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市中心醫院有這樣一個科室,他們一直致力於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對青少年患者呵護有加,不斷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他們專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為祖國的花朵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他們便是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
刻不容緩!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競爭意識的增強,人們承受的心理壓力在增加,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凸顯。「在前來求助的心理患者中,因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而休學、輟學的青少年患者竟佔到27.6%,這些孩子在遭受痛苦的同時,給家庭也帶了極大的壓力,實在是讓人痛心。」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孫寶民說,「關注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已成為心理、教育、社會學家非常重視的焦點問題。」
目前,許多人對看心理醫生還存在不少誤區,有些認為:「看心理科會被當成神經病,所以不敢來看病」。有些認為:「看心理科就是拉呱,做思想工作,不治病」。所以大部分人患病後,很少去看心理科,而是反覆求助於其他科室,由於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病情遷延,最終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還會產生其他疾病。
孫寶民介紹,青少年時期是心理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障礙及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家長、老師務必引起重視,發現問題後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不斷提高孩子控制情緒、解決問題、應對困難及挫折的能力。為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對於家長,也要注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
化雨春風!療愈青少年身心科室責無旁貸
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心理治療師李翠萍向記者分享了一個案例,有個高一的男生因為沒有力氣、「動不了」、頭疼、頭暈而休學一年,還因頭痛問題到濟南等地的醫院反覆檢查,三次住院未發現有器質上的病變。到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診斷為不典型的抑鬱,之後發展為躁鬱症,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聯合動力催眠,4次催眠之後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這個男生重返了校園,並且期末考試取得班級前十名的成績。「所以,我們必須擔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責任,前來就診的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治療,後果會很嚴重,也是我們的失職。」李翠萍說道。
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以最貼心的關懷解決了無數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問題。使其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科室的醫生們常說,每次看到那些青少年患者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看著孩子們因為心理問題飽受折磨,他們也非常痛心;所以一定要用最用心的關懷,找到癥結所在,解決孩子們的問題,讓每一個到科室接受治療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長,這是臨床心理科所有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正規治療!先進診療助力青少年茁壯成長
李翠萍還表示,青少年與成年人不同,他們的心理還不穩定,是不斷變化的,所以青少年會更加敏感,自我調節能力也相對較差,如果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採取對應措施,極易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心理門診治療的青少年患者每一個都是非常鮮明的例子,他們有的因學習壓力而厭學、有的因疫情期間自控力差沒學好而懼怕甚至拒絕上學,有的因思慮過多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有的極度關注外在形象而拒絕/害怕進食導致厭食症,有的一進校門就腹痛難忍……有些青少年出現一些問題不能及時有效解決,無法自我疏導,又得不到家長、老師的重視,逐漸演變為抑鬱,甚至更進一步悲觀厭世,導致自殺行為。「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接受心理疏導、治療。」李翠萍說。
臨床心理科針對出現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除了常規的藥物、物理治療外,心理治療也很重要。在心理治療中除了採用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短程焦點療法、意像對話技術治療法外,還會運用動力催眠來改善情緒、提升能力。李翠萍說,現在的青少年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太多了,他們最缺的不是「道理」,而是「做到」。家長和老師常用講道理的方式來溝通、指導,卻發現孩子們聽不進去或者聽了也做不到。所以採取動力催眠的方式可以不過多的講道理,直接催眠人的身體,也就是潛意識,用調整自主神經彈性的方式,達到治療焦慮、抑鬱情緒和各種軀體問題的效果。當一個人情緒改善、能力提升後自然整個狀態都會變化。李翠萍笑著說:對於做動力催眠的學生來說,「成績提升是副作用」。
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年門診量4萬多人次,治癒好轉率達90%以上,為廣大患者解除了心身痛苦,特別是為孩子們解除了痛苦,恢復了其正常的社會功能,拯救了即將面臨破裂的家庭,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成為助力泰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指路明燈。
臨床心理科簡介
科室成立於2003年,技術雄厚,設備先進,是泰安市唯一具有精神衛生專業醫師、心理治療師、心理測驗師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科室現有精神衛生專業高級職稱醫師4名,主治醫師1名,心理治療師2名,心理諮詢師2人,心理測驗師4名。擁有國際先進的心理測驗軟體(成人版、兒童版)、腦功能檢測儀、多導睡眠檢測儀、高級生物反饋治療儀,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睡眠治療儀等。
泰安市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診治範圍包括:睡眠障礙、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恐懼症、強迫症、雙相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酒精依賴、軀體化障礙等;治療與指導兒童、青少年的適應障礙、行為不良及情緒障礙;親子關係緊張;夫妻關係緊張、人際溝通障礙、戀愛婚姻受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