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窮諸玄辯,如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就是說,這個世代相傳的寶貴經驗,沒有辦法用語言說明白。
而且,佛也說他所宣講的法,好比指月的手指,而不是明月本身。
以至於,佛要在所有教法之外,另傳禪宗。
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所以,這個心得體會,其實是不可描述的。
為啥不可描述呢?
因為語言本身的局限性。
就像一支畫筆,可以畫出所有不同的顏色,卻無法畫出一個不局限於顏色又不離開顏色的事物。
《華嚴經》覺林菩薩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我們可以描述所有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
但無法描述心本身。
語言是由念頭構成的,而念頭是事物在心鏡裡的倒影,
這就決定了它只能攀援特定的、有限的事物。
對於從各個角度都絕對無限的事物,是無法直接描述的。
間接描述也只能分成不同的角度側面。
不過,雖然無法描述,卻可以相似體會。
畢竟,我們直接來源於這個東西。
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就是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其實本來就具足這個東西的所有屬性。
在《法華經》裡,佛說我們是離家出走的法王子,
雖然在生死輪迴裡飽受窮苦,但離家之前,媽媽都在衣服的某個角落裡,悄悄縫進去一顆無價的寶珠。我們只要找到這顆寶珠,就立刻馬上富貴無限了。比雲端的馬爸爸還要富裕。
乃至回家繼承王位,富有三界,都不在話下。
所謂「我有明珠一顆,久在塵勞關鎖。
今日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多。」
到那時,嘿!
都不敢想像!
反正……不可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