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曼貓( Birman)
這種極其有名的貓不僅有著自己神秘的歷史,還有著結實的身體,「踏雪」的腳丫以及藍色的大眼睛。儘管它們絲一樣的毛髮並不像波斯貓那樣厚實,也不容易粘在一起,但仍然需要每天梳理。在20世紀40年代,這種貓幾乎要滅絕了,好在法國還剩下一對。這些貓與其他貓的雜交延續了這個品種。不僅如此,這種方式還擴大了基因庫,並引入了多種重點色。由於所有的貓的基因庫都很小,近親交配就會帶來很多遺傳問題(hereditary problems)。這種貓身上的遺傳問題是溼疹和神經失調。
輪廓
看看這隻紅重點色貓,伯曼貓的輪廓看上去顯得很強壯,有些輕微的傾斜,但是沒有明確的鼻吻端。下巴從鼻子開始有些變尖,但是也並不是短下巴。
臉
從這隻藍重點色貓可以看出,它有一張完滿的面具,從鼻子延伸到前額,連著兩隻耳朵。整個面具都是均勻濃密的純色,而且鼻尖的皮膚應該也要和毛色吻合。
海豹重點色
這些顏色的貓可以稱得上是傳統經典的伯曼貓了:腳上有白色的「手套」,金色的身體上是深棕色的重點色塊,還有一雙藍色的眼睛。長久以來,只有海豹色及其淺色的藍色形態可以被接受。
淡紫重點色
與巧克力色一樣,它也是最先被接受的「新」毛色之一。重點色部分必須是粉色偏灰的,以配合鼻子上的膚色,而身體則是暖木蘭色。
品種歷史 根據傳說,伯曼貓是一群仰光寺院貓的後代,它來自一隻名叫Sita的懷孕母貓(由August Pavie於199年帶到法國)神話將伯曼貓和一隻叫做Sinh的白貓聯繫在了一起,傳說那隻白貓住在一座供奉Tsun-Kyan-se女神(有著藍寶石眼睛的金色女神)的寺院裡。當寺廟遭到攻擊的時候,Sinh霎時披上了女神的色彩,激勵著僧侶們擊退了敵人。這種貓起源於緬甸,並有可能是暹羅貓的遠親,畢竟它們看上去有著極為相似的圖案。不過,也有一個不怎麼浪漫的說法認為:伯曼貓是法國培育者們在創造喜瑪拉雅波斯貓的同時培育出來的。
藍虎斑重點色
虎斑圖案很早就加入了伯曼貓的重點色範圍,而現在它們在各種毛色裡都會出現。虎斑重點色應該表現出清晰的紋路、更明快的感覺、帶斑紋的臉頰、條紋的腿以及環狀紋的尾巴。
海豹玳瑁重點色
想要得到一個好的玳瑁重點色貓也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儘管那些圖案不一定要完全均勻,而且臉上也不一定有白斑,但每一塊重點色都必須表現出幾種顏色的完美混合,而遍布全身的淺漸變色也必須有輕微的不均勻分布。
奶油重點色
與紅色重點色同為最近新增到伯曼貓中的顏色。這是一種年輕的貓,它們成熟時面具會覆蓋整個面部。在這兩種顏色的貓身上出現虎斑紋並不是什麼嚴重的錯誤。
暹羅貓(Siamese)
這應該是全世界最容易被立即辨認的貓了吧?暹羅貓同時又是一種有著很多爭議的品種。早先的貓經常會出現鬥雞眼和扭結的尾巴而早期的品種標準甚至也要求有這些特徵(還有腿要「有些短」)自那時起,選擇培育讓這種貓有了很可觀的變化。儘管鬥雞眼和扭結的尾巴現在已經少見多了,但它們的體形仍然是存在爭論的話題gCF要求暹羅貓必須有苗條的身體、細長的腿、長腦袋、吊梢眼以及漂亮的吻部;而在北美,這種要求被更加極致化了。不管怎麼說,所有的暹羅貓都以它們合群和饒舌的天性而聞名。
藍重點色
關於藍重點色暹羅貓的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1903年。泰國的另一種藍色的名貓——科拉特貓,很可能那些淡化毛色的基因是隨著這些泰國貓一同來到了西方,而不是到達西方後才被引入的。重點色暹羅貓身上的藍色要比純色被毛的那種藍色淺一些。
巧克力重點色
直到20世紀50年代,這種有著巧克力牛奶色色點的貓才被英國接受。這種重點色有可能是隱性遺傳的,深巧克力重點色可以被看作海豹重點色。
品種歷史 暹羅貓起源於500年前發生在亞洲的一次基因突變,這次突變事實上還十分廣泛。18世紀晚期,自然學家 Pallas曾說起在中亞見過一隻有著白色身體,黑色耳朵、尾巴和腳的貓。在泰國,這些貓受到了僧侶和皇家的尊崇。1871年,它們來到了西方,並在英國的貓展上閃亮登場。起初,暹羅貓還包括純色的貓,不過現在純色的貓都被歸入了東方短毛貓(稍後會在其他文章上介紹,敬請期待喔!)。對這個品種的熱潮曾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一個高峰,而此後的數量減少則被歸咎於:培育出了過多的「極品長相」。
淡紫重點色
1896年,一隻可憐的貓在貓展上被取消了資格,理由是「不夠藍」,因為有些貓展只接受藍重點色的暹羅貓。儘管並不能絕對確定,但這隻貓很有可能就是未被承認的淡紫重點色貓。美國的標準要求這種貓的身體是白色的,而英國的標準則允許輕微的漸變色。
暹羅貓的頭部
儘管頭部很長,兩耳之間也應該有適當的距離,向前慢慢變尖,形成一個細細的吻部。從這個輪廓來看,它們有一個直鼻子,只在眼平位置有輕微變化。
海豹重點色
作為最經典的顏色,暹羅貓經常以這個形象出現在電影、廣告和卡通片裡。一般而言,這種顏色應該是黑色,只是在羅貓的重點色基因作用下,會轉變為海豹棕色。有個期,這是唯一被人們接受的暹羅貓,儘管也有別的顏色,但都被當作了「其他變種」;而且對於它們長什麼樣也沒有明確的記錄。對於一些人而言,只有這個顏色的暹羅貓才是「真正的」暹羅貓。
暹羅貓的新毛色(Newer Siamese Colours)
新的顏色和條紋為暹羅貓原有的4種顏色做了新的補充。這些重點色貓有兩個名字:在英國和歐洲大陸,所有的顏色都被歸為暹羅貓,甚至重點色的東方短毛貓也被註冊為暹羅貓,在北美,TICA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而CFA只接受黑色底的品種為暹羅貓,而將其他的稱為重點色短毛貓。
藍玳瑁重點色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第一批異型雜交的暹羅貓中,有一隻貓生出了一隻瑁色的小貓。紅色基因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導致玳瑁重點色的產生。它們的每一個色點都應該表現出顏色的混合,即便是在足墊上。
奶油重點色
20世紀30年代,與紅虎斑波斯貓富有爭議的雜交為暹羅貓帶來了這種基因。到了60年代中期,它們獲得了人們的普遍認可。
紅斑紋重點色
所有重點色的斑紋版現在已基本上都獲得了認可。所有的斑紋色,尤其是紅色和奶油色的貓,腿上的毛色總是要比純重點色的毛色淡一些。斑紋色貓身上的漸變色會比純重點色貓少一些,但應該都圍繞著斑紋圖案。
肉桂重點色
肉桂重點色是最新的毛色之一。它們的身體呈象牙色,而色點則是肉桂棕色。和巧克力重點色、焦糖重點色一樣,它們腿上的毛色要比其他重點色的淡一些。
巧克力斑紋重點色
自從20世紀初起,人們就已經認識了斑紋重點色,但這種顏色通常都被忽略了。1961年,一窩海豹重點色貓在英國展出,沒想到在幾年後,它們引起了人們新的興趣,並開始了積極的培育活動,甚至獲得了認可。在北美,這些貓被稱為山貓重點色貓。
淡黃褐重點色
這又是一種很新的毛色,屬於肉桂色的淡化版本。標準需要的是那種有著木蘭色身體、帶「玫瑰色蘑菇」色點的貓。正如其他淡色的貓一樣,它們腿部的毛色要比面具和尾巴上的顏色淺一些。
淡紫斑紋重點色
所有的色點都應該表現出斑紋式的花紋,但不應該遍布全身;尤其是它們額前的皺紋,不能蔓延到頭部別的地方去。淡紫斑紋重點色貓有著木蘭色的底色和灰粉紅的花紋,還配著淡紫丁香色或粉色的鼻尖和足墊。
看完介紹後你們更喜歡哪一種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