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長尾山雀科(學名:Aegithalidae)是鳥綱雀形目的一科,分布於北半球的森林地帶
根據謝菲爾德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長尾山雀能夠通過叫聲來區分近親和非家族的同類成員,從而積極的避免不利於種群延續的「近親繁殖」,這一發現大大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禽獸」不懂「倫常」的認識。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近親交配的動物其繁殖成功率一般較低,即便繁殖成功,其後代的存活率也會很低,因此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它們都是希望避免近親繁殖的。但是,絕大部分動物中的較為年輕的個體並不會離開出生地到很遠的地方去生存,所以,有些或強或弱的血緣關係的「親戚」往往會成為這些年輕動物的潛在配偶,這大大增加了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近親繁殖的風險。
圖 2 長尾山雀成年個體的親屬會幫助撫育幼崽
長尾山雀也正是這樣一種動物,它們通常都會在離家(也就是出生地)很近的地方繁殖,這使得其「親戚」之間能夠互相幫助撫養幼鳥,從而提升了幼崽的存活率。但是生物學家不由得就產生了好奇,難道這種社群生存方式不會帶來更嚴重的「亂倫」風險嗎?難道不會降低其後代的繁殖成功率嗎?於是謝菲爾德大學動植物科學系的艾米·李岱爾博士領導了本文所說的此項研究,該研究發現:儘管長尾山雀確實存在巨大的近親繁殖風險,但是每年春天,「近親」長尾山雀都會在交配時期相互避開。
圖 3 坐在巢中的長尾山雀
原來,長尾山雀會使用獨特的叫聲來辨認近親,通過這種「聲學辨認」長尾山雀不僅能夠實現規避近親繁殖,同時也會主動幫助「近親」撫養後代。
李岱爾博士表示,她們的研究團隊記錄了許多對長尾山雀雌性和雄性的叫聲,發現繁殖對的叫聲遠不如近親對的叫聲那麼相似。相反,繁殖對的叫聲相似性與遠親或者無親緣關係的長尾山雀叫聲相似。
長尾山雀會在巢中與兄弟姐妹一起向父母學習叫聲,所以親緣關係很近的長尾山雀,其叫聲的相似度是非常高的,同時,這種叫聲的相似程度也以此可以作為成年後親密關係建立的「可靠指標」。李岱爾博士的這項研究揭示了長尾山雀避免有害的近親繁殖以及親屬合作獲利的潛在機制。
圖 4 一群長尾山雀幼崽正在「賣萌」
或者有讀者朋友們會問,這種研究對我們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到底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問題可以有多方面的解釋,其實最直觀的一方面就是通過這種研究,我們可以加深對這個客觀存在的世界的認識,提升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能力,從而從根源上解決目前我們正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