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
您還記得兒時傳唱的童謠嗎
童謠,陪伴我們
走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
相信這些兒歌至今仍縈繞在您心頭
在北京,有不少極富京城色彩的童謠
其中一些傳唱至今
北京童謠表現了各時期
北京的城市性格和北京人的思想感情
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
文旅君帶您回憶
記憶中的老北京童謠
國家級非遺·北京童謠
北京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曾出現了大量的童謠,在民間兒童中傳唱。北京童謠有頂針格、串話、繞口令、謠諺格、搖籃曲、謎語格、連鎖調、數數歌、問答歌、排比格等十種表現形式,形式簡短、音節和諧、詼諧幽默。
北京童謠體現了優秀的民族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富有情趣的繞口令式童謠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仙女來摘果,七隻籃子手中提。七種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慄子、梨。」
「小耗子,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裡咕嚕滾下來。」
「小板凳四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給奶奶煮碗面,奶奶嫌我沒擱油,我給奶奶磕仨頭。」
富有情趣的繞口令式童謠,內容貼近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既訓練了兒童發音,又練習了數數,是適合兒童傳唱的歌謠形式之一。
充滿活力的遊戲童謠
「小皮球,香蕉梨,馬蓮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這是一支跳皮筋時常用的童謠,一直要「九八九九一百一」。跳皮筋的過程是由兩個人抻著皮筋,一個人跳,一關一關過,一共九關。第一關皮筋套在腿肚上,一關要比一關高,直到最後一關,皮筋要舉過頭頂。跳皮筋的女孩們手腳配合,一邊唱,一邊跳,載歌載舞,非常活潑。
偏把事物往反了說的顛倒歌謠
「吃牛奶,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出門碰見人咬狗,拿起狗來砍磚頭,又怕磚頭咬了手。」
這首童謠幽默詼諧,在男孩子中間流傳較廣。
訓練思維和語言能力的連珠體童謠
「誰跟我玩兒,打火鐮兒。火鐮花兒,賣甜瓜。甜瓜苦,賣豆腐。豆腐爛,攤雞蛋。雞蛋雞蛋磕磕,裡邊坐個哥哥。哥哥出來買菜,裡邊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燒香,裡邊坐個姑娘。姑娘出來點燈,燒了鼻子眼睛。」
這首童謠將前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逐句相連,獨具特色,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十分有益。
最快樂的童謠過大年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這首家喻戶曉的童謠,每年春節前伴隨孩子們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迴響在四九城,形象生動地概括了人們過大年的傳統習俗。
北京童謠
這種反映孩子們童真童趣
對無數人的成長
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學樣式
正逐漸淡出孩子們的生活
我們應著手保護、傳承、發展
北京童謠這一民族瑰寶
使之更好地為少年兒童的成長服務
您還記得哪些兒歌
在文末「寫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來源:首都之窗 北京日報 中國非物質遺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