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漫畫學詩詞欄目想和孩子們分享一首《小池》。
首先想特別感謝咱們熱心的讀者,提醒我們蜻蜓畫在荷花上是不準確的,蜻蜓應該是在荷葉上。因為擔心會誤導孩子,所以我們第一時間進行了刪除,在本周六重新發出。
真的非常歡迎大家繼續跟我們提更多更好的建議。下面是為孩子們準備的一份空白色的圖畫模版。
作為給孩子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大家可以下載後(下載方式在文末)列印出來,跟孩子講解完後,讓孩子塗色探索,在遊戲中積累對詩詞的興趣,一舉兩得哦。
如果你家的小寶貝也想成為小主播,請看文末的投稿信息,邀請你把寶貝讀詩的音頻投遞給慢成長~期待小寶貝的參與哦~
今日詩歌
小 池
宋 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這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的小詩,詩人楊萬裡看到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於是就把這幅畫面記錄了下來。
非常的清新自然,雖然寫的都是這樣的小事物,但卻像一幅魅力的夏天泉水畫一樣,很有生機。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
這句寫的是小池的源頭——泉眼。
泉水從洞口流出,卻沒有任何聲響。一般水流都有水聲,為什麼這裡的流出泉水卻沒有聲音呢?
原來呀,是因為這個泉眼非常非常小,以至於流水形成的是一股細流,所以就沒有一絲聲響。
這裡有一個「惜」字,愛惜的意思,啥意思呢?這裡其實很巧妙,把泉眼說活了,說泉眼非常愛惜這股細流,所以捨不得多流一點,就得慢慢流。
讓人感覺泉眼就像富有人性一樣,非常有趣。
第二句:樹陰照水愛晴柔
這句寫的是,樹陰映在水裡,就像它非常非常喜歡這晴天裡柔和的風光一樣。
這裡詩人用了一個「愛「字,也是給樹陰賦予了人的特性,這叫做「擬人」的方法,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表現出,樹陰非常非常喜歡這流出來的小池水,生怕它水分乾涸,就自己蓋在水面上了。
第三句:小荷才露尖尖角
這句開始寫池中的一株小荷,這株荷葉剛剛把它還未舒展的嫩尖露出水面,這讓人想到水池中的生命力。畫面是靜的,但卻感覺很有力量。
小荷把它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
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周圍稍縱即逝的事物。
第四句:早有蜻蜓立上頭
最後一句,寫的是一隻小蜻蜓,它早已經立在了剛出水面的荷葉尖上面。
整首詩從泉眼說起,提到樹陰、小池,然後聚焦到荷葉、蜻蜓上,看著好像都是一些小事物,但寫的非常有趣,就像一幅畫一樣,層次豐富,有靈氣。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裡。
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對孩子來說,形象思維的能力要遠好於抽象思維能力,這也就意味著,眼見要遠比耳聽好用的多。所以,為了方便孩子們的理解詩詞的畫面和意境,我特意請了插畫師朋友,把畫面畫了出來。
最近我還特地把這些圖,整理成了思維導圖,把詩和畫面融合在一張圖畫裡。
可以告訴孩子,用順時針的方法來看這幅導圖。
在這個思維導圖下,我們可以參考上面的詩詞講解,用孩子能聽的懂的語言,來和孩子一起理解這首詩。
在學完這首詩詞後,記得在「慢成長」公眾號內回復「漫畫詩詞」,獲取這首詩的完整漫畫,可以列印出來隨時給孩子翻看。
跟著咱慢成長讀下去,能收穫一本漫畫詩詞教材呢!
待孩子熟悉之後,就可以鼓勵孩子,嘗試在只看圖的情況下,把這首詩背誦出來。
今日問題
家長在給孩子講完了之後,還可以提問孩子,進行互動哦。
今天的問題是:你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邀請你把孩子的答案和學習的感受在文末留言區告訴我們哦。
本期詩詞——視頻領讀
孩子更容易被同齡小朋友的表現吸引,所以當孩子不感興趣的時候,看看其他小朋友,會很有意願試一試。
跟慢成長學詩詞
咱們下期學習的詩詞是《江南春》
邀請你家孩子成為小主播!
我們向大家徵集兩種投稿:
1、詩詞跟讀交作業《小池》
2、詩詞領讀下期《江南春》
將孩子讀詩的音頻或視頻發到慢成長郵箱,
咱們每期都會給大家展示至少1位小朋友。
位置有限,先到先得哦!
投稿郵箱:
manchengzhang123@163.com
郵件主題請註明:詩詞投稿+詩詞名+人名
郵件內容寫好您的微信號+電話號碼
請將音頻或視頻,以附件的方式發送
往期詩詞
【漫畫小詩詞】已經出了20期:
《贈汪倫》、《春曉》、《詠柳》、《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敕勒歌》、《江南》、《江雪》、《風》、《回鄉偶書》、《靜夜思》、《絕句》《遊子吟》、《早發白帝城》、《鹿柴》、《望天門山》、《池上》、《小兒垂釣》、《賦得古原草送別》、《乙卯重五詩》。
為了大家以後方便查找,我特意在咱們公眾號的對話框中,增加了接入口。進入方式如下圖:
—End—
作者:花時間。微信公眾號「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