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指紋技術的古代,為何犯人還要籤字畫押?切勿小看古人的智慧

2021-01-16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01引言:

郭沫若說過,科學在今天是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我們人類精神所發展到的最高階段,用這句話來形容現代生物識別技術的普及再合適不過。

生物識別技術其實就是通過五官、指紋、聲音等人體固有的生理特徵,進行個人身份鑑定,相比於需要藉助外物來進行身份識別傳統手段要更具便利性、安全性和保密性。

02現代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

市面上的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和指紋識別這三種。由於虹膜識別的技術複雜、成本高昂,目前僅有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普遍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手機解鎖、上下班打卡、乘客安檢、銀行支付等方方面面都有它們的存在。

其中以指紋技術使用頻率最高。自古有女大十八變的說法,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相貌都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改變,「撞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五官的相似度讓人臉識別的準確性降低。但指紋與人臉不同,它的發育會隨皮膚組織的成長而逐漸定型。

最終形成一生都不會發生改變的特殊紋路,且重複的概率極其微小,有「人體身份證」之稱。指紋相對於人體的其他器官來說更獨特,面積小巧、儲存和獲取的難度小、低成本等優點為指紋識別技術贏得更高的性價比。

目前現代的指紋識別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領域廣泛,小到日常生活和出行,大到機要文件的層層保密。更專業的指紋鑑定技術可以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體重、年齡等重要特徵,是司法、公安機關辦理案件採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並且早在宋代,我國就已將指紋鑑定運用到刑事訴訟案件中去,我們常見的就是在古裝劇中高頻出現的「籤字畫押」情節。

03我國古代指紋識別技術的起源

我國古代在沒有精密儀器與專業技術的支持下,簡單的籤字畫押真能準確提供斷案線索嗎?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我國早在1978年就已在半坡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古人留下的下凹指紋印。

那時候先民就已意識到能夠通過留下指紋的方式來代表個人所有。1892年,由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所著的《指紋學》,被認為是現代指紋技術誕生的標誌。但據史料記載,中國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已經有少數人在用指紋籤訂文書、擬定契約了。

通過手相能洞察貧富運勢、吉兇禍福的說法也是源自西周。近代出土的秦簡《封診式·穴盜》中曾記載:「內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跡、膝,手各處。」即根據案發現場留下的六處指紋印記,作為抓捕盜竊案嫌疑人的線索和證據。

04我國古代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與成熟

這表明早在秦朝,就有人把指紋運用到刑偵案件中。一直發展到唐宋時期,古人對「指紋術」的運用更加成熟。1972年,德國著名指紋學家羅伯特·海因德爾在他所著的《指紋鑑定》一書中指出,世界上最早提到使用指紋識別人的是我國唐代著名語言學家賈公彥。

賈公彥在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對指紋的特徵及用途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記載,並著重指出指紋可以識別人的身份,中國也因此被譽為「指紋術」的發祥地。

唐代的指紋多用於買賣、典當、借貸、僱傭等契約文書的籤訂,用按壓指紋、手印、掌紋印等方式來確保籤訂合約的誠信度和有效性,賈公彥在《周禮·地官·司市》中記載:「漢時下手書,即今畫指券,與古質劑同也。」意為這種做法在唐朝叫做「畫指券」,漢代稱之為「下手書」。

沿至宋朝,我國商品經濟、文化交流都達到高度繁榮,隨著指紋技術趨於完善,南宋已有《箕鬥冊》用於登記百姓的個人信息,除了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外,每個人的指紋也登記在冊,徵兵、犯罪、逃逸等重大事件都可通過拓印指紋來鎖定目標人群。

商品經濟繁榮,契約的籤訂自然更為普及,這時候指紋鑑定也已正式被用於刑事訴訟案件的偵破。公元1235年,我國「法醫學之父」宋慈首次開創法醫鑑定學,編有《洗冤集錄》一書。

作為世界上第一部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包含犯罪現場偵查、檢驗屍體、死傷原因鑑定等多方面的內容,書中記載的司法鑑定技術在當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包括用指紋鑑定技術偵破案件的詳細方法、案例。

在《宋史·元絳傳》中,也記載過利用指紋破案的典型案例,永新縣令元絳重申假地契一案時,便通過發現契約的年月字跡位於手印之上,幫助受害人周整之母翻案。宋朝官員在利用指紋、手印做物證時,已經有能夠判斷出印記是否為本人所有、所拓印記時間先後的方法。

宋代以後,指紋鑑定技術也更為精進和普及。元朝《牧庵集》在卷22中有記載,金山北遼東道任提刑按察使司潘澤根據「指理」,分辨出犯罪嫌疑人的體態、年齡特徵,讓當時積壓的一起富豪偽造賣身契案件沉冤昭雪。

而指紋鑑定技術也在元代以後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歐洲在1982年,才首次利用指紋鑑定技術破了一起發生在阿根廷內克切阿小鎮上的案件,西方利用指紋破案比中國晚了近2000年。

05籤字畫押的原理、方法

古裝劇中最常見的「籤字畫押」看似簡單,實則經過了古人長期的經驗積累和完善。官府辦案的對象大部分是平民百姓,識字、寫字不是他們的必備技能,古人也意識到人的字跡極易被模仿。

一旦偽造則難以分辨真假,使用特殊印泥拓下指印、掌印是再合適不過的作證方式。古代的技術、設備有限,要想利用指紋識別人及人的特徵,只能通過肉眼判斷。以籤字畫押為例,古代犯人遞交狀紙需將完整掌印、指印拓在名字或名字代號旁。

在判罪、斷案或判定是否為冤假錯案之時,可將嫌疑人的手掌覆於原印記之上對比,也可拓印部分指紋特徵做精細對比。用肉眼辨認指紋有一定難度,掌印大小、形狀的對比更為方便,但古人依然在缺乏現代技術的前提下,訓練出準確辨認指紋的能力。

在宋代《洗冤集錄》記載的指紋識別案例中,精明老練的仵作可以在短時間內分辨嫌疑人的指紋是否為本人所拓,也可通過紋理、形狀推算出嫌疑人的年齡、身形等基本的體態特徵,即使肉眼觀察也可體現出古人的無窮智慧。

06結語:

綜上,我國古代先民是有一定的指紋鑑定技術的,切勿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從近現代算起,利用指紋技術識別人身份的方法,在1972才真正得到承認,而我國早在千年前就已有一套完備、精簡的指紋識別技術。

現代技術的進步固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我們的先祖曾跨過荊棘創造了歷史文明,他們是整個時代的勇士,也是現代知識、技術發展的源頭,至今仍有更多未解的前人智慧待後世人探索。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古人其實很聰明
    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時常會因為自己處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而下意識的以為古人都是愚昧無知的。殊不知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過狹隘了,古人的智慧其實遠超我們的想像,中華文明5000年的積澱更是博大精深。二、古人對指紋的運用剛開始的時候古人研究指紋主要是為了通過手相來推斷一個人的命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看手相。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古人原來這麼聰明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有官吏千方百計的想讓犯人籤字畫押,一旦犯人承認罪狀,就立馬讓其在罪狀上按手印畫押,那很多人就有疑惑了,在古代科技落後,沒有指紋識別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區分手紋是誰的呢,籤字畫押的目的意義到底何在,萬一畫押了以後有人想抵賴不承認手印是自己的怎麼辦?這就別擔心了,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畫押按指紋?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
    看過古裝劇的讀者都知道,古代衙門在審犯人時,一旦犯人認罪,一定會有一個籤字畫押的過程。畢竟口頭說的容易耍賴,只有白紙黑字記錄的,看起來才有說服力。而且,並不只有犯人認罪時才籤字畫押,在公文批閱,或是地契交易上,也流行籤字畫押。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什麼犯人還要畫押?老祖宗的智慧高超
    導語: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什麼犯人還要畫押?老祖宗的智慧高超在今天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的信息都是可以被單獨的收集、排列的,作為一種對個人的生理認證條件,每個人獨一無二的DNA成為了現代社會屬於個人的生物密碼,這其中就以指紋、瞳孔等最為代表,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理特徵,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提供了一些便利,比如特殊的指紋鎖等等。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官差還要犯人畫押?老祖宗的智慧讓人折服!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指紋只有150億分之一的機率出現重複,要知道現今全球也只有75.94億人口,所以幾乎可以認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據指紋的這一特徵,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研究人員們開發出了許多類似指紋解鎖、指紋支付等安全又便利的新技術。
  • 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為何犯人總是要按手印畫押?
    根據指紋的獨特性,如今指紋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支付、防盜系統和手機領域上,方便快捷。但指紋的特殊意義的發現卻並不是在現代,遠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便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雖然古代不具備指紋識別技術,但犯人犯了事伏法總會籤字畫押按手印,這又是為何呢?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什麼犯人還得畫押?專家:這便是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時候,沒有發達的指紋技術,可是犯人們犯罪的時候,依舊得要籤字畫押,這又是為什麼呢?專家告訴我們,其實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隨著時間的流逝,指紋會伴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變大,但紋路卻不會發生改變。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兩個人的指紋可能會重複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大概只有150億分之一,因此可以基本忽略不計,如今,指紋更是被稱為人體的身份證。
  • 古代沒有指紋技術,古代犯人籤字畫押有何意義呢?這你就不懂了吧
    文/行走天涯古代沒有指紋技術,古代犯人籤字畫押有何意義呢?這你就不懂了吧不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法律規章制度的,這是為了約束每個人的不當行為。若是做錯了事必然要承擔法律的罪責。相比較古代的刑法處置制度而言,現如今的法律規章制度以及懲戒制度已經要輕很多了。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犯人籤字畫押?有啥用?
    現代指紋識別技術包含兩大部分的分析對比:其一,總體特徵,即紋形、模式區、核心點、三角點、紋數等肉眼可以直接觀察的特徵;其二,局面特徵,指紋的紋路並非筆直平滑或者連續不斷,而是存在斷點、分叉等變化,這些變化被稱為「特徵點」,需要依靠機器完成識別。需要注意的是,正是這些「特徵點」提供了指紋唯一的確認信息。也就是說,僅靠肉眼識別,是無法獲得指紋具有唯一性這個結論的。
  • 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
    文/行走天涯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在看以古代題材為歷史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應該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那就是犯了罪的百姓在認罪的時候,一般都需要籤字畫押,籤字的意思就是證明這個罪是自己犯的,那麼畫押一般就是按個手印,除此之外,古人在很多方面經常都會籤字畫押,比方說借錢,相當於留個憑證!
  • 古人又沒掌握指紋技術,為什麼犯人多此一舉畫押?其實暗藏大智慧
    隨著電晶體的出現,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指紋技術也被開始逐漸賦予新的科技技能,開始廣泛的運用到各行各業。而在我國,指紋技術其實早已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一些行業更是有著成熟的發展史。"籤字畫押"是經常出現在各種古裝斷案劇中的經典臺詞。喜歡看古裝劇的觀眾,對這句話,也再熟悉不過了。那你可曾想過,中國古代沒有指紋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呢?"
  • 古代並沒有指紋技術,為什麼還要畫押按手印?
    看過古代劇的都知道,縣令在結案的時候通常都要求犯人在認罪書上畫押按手印,照理說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指紋識別功能,那麼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呢?在下分析了一下,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 古代不能識別指紋,為什麼還要籤字畫押?看了之後才明白
    現在我們都知道指紋的重要性,很多領域都離不開指紋,所以說每一個人的指紋都要好好保管,現在可以用指紋解鎖手機也可以用指紋網上支付,而在打擊犯罪領域上指紋也成了逮捕犯人的工具。但是很多朋友都想到在古代電視劇中一些犯人也會親自畫押,還有電視劇裡演的買賣房契地契的時候也會按手印,看了這些電視劇後,很多網友都會覺得古人按手印這個劇情有些離譜,因為在普通人的認知當中,在那個年代時沒有識別指紋這個技術的。那麼在古代既然沒有識別指紋的技術,為什麼古人還喜歡按指紋呢?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啥畫押還要按指紋?我們都低估古人了
    科技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向前進步,尤其是指紋技術的出現,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對於保護人生安全和警方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而現在的指紋技術也與我們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但其實在古代也早就有畫押按指紋的方式出現了,我們或許都低估了古人。
  • 古人籤字畫押按指紋是如何識別呢?看完頓時醒悟了!
    影視劇中常常呈現的一個橋段,就是當犯人認罪之時,官員會拿著犯人的口供,身邊放上印泥和毛筆,籤字畫押,俯首認罪,終結此案,然後再將其押解到牢中,聽候進一步的發落。要知道,現代人的身份確認是採用基因或者是指紋技術,那麼在古代只單單的按一個手印,就足以宣告世人我已經承認了我的罪狀了嗎?難道古人不怕,犯人抵死不承認嗎?或者說,古代是否有著一定的工具,可以從細微之處查找到每個人指紋的不同?其實黃庭堅就說過,手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是用於辨別的最佳方式。這個答案,其實細想,是肯定的。
  • 古代並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啥還要按手印畫押?說出來別不信
    看過電視劇的人對這一幕肯定很熟悉:借款或買賣田地時,在紙上按手印,以證明此事的真實性。大家都知道指紋是每個都有的,並且因為個體間的差異還存在不同。現在指紋識別技術很先進,幾乎只需要幾秒時間就能將其身份識別出來。但是在古代技術沒有這麼先進,他們是怎麼分辨出指紋身份?為啥還要按手印畫押?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若有人代籤字畫押後,後悔不承認怎麼辦?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若有人代籤字畫押後,後悔不承認怎麼辦?文/小薇小說解析 圖/網絡大家看古裝劇的時候,肯定會看到按手印的情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籤字畫押,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沒有現代的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按手印,若有人在籤字畫押後反悔不承認怎麼辦?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為何卻要費力不討好的用手印籤字畫押
    但是,我們想不到的是在古代,這種指紋特性也得到充分的應運,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見古代的人們在籤訂相關的合同契約時,都會蓋上自己的手印;或者是在審查犯人時 ,讓犯人在供狀上簽字畫押,而畫押的最常見手法就是蓋上指印。這就不禁讓人奇怪,古代又沒有像現在這樣的技術,可以存儲人們的信息,很快的就可以通過指紋比對,識別他人的身份,可為何還這樣費力讓人用手印來畫押呢?
  • 古代又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麼還要費力不討好的按手印畫押?
    但指紋並不只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在各種影視作品和出土的文件也能看到,在古代,如果需要籤訂合同契約或者是認罪伏法時都需要當事人籤字畫押、按手印。也正因此,在指紋識別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人都知道手印不能瞎按,更不敢瞎按。然而,現代如此盛行按手印,是基於大資料庫,在數據的支撐下快速斷定。但在古代,古人並未掌握指紋識別技術,光憑肉眼去判斷,基本很難斷定人的身份,若真有人慾栽贓,只需稍微動點小手段,便能仿製出來。而由於古代沒有電子原件,再加上保存技術略差,往往幾年或者十幾年便難以識別指紋,為何古人籤訂契約或犯案後,也會畫押?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可為何還要按個手印畫押呢?
    想必大家在看電視劇時都會看過這麼一個橋段:那些犯了法的人都要在訴狀上按上手印,籤字畫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