,而真正的龍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卻被嚇得一動不敢動。
  • 狼與狽:「狽」出生就有缺陷,連路都不會走,卻是整個狼群的軍師
    何為狼狽為奸?指的是壞人相互勾結做壞事,可今天我們不講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們來談談「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何物。在傳說故事中狽是狼與狐狸雜交,1000對中才可能生出一隻狽,而狽生下來就背負著整個狼群的命運。狽生來就有缺陷,正常的狼是前腳長,而狽是後腳長,這也導致了狽天生不能自己獨立行走,必須讓健壯的狼背著走。
  • 「狼狽為奸」,真有狽這一動物嗎?
    狼狽為奸,相信大家熊榮陰險狡詐的小團體時候會脫口而出的一個成語,但我們很清楚狼是一種什麼動物,如果不知道直接參考一般中華田園犬也能看個八九不離十!但狽是一種什麼動物,估計只能去古籍中參考了!狽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前腿特別短小,因此要和狼合作在狼背上快速奔走!但狽的智商極高,非常狡猾,狼群中有了狽作為軍師,想要與狼群對抗,即使是高明的獵人也束手無策!
  • 「狼狽為奸」中的狽,到底是什麼生物 ,看完你就知道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個成語似乎都有它所要表達的故事,可能是古人的見聞,也可能是對生活的藝術渲染。正如「狼狽為奸」這則成語,一直以來都有人對其廣泛討論,從字面意思來解讀:狽是一種前腿特別短的動物,它需要趴在狼身上來完成狩獵,後又用來比喻壞人勾結在一起幹壞事。
  • 「狼狽為奸」中的狽是什麼動物?自然界中有原型嗎?
    狼狽為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成語,它出自晚晴譴責小說家吳趼人撰寫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原文為: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痴男鴛鴦並命。這句話是用來諷刺當時豪紳與官府勾結魚肉百姓的現狀。在這個成語中有兩種動物狼和狽,其中,狼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種食肉動物,但是狽我們就非常的陌生了,而且在所有的動物中,也沒有一種叫「狽」的動物。那麼狽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呢?我們來看一下自然界中有沒有符合「狽」形象的一種動物。什麼是狽?
  • 狼狽為奸 狽是什麼?
    狼狽為奸是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一起幹壞事的兩個人。狼我們都知道。狼,或稱灰狼,哺乳綱犬科動物,分布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狼是現存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狼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頭顎尖形,顏面部長,嗅覺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發達。毛粗而長,爪粗而鈍。毛色隨產地而異,多毛色棕黃或灰黃色,略混黑色。棲息範圍廣,適應性很強,通常群體行動。
  • 成語「狼狽為奸」中的狽,指的是什麼生物?看完漲見識!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成語方面最有特色,會用不同的詞語來形容不同的人,比如「狼狽為奸」指的就是互相勾結幹壞事的人。相反「善解人意」指的則是很能體諒人,很能體貼人,學會換位思考的意思。從這兩個成語中的意思就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它能成為流傳數千年的文化。
  • 狼狽的「狽」究竟是什麼動物,能指揮狼群,自然界真的存在嗎
    「狽」作為一種動物,最早記載於西漢時期的《神異經》,相傳是奇人東方朔所著。文中說,「狽無前足,一雲前足短不能自行,附狼背而行,如水母之有蝦也。」意思是,狽沒有前腿,也有人說它前腿很短,只能趴在狼身上一起行動。為什麼狼願意和狽搭檔呢?《本草集解》中說,「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它擅長發現食物,或者獵物。
  • 狼狽為奸中的「狽」,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它真的存在嗎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狼狽為奸,意思就是兩個壞傢伙互相勾結幹壞事,意思雖然簡單,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狽這種動物到底是什麼。所以說狽應該是一種和狼關係相當緊密的動物,但在現實當中可以和狼一起行走的動物並不多,它們要麼是獨自行動,要麼就是和同類組成狼群。那麼是所有的狼都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有一種名為郊狼的狼,它們就會和一種生物達成類似於合作的關係,這種動物就是獾。
  • 狼狽為奸」,狼都認識,但是狽是啥玩意?你可能猜不到
    狼狽為奸,這個詞大家肯定都聽過,在傳統文化中,狼和狽是兩種動物,傳說中「狽」和狼是好朋友,但是「狽」的智商比狼更高,也可以說它是狼的軍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引《食物本草》中就說「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狼自然是我們熟知的野狼,但是有沒有想過這個「狽」到底是個啥物種?
  • 人們常說狼狽為奸,那麼「狽」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
    成語是非常美妙的組合,每一組成語都有自己的含義,而且很多成語都是有故事的。比如大家經常說的「狼狽為奸」,意思是兩個人勾搭在一起,做一些齷齪的事情,狼大家都知道,那麼「狽」是一種什麼動物呢?狽是一種犬類動物,是狼的近親,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狗一樣,不過狽的長相卻跟狼不同,狽的前腿特別短,類似於袋鼠一樣,所以在活動的時候,狽只能依靠著狼,爬到狼的身上才可以。
  • 人人都知「狼狽為奸」,狼都認識,狽到底是什麼動物?
    《本草綱目》:「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許多成語不僅有它表達的意思,還有它的典故。比如說大家可能聽過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葉公好龍是源自一個傳說,有一個姓葉的人他總和別人說他非常喜歡龍,而真正的龍到他面前的時候,他卻被嚇得一動不敢動。除了葉公好龍之外,還有很多成語都有它的意義所在。人人都知「狼狽為奸」,狼都認識,狽到底是什麼動物?
  • 人們總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那麼狽又是啥動物
    因為狼是兇猛的食肉動物,且具有群居性,所以古代一些好戰、勇猛的部落,特別是遊牧民族特別欣賞狼的血性和狼群的團聚力,就會把狼作為部落的圖騰,比如高車、烏孫等突厥部落,就將狼當成民族的信仰而要說起關於狼的成語,一定少不了一個「狼狽為奸」。人們就算沒有見過真的狼,但關於狼的影視資料和圖片卻見過不少,所以對狼並不陌生,可是對「狽」這種生物卻難免存有疑惑,「狽」是什麼生物?根本沒人能準確地說清楚。
  • 古人講「狼狽為奸」,那「狽」究卻是什麼動物?有何歷史淵源?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狼遍布於整個北半球,在國外大部分地區都散居著較為大型的狼群。隨著時間不斷發展,狼的數量正在急劇下降。這主要與天敵之間的廝殺,以及人類大面積捕獵,有非常大的關係。我國境內的狼群,主要分布於西北、內蒙古、東北、新疆大部分地區。但由於人類不斷侵佔森林和草原,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狼群的蹤跡了。
  • 俗話常說「狼狽為奸」,狼我們知道,那「狽」是什麼?
    "中國成語千千萬,不少成語都是兩個動物一起的,比如:雞飛狗跳、生龍活虎、以狸餌鼠、鷹揚虎視、牛頭馬面等等,大部分的動物大家都是熟悉的,或家禽、或野獸、或神物,那你知道「狼狽為奸」的「狽」,是什麼動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