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幼兒,他們會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產生濃厚的興趣,什麼東西都想去摸一摸、嘗一嘗。可大多數時候,他們並不懂得如何去規避事物潛在的風險,作為父母,如果忽視了這些安全問題,可能會造成孩子發生危險。
1歲孩子吃進502膠水 媽媽的處理方式讓醫生都點讚
小紅是一位全職媽媽,女兒妞妞剛滿一歲,正是才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妞妞總是喜歡邁著「不甚穩當」的步伐,在家裡「翻箱倒櫃」,對什麼事物都很新奇。
可最近妞妞的舉動卻讓小紅很煩惱,妞妞看到任何東西都喜歡往嘴裡放,不論是玩具還是生活用品,妞妞都吃得「津津有味」。
經過了解,小紅才知道,妞妞正處於「口欲期」,這是她感知世界、探索環境的方式。作為開明的媽媽,小紅也沒去阻止。
這天,小紅給了妞妞一個新玩具,讓妞妞自己玩兒,她去準備晚飯。突然,在廚房的小紅聽見了妞妞撕心裂肺的哭聲。小紅趕緊跑過去,只見妞妞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家裡的502膠水給翻了出來,還用牙齒咬破了瓶身,膠水溢滿了妞妞的嘴!
小紅趕緊用清水給妞妞漱口,並用溼毛巾把妞妞嘴上的膠水擦掉。經過一番緊急處理之後,小紅帶著妞妞去了醫院。
當醫生看到妞妞的情況時,也被嚇壞了,忙對妞妞嘴裡剩餘的膠水進行了處理。不幸中的萬幸,小紅對妞妞的緊急處理方式非常正確,妞妞並沒有把膠水吞咽進去,膠水也沒有把妞妞的口腔黏住。但膠水附著在牙齦和牙齒上,還是造成了輕微的腐蝕。
醫生對妞妞進行治療後,對小紅的處理方式表示讚揚,醫生都佩服小紅在如此緊要危急關頭還能鎮定自如做出緊急處理。但醫生也嚴肅指出,下次一定要避免孩子接觸到這類危險的物品,畢竟不是每次都能這麼「幸運」!
近年來,兒童發生意外的新聞屢見不鮮,讓人痛心疾首。不少父母認為,兒童發生意外的地點大多在戶外,事實真的如此嗎?根據調查顯示,超多6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家中。
所以,作為家長,在家裡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非常重要,這能夠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
家 中的哪些地方存在著安全隱患呢?
1、高層住宅的窗戶與陽臺
兒童從家中墜亡的事件並不少見,而很多父母依然不引起重視,認為自己不會把孩子單獨留在家裡。其實有很多兒童高空墜落事件,是在家裡有家長的情況下發生的。家長再怎麼小心,也不可能時刻看著好動的孩子。
建議父母不要在窗戶或陽臺旁邊放置桌椅、箱子等可供攀爬的物品,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為窗戶或陽臺安裝上安全防護欄,能有效減少孩子發生高空墜落的機率。
2、玩具裡的細小零件
處於口欲期的孩子見著什麼都要「嘗一嘗」,而接觸最多的玩具就可能成為危險對象,一旦孩子把玩具上的細小零件吞進去,極可能造成窒息。
父母在給孩子挑選玩具時,一是要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這樣的玩具設計上更安全合理;二是避免挑選有可能讓孩子誤食的小玩具;三是定期對玩具進行檢查,如有損壞,及時丟棄。
3、容易破碎的擺件,家具堅硬的稜角
孩子比較好動,特別是學步期的寶寶,走路還不穩當,如果碰倒易碎的物品,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孩子摔跤時腦袋碰到了家具的尖角,是很容易發生顱內出血的,嚴重時可致命。
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的活動範圍內擺放易碎的物品,除此以外,可以為家具安裝防撞條,保證寶寶的安全。
4、藥品和化學物品
如果孩子誤食了成人的藥品或者是化學物品,如洗潔精、消毒劑、膠水等,是十分容易造成生命危險的。所以家裡的這些東西一定要擺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因為「圖方便」而隨意放置,否則就是把寶寶置於危險之中。
5、電線插座
孩子有一段「見孔就鑽」的敏感期,插座上的小孔是他們「喜愛的對象」,如果孩子把手指或一些會導電的東西伸進去,可能導致觸電。所以家長要儘量把插座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或者給插座裝上安全鎖,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
6、刀具等鋒利的物品
容易割傷寶寶的物品都應儘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到,即使孩子學習使用剪刀等,也要在父母的幫助和監督下使用,以免造成意外。
家裡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父母們一定要為孩子準備的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保證孩子平安長大。
家裡還有哪些安全隱患?怎麼去預防意外的產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