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以下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
其中焦慮症又可以分為: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你是否莫名其妙心煩不安,伴有心悸、心臟部位不舒服,莫名其妙靜坐不能,甚至有抽動,有些人還會表現出汗,手心出汗、腳心出汗,上述這些都是焦慮症的表現。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的焦慮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十年間增漲近3倍。80%~90%的焦慮症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住房、工作、婚姻成為引起人們焦慮的主要誘因。
而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都市的很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焦慮症。但有很多人知道焦慮症,但並不知道其症狀表現,更不要說是否知道自己患上焦慮症了。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幫助大家進行判斷,進而進行治療。文章主要有兩部分:
焦慮症的表現症狀如何緩解焦慮症
如果得了焦慮症,會出現哪些症狀表現呢 ?
1.病理性焦慮情緒
持續性或發作性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害怕、緊張和不安。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發瘋"。多數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
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焦慮症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注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2.軀體不適症狀
常為早期症狀。在疾病進展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症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嚴重和頑固。
絕大多數焦慮症病人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陣發性潮紅或冷感,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恐懼、暈厥發作等。
3.過度擔心
「工資晚兩天發?公司要倒閉了??我失業了家裡老少怎麼辦!工作完不成怎麼辦?」過度擔心是焦慮症的典型症狀,表現為對可能發生的不幸事件過度擔心,或沒有原因就提心弔膽。
4.瀕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幾乎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有的有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當你一旦確診為焦慮症,該如何治療緩解呢?在這裡有6種方法:
1、自我放鬆
要學會從緊張焦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最害怕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然後想像著自己要怎樣去面對,從而自始至終得去感受自己擔心的那些事情發生時自己的感覺。
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焦慮的情緒有所緩解,情況好的話,會慢慢忘記這些擔心的事情,從而使焦慮症得到控制。
2.增加自信心
缺乏自信,是焦慮症患者的主要心態之一。患者總是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增加憂慮、緊張和恐懼。
所以患者首先要意識到,必須給自己自信心,要相信自己,這樣才能減少自卑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信一些,焦慮的程度就會降低一點。
3.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入睡時間長,容易從夢中嚇醒,這個時候就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比如可以看自己不喜歡的書,或者是看乏味的電影。當人在不喜歡的東西面前,是很容易產生疲倦感的。
4.自我刺激
在發病時,患者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發抖出汗等等,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找一本有趣的搞笑的,能吸引人的書來讀,或者是看喜歡的電影,還可以做做家務,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患者的適應能力。
5.適當運動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適當的做些運動,例如遊泳就是一個釋放壓力非常好的運動,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多交往些朋友,空閒時出去旅旅遊。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控制焦慮症,而不是被焦慮所掌控。
6.去正規醫院治療
如果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自己的問題的話,我建議您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除此之外,對於焦慮症的治療,可以建立平等心,改變與想法的關係,增加心理彈性,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