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都大學與牛津大學團隊合作,開發出能識別猩猩面部的AI,迄今為止已有十餘種動物能被識別。
研究小組以西非幾內亞的野生黑猩猩視頻錄像為研究對象,利用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一種名為「CNN」的面部識別深度學習技術,對幾內亞森林中23隻野生黑猩猩個體共約1000萬張面部圖像進行解析。
研究結果顯示,人工智慧技術對野生黑猩猩面部識別成功率達到92.5%,性別識別成功率達到96.2%。研究小組以此為基礎,成功解釋了長達14年的野生黑猩猩社會結構變化等,也分析了野生黑猩猩群體的社會網絡,諸如個體之間的親疏遠近關係。
研究小組稱,這次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野生動物)野外研究分析方法,同時對野生黑猩猩的社會變化有了多角度的新認識。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網絡版上。
動物也用上了面部識別
動物識別和人臉識別類似,通過採集檢測大量臉部數據,並對動物的各個臉部特徵進行深度學習,建立資料庫。
然而動物的種類不同,臉部識別的目的也不同。對於家畜來說,面部識別技術主要被用來大面積快速檢測年齡,體重等指標,以及攝入食物量、攝水量和行為模式等。甚至人們購買生雞肉時,可以通過APP了解雞的出生地,吃了什麼食物,它的一生走過多少步。
而對於野生動物來說,面部識別技術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監控跟蹤野生動物,並對野外個體進行長期研究。技術人員甚至可以在同一幀中檢測到偷獵者時發出警報,保護他們免受偷獵者的傷害。
在寵物上,這種技術則主要用來幫助主人尋找他們走失的寵物,同時也被運用在相機APP的濾鏡中。
動物也能人臉識別是不是以後裝一個貓咪面部解鎖系統,貓咪就可以安心出去玩了,回來對著屏幕瞄一下自己就開門進來了?想想還挺激動
*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