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島》講述了20年後的未來社會,狗狗的數量激增,加上犬流感肆虐,市長小林和他的幕僚發布了一道政令,將一座垃圾島變成「犬之島」,把所有狗都放逐到島上。一個12歲的小男孩小林阿塔裡為了尋回愛犬「點點」,獨自飛向這座犬之島。在那座島上,君主、首領、老闆、公爵、國王五隻狗狗受夠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小男孩得到這五隻狗狗的支持和保護,躲避日本當局的追蹤。
《犬之島》是韋斯.安德森導演第一部在國內上映的電影,欠下電影票的強迫症患者們可以去彌補一下了。全片以狗的視角切入,以狗為第一人稱敘事,看似是一部通俗易懂講述人與狗之間不可割捨的情感的動畫電影,但實際上正在潛移默化的暗示著我們的社會人際關係,甚至片中有些隱喻意義強烈的表現。
影片重新定義了人與狗之間的關係——不再是傳統的主人和寵物間的關係,而是相互「馴服」,彼此守護。養子與點點之間的彼此守護,養子和「首領」這個桀驁不馴的流浪狗之間的「馴服」。它表現的是,無論是否有血緣關係,經過漫長的相處,彼此都能成為最溫暖的的依靠。 在我們的印象中,狗狗是忠誠的象徵。但在《犬之島》中,狗狗不再是盲從的忠誠,它們也會因為自己的家庭而選擇退出,並把這份忠誠的使命感延續下去。
片中狗狗們就像是英國女王在加封爵位一樣,把和主人的關係設定成是平等而獨立的。 我愛你,我願意守護你,但我並不為此而失去自我。
該片是一部純手工的定格動畫,該片的幕後製作花費了25位動畫師以及10位動畫助手的通力合作。在電影中看到的一個舉杯喝水的動作,都可能耗費了製作人員們相當長時間的操作,他們幾乎是一幀一幀地來改變主角們的形態,既耗時又耗力。 尤其配音部分,是先讓配音演員念臺詞,後再根據臺詞的變化,改變狗狗們的嘴型。看似只要符合人物形態就可以了,但安德森卻說,只有經驗豐富的動畫師,才能真正明白怎樣讓這些木偶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