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臺灣自上世紀60年代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逐漸轉變經濟模式,形成出口導向型經濟,到上世紀90年代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在IT、半導體、電子工業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國臺灣省也被世界經濟組織認定為經濟發達地區。
2018年,臺灣省GDP總量折合人民幣為39001.04億元,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之後,全國排在第八位。2019年,臺灣省GDP總量折合人民幣為42180.68億元,又落後於福建,排在全國第九位。
在我國臺灣,人均GDP還是比較高的,臺灣人均GDP為17.88萬元,排在全國第一位,領先第二位北京1.46萬元。而臺灣省首府臺北人均GDP為臺灣各地最高,2018年有統計,臺北人均GDP為19.68萬元,僅僅落後深圳0.77萬元,全國城市排名居第二位。臺北人均GDP雖然居前,但與國內很多城市的人均GDP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我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受全世界矚目,特別是2019年我國GDP總量突破了100億大關,為100.66億。各省之間你超我趕,各市相互競爭,城市GDP排名每年都會有驚人變化。
臺北作為一個老牌國際一流城市比較我國其他地區發展建設的早,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一些城市得到了超常規的快速發展。現在,臺北已不能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比肩。2019年依據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工業等多個指標,深圳繼北京、上海、廣州、臺北和天津之後,成為我國第6個世界一線城市。而同年臺北的GDP總量約為5412億元,僅為廣州的1/4,在我國城市GDP中排名40名,沒有超過安徽和合肥。
臺北雖說是臺灣省的省會,僅有271平方公裡,和我國一些普通縣的面積差不多,因此它成為是我國面積最小的省會。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很多遊客來到臺灣,來到臺北。感覺現實中的臺北和印象中臺北,大不一樣。在臺北除了101大廈之外,幾乎看不到什麼超高層,代表現代大都市的建築,城市中主要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建築為主,道路不寬公共設施陳舊,夜晚主幹路兩側的建築也少有亮化,大陸的一個普通的縣城的城市化和現代感可能都要比這強不少。
這些年大陸地區發展的是太快了,很多人才有了對臺北印象與現實的落差。但我們要知道評價一個城市的標準不是簡單地看:建築的新舊、高低,道路的寬窄,綠化植被的精緻,豪車的多少,更要看經濟、技術、教育、產業、文化。臺北人禮貌,謝謝常常掛在嘴邊,外地人總是可以看到他們發自內心的笑臉。臺北的公共設施人性化,無障礙通道不會被人有意無意地擠佔。臺北的公交、地鐵不見得都很新,但車廂內少有喧譁,座位總是留給那些有需要的人。我們看到它的平凡,但也能看到它的氣象萬千。
圖摘自網絡,如有侵權主聯繫刪除,如有錯誤,歡迎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