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No.1城市臺北,比不了新一線,二線城市能排第幾?

2021-01-08 梵寶行

我國臺灣自上世紀60年代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逐漸轉變經濟模式,形成出口導向型經濟,到上世紀90年代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在IT、半導體、電子工業領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國臺灣省也被世界經濟組織認定為經濟發達地區。

2018年,臺灣省GDP總量折合人民幣為39001.04億元,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之後,全國排在第八位。2019年,臺灣省GDP總量折合人民幣為42180.68億元,又落後於福建,排在全國第九位。

在我國臺灣,人均GDP還是比較高的,臺灣人均GDP為17.88萬元,排在全國第一位,領先第二位北京1.46萬元。而臺灣省首府臺北人均GDP為臺灣各地最高,2018年有統計,臺北人均GDP為19.68萬元,僅僅落後深圳0.77萬元,全國城市排名居第二位。臺北人均GDP雖然居前,但與國內很多城市的人均GDP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我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受全世界矚目,特別是2019年我國GDP總量突破了100億大關,為100.66億。各省之間你超我趕,各市相互競爭,城市GDP排名每年都會有驚人變化。

臺北作為一個老牌國際一流城市比較我國其他地區發展建設的早,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一些城市得到了超常規的快速發展。現在,臺北已不能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比肩。2019年依據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工業等多個指標,深圳繼北京、上海、廣州、臺北和天津之後,成為我國第6個世界一線城市。而同年臺北的GDP總量約為5412億元,僅為廣州的1/4,在我國城市GDP中排名40名,沒有超過安徽和合肥。

臺北雖說是臺灣省的省會,僅有271平方公裡,和我國一些普通縣的面積差不多,因此它成為是我國面積最小的省會。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很多遊客來到臺灣,來到臺北。感覺現實中的臺北和印象中臺北,大不一樣。在臺北除了101大廈之外,幾乎看不到什麼超高層,代表現代大都市的建築,城市中主要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的建築為主,道路不寬公共設施陳舊,夜晚主幹路兩側的建築也少有亮化,大陸的一個普通的縣城的城市化和現代感可能都要比這強不少。

這些年大陸地區發展的是太快了,很多人才有了對臺北印象與現實的落差。但我們要知道評價一個城市的標準不是簡單地看:建築的新舊、高低,道路的寬窄,綠化植被的精緻,豪車的多少,更要看經濟、技術、教育、產業、文化。臺北人禮貌,謝謝常常掛在嘴邊,外地人總是可以看到他們發自內心的笑臉。臺北的公共設施人性化,無障礙通道不會被人有意無意地擠佔。臺北的公交、地鐵不見得都很新,但車廂內少有喧譁,座位總是留給那些有需要的人。我們看到它的平凡,但也能看到它的氣象萬千。

圖摘自網絡,如有侵權主聯繫刪除,如有錯誤,歡迎更正

相關焦點

  • 臺北市的經濟水平,相當於內地哪一座城市?
    大家都知道,臺灣省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一個省份的GDP總量就超過了大陸總量的40%以上(1990年臺灣省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臺灣省相當於大陸的43.8%),當時臺灣的一個市/縣(臺灣省市/縣是一樣的,與我們地級市下屬縣城不一樣),常常就與大陸一個省份的GDP總量不相上下。
  • 臺北市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42綜合實力與北上廣深香港並列一線城市
    臺北市總面積271.8平方公裡,雖然人口只有275萬人,但是卻是臺灣第一大城市,。2019年臺北地區生產總值5412.65億元人民幣,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42位,人均GDP19.682萬元人民幣。中國臺灣省行政區域而中國超萬億城市就有18個即將邁入萬億城市有7個,按照經濟總量來看臺北市在中國城市排名42位屬於二線末或者三線城市
  • 臺灣第一大城市——新北市,在國內的城市裡可以排到第幾位?
    說到寶島臺灣的城市,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臺北市與高雄市,但其實在臺灣,真正第一城並非這兩個城市,而是很多人所不熟悉的——新北市。新北市是臺灣省第一大城市,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全市下轄29個區,總面積205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0萬人,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折合約6946億人民幣(折合約最高992億美元),GDP總量以及人口均位居臺灣省首位。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是哪一個,相當於大陸的幾線城市?
    臺灣省是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在1990年,經濟總量佔比曾達到大陸的43%。如今隨著大陸的崛起和臺灣經濟的放緩,臺灣當年的地位不在。目前,臺灣最發達的城市為臺北市,論其經濟總量的話,相當於大陸的普通二線城市,但論其發展水平的話,卻可以比肩國際城市。
  • 作為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的城建和大陸一比怎麼樣,二線還是三線
    臺灣大家很熟悉,這裡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省,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很快,和香港、新加坡、中國等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居住在這裡的人,大多數都有較高的物質生活水平,今天我們來談談臺北,它曾經很輝煌,當然也有些失落,近幾年來,它曾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但現在感覺臺北落後,容易被內陸城市超越
  • 我國臺灣省的這個小城市,面積比香港還小,卻是亞洲一線城市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還不如香港大,但已成為世界一線城市。中國幅員遼闊,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中國也是一個大國,有許多城市可分,每個省的面積也各不相同,按省份,有大的省,也有小的省,這是因為每個城市的面積不同,每個城市的發展情況不同,中國最大的省會城市是哈爾濱,它的面積超過五萬平方公裡,比許多小國家都大,你知道中國最小的城市在哪裡?不在香港哦。
  • 如果把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放在大陸會是什麼水平?
    雖然說近年來臺灣經濟發展放緩了不少,但仍是亞洲最強經濟體之一,而隨著大陸的經濟的快速崛起,和臺灣已經拉開了越來越大的差距,那麼如果把臺灣最發達的城市,放到大陸會是什麼水平呢?目前,臺灣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就要屬臺灣省的省會城市臺北市,它是臺灣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以及旅遊中心,是臺灣省第二大城市。
  • 2020世界城市排名:香港排第3,中國大批城市進榜
    就近,世界評級機構GaWC發布了2020年世界城市排名,GaWC是現在世界上公認城市評級中最權威機構。2020年在全球300多個主要城市中,中國共有19個城市進入「世界一二線」城市。比過去的排名都要高,數量上排在美國之後,位列第二。
  • 東北「退避三舍」的城市,5年入選新一線,經濟卻被二線城市甩開
    這個城市是東北瀋陽,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幾年前,國內著名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實力發達,北上廣這些城市不亞於影響力落後於產業變形,瀋陽的gdp出現負面形勢,在很多新一線城市,瀋陽的經濟實力很強。瀋陽在包括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中,而且是東北地區唯一寶座的新一線城市,其經濟實力不充分,據統計,該城市gdp約6600元左右人均gdp7.3萬元左右,其實很高,經濟總量也是新一線城市沙gdp的一半 與成都杭州青島南京等城市相比,該省和大連東北地區的高,還有兩個省會的gdp,曾經是備受矚目的工業基地,但現在它已經輝煌。
  • 臺灣「最大城市」臺北,城市建設在大陸是什麼水平,二線還是三線
    曾經在很多人眼裡,臺北非常神秘,又有吸引力,內地人都想去臺灣看看,現在兩岸開放多年,去臺灣已經不再困難了,源源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增添了很多活力,這些城市又有什麼變化呢?臺北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面積271平方公裡,人口270萬,是臺灣的經濟文化中心,是臺灣知名集團、企業、銀行的總部所在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臺灣一直名列第一。
  • 二線城市排名出爐,北方2個城市成大亮點,逆勢上揚成功晉級二線
    每次說到我國城市劃線分級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等,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樣排名不能準確反應城市的實力,其中這種看法也是有點偏頗!按照慣例,二線城市依舊是30個城市,但是今年的二線城市排名發生的變化大,我們首先其中變化最大的上榜和退榜。2020年,二線城市排名變化最大的首先是合肥和佛山兩市成功晉級為新一線城市,實現了質的飛躍;而與此同時,寧波和昆明兩個城市則由新一線城市降級為二線城市。另外,19年的二線城市海口和揚州後退至三線城市行列,而保定和廊坊兩個普通地級市則晉級為二線城市。
  • 2020年二線城市排名出爐,寧波位居榜首,昆明緊隨其後
    我國一共337個地級以上城市,這些城市之間,因為地域和發展模式的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也相差很大。根據各個城市的綜合實力,這些城市被劃分為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五線城市。目前我國一線城市一共有4個,新一線城市一共有15個,這19個城市都是我國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經濟非常發達。
  • 國家統計局:4個一線城市、31個二線城市房價環比漲幅均回落
    具體來看,4個一線城市、31個二線城市環比漲幅均回落,35個三線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有所回落,二手住宅價格漲幅持平。初步測算,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3%、0.5%、0.6%和0.4%。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經濟在大陸算什麼水平?看完就知道差距了
    我國城市數量多,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發展情況和經濟水平,其中經濟發展最好的當然是四個一線城市,它們是我國城市的實力代表,帶動了國內各大城市的發展,但是今天要說的不是我國大陸城市,而是臺灣省最發達的城市,你知道這個臺灣最強的城市相當於內地的什麼水平嗎?
  • 臺灣省6個「直轄市」與我國內陸城市對比分別排在什麼位置?
    臺灣省人口約2360萬,超過70%集中在臺灣島西部的5大都會區,其中以臺北市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大多數人都以為臺北是臺灣經濟第一大城市,然而臺灣經濟第一市其實是新北市2019年GDP總量6946億位居臺灣第一,排在第二至第六位的城市分別是臺北市6170億、臺中市4870億、高雄市4470億、桃園市3875億、臺南市2852億。那麼新北市與我國內地城市對比排在什麼位置呢?
  • 臺北:中國面積最小的省會,北京是它的60倍,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說到省會城市,大家肯定都會聯想到,這個城市肯定是這個省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事實上卻是如此,所以省會一般都是這個省的模範城市,並且還會是當地政治經濟文化還有交通的發展中心。在未來還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說不定可能會成為直轄市。
  • 河南是重要交通樞紐,鄭州是新一線城市,但為啥沒有二線城市呢?
    河南省共有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市, 新的一線城市是鄭州,二線城市是洛陽、商丘、信陽、南陽、徐昌、新鄉、駐馬店,四線城市是開封、安陽、周口、平頂山、焦作、濮陽、漯河,五線城市是三門峽。鄭州是河南省省會,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是道路、鐵路、航空、通信兼備的交通網絡系統,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對鄭州經濟提供了持續動力,鄭州市GDP總量達到9130億,鄭州成為中原經濟區核心腹地輻射周邊的許多省市。
  • 2020年世界級城市名冊發布:廣州超越臺北 深圳排名持續上升
    近日,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發布了2020年世界級城市名冊。排名前50的一線城市中,中國一共有6個,分別是香港、上海、北京、臺北、廣州、深圳。具體排名方面,與2018年的名冊相比,上海的排名超過了北京,廣州的排名則超過了臺北,深圳的排名上升幅度較大,由55位升至46位。
  • 對比二線城市名單,洛陽是否有機會晉級為二線城市?
    中國的城市分級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等的劃分方法,其實是民間分法,非官方發布的正式叫法。源於第一財經。但是分級方法民間認可度極高,並且成為各種經濟活動經常引用歸類的城市劃分方法。如地位非常穩固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除了四大一線城市,還有新一線城市到五線城市的五個層次。
  • 臺灣最發達的城市臺北,相當於大陸幾線城市?遊客:意料之外
    自古以來,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臺灣以前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充分了解它的經濟水平,臺灣發展最好的城市是臺北,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城市,在臺灣就像「大哥」一樣存在。以前臺灣對大陸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大部分是因為臺灣的娛樂產業發展得很好,就編制自己來說,以前喜歡看流行的臺灣電視劇,聽臺灣的流行歌曲,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對臺灣的好奇感很深,放假時,編輯去了臺灣最大的城市臺北,從建築上看,可能是因為臺灣發展得早,高層建築基本上建於80、90年代,到目前為止看起來都很舊,如果要和我們大陸一線城市的整個城市相貌相比,肯定是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