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小米在總部組織活動,慶祝小米11首賣銷量突破了50萬臺。這一數字不算多,但在目前這麼一個安卓陣營低迷的時候,確實還是很醒目的。而通過小米11首銷50萬臺,我們也能看到一些2021年手機市場的趨勢,讓我們來一一解析下。
首先,由於手機已經不那麼新鮮神秘,可能不會有更多人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了。
小米11的熱銷證明了用戶現在不喜歡過於浮誇的描述,產品最好直接告訴用戶自己的賣點。比如小米11,其核心賣點就是驍龍888處理器,然後輔助的一個賣點就是2K 120Hz屏幕,同時拍照和充電也有保障,這就夠了。
賣點不清晰,就無法打動理性的人,而是打動感性的人。例如將極致輕薄作為賣點的手機,試問以前產品不也是極致輕薄嗎,繼續輕薄的賣點顯然還是比較模糊的。
其次,也說明今年很多手機可能是抱著更長銷售壽命去的。比如說小米11,雖然在1月1日上市,但可以肯定,到11月11日,其依然會在很多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說2K屏幕,並不是每一家後續推出的驍龍888手機都會有的,這個賣點可以給手機更長的壽命。
第三點,也說明用戶消費能力增強,人們的選擇更為精明。此前評價君曾經給朋友推薦2500元的安卓手機,結果發現比較尷尬的是,與4000元的小米11相比,無論是在屏幕、處理器、拍照、充電上,都差不少。所以,我們發現很多人漸漸想通,願意直接花4000元購買一款綜合性能比較強的手機。
而相比之下,2000元價位手機雖然銷量依然很大,但在口碑上和熱度上則直線下跌。
第四點,就是手機廠商開始越來越推出更少的型號了。記得去年小米10發布的時候,還是小米10和小米10 Pro,今年就只有一款,另一款要隨後發布。可以看出,手機廠商正在推出更少的型號,這應該是吸取了蘋果的經驗,打造幾款精品,比做成機海戰術效果更好。
這裡的一個例子就是魅族,去年的17口碑還是不錯的,而前幾年一年10多場演唱會風格的發布會,現在看起來確實並不適合市場。
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手機市場需求已到天花板,那麼廠商靠什麼發展呢?結論就是提升手機單價,以及擴展IoT市場,小米正是這麼做的,而OPPO等品牌也是如此,推出了電視產品,耳機產品,手錶產品。
第五點,就是今年的手機市場格局,可能小米還是一個十分活躍的變量,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全球。
預測顯示,今年小米出貨量依然會是全球第三,但其出貨量可能成長到接近2億臺,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同時,小米手機平均售價也會進一步提高,將給安卓平臺帶來新的活力。
實際上,我們看到手機市場現在雖然有新品,但熱度確實不如前幾年了,但小米作為一個綜合品牌,還以通過電視、白色家電、IoT等設備來豐富線上、線下店的體驗,尤其在線下,給人們更多價廉物美的選擇。
同時,可能在系統上,競爭策略上與小米有一拼的榮耀,也將在會在今年帶來驚喜。
總之,在人們都在熱情討論投資股票的回報率,在討論Model Y訂購量,在關注1000公裡續航的電動車的時候,小米11依舊給了我們熟悉的、可觸及的科技新品樂趣,3999元能獲得這樣的體驗,其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