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205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10月14日,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華為首款摺疊屏手機Mate X將於本月26日發布,三星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將於11月在國內正式推出,從今年第一季度發布到現在,因為屏幕和適配問題,這兩款手機的發售時間頻頻跳票,上演了一出「虎頭蛇尾」的大戲。相較於剛開始時的狂熱,如今摺疊屏手機市場已經相對「冷靜」,機構對於今年的銷量預測甚至不及年初時的1/4。雖然市場和消費者還有所期待,但摺疊屏供應鏈產能不足和良品率不佳,以及手機厚度、續航、散熱等體驗方面的問題還有待解決。
01
企業捲土重來
據產業鏈消息,華為Mate X目前已經投入量產,最快會在本月底官宣國內上市,不過由於生產難度太大、良品率偏低,初期的供貨量不會太多。
對此消息,華為方面未做出回應。但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華為將在本月26日於國內發布Mate X,所以上市時間應該不會太晚。
MateX早在今年2月就已在全球首發,原定於年中開賣,但可能是受到當時三星Galaxy Fold遭遇屏幕質量問題的影響,華為選擇推遲了這部摺疊屏手機的上市時間,他們對外宣稱是希望給摺疊屏做App適配優化,並加強質量的控制。
今年6月,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接受採訪時透露,「Mate X採取全新的產品設計並支持5G,預計Mate X會在最近一兩個月登場。」但當時並沒有正式給出官方的上市時間,畢竟摺疊屏需要進行大量的應用適配工作。
轉眼到8月,華為又表示會在9月-11月之間開賣Mate X,但直到過完國慶假期也沒有開賣的消息,有分析稱,因為華為在上個月發布並開賣了他們主流級新款旗艦機Mate 30系列,難免要錯開兩部新機的首發銷售。
除了華為,三星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頻頻跳票,這款產品的全球首發時間同樣在今年2月。但在首發後的測評過程中,Galaxy Fold被發現存在屏幕損壞危險,於是三星主動取消了官網早期預購訂單,並沒有公布重新發售的具體時間表。
6月,一位接近三星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三星Galaxy Fold將於7月在國內上市,但三個月過去了,毫無發布的跡象。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三星Galaxy Fold在國內的發布時間改到了11月初。
02
市場歸於平靜
摺疊屏手機被認為是2019年手機的幾大趨勢之一,今年年初,摺疊屏手機不可謂不火,相關概念股也受利大漲。事實上,在華為和三星首發之前,國內早有一家名為「柔宇科技」的廠商就發布了所謂的「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手機」。
然而,市場調查企業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全球摺疊屏智能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全年的摺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40萬臺,不及年初預測值(190萬臺)的四分之一。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較少的貨量和遲遲未定的上市時間降低了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心理。
北京商報記者就首款可摺疊手機的銷量問題聯繫到了柔宇科技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對方未提供相關數據。
京東方作為華為最大的屏幕提供商,按原計劃,該公司將提供華為摺疊屏手機屏幕,但上個月卻有消息稱京東方將開啟減產計劃。據稱,京東方的減產計劃是由於第六代柔性OLED的產量不足和市場需求削弱,該公司除了將推遲其生產計劃,還將下調其生產目標。
據悉,三星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在9月6日於韓國上市後,初期貨量僅有三千餘臺。
市場上關於摺疊屏手機的聲音越來越小,消費者的想法則一直較為理性,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真正對摺疊屏手機感興趣的消費者偏少。有網友稱:「就算出了也不敢用,肯定會有問題,產能也跟不上。」還有網友表示,「摺疊屏手機是你想賣,不是我想買。跟我沒關係,5G手機也一樣,都是商家在著急,跟用戶沒關係。」「手機喜歡越輕越好,電池最好一周充一次電,摺疊不摺疊沒什麼興趣。」
也有少數網友表達了對摺疊屏手機的興趣,但多數因為價格較高望而卻步。「如果價格沒那麼高,我會考慮一下。」「摺疊屏一定是趨勢,最起碼能佔領平板市場,新品出點問題很正常。」
03
技術問題仍存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曾就摺疊屏手機評論稱,「現在發布的所有摺疊屏手機都沒有超過三年前聯想發布的概念,很多廠商依然在做PPT產品。產品放玻璃櫃裡,價格也高高在上,可以買好幾個平板電腦」。
而摺疊屏手機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技術問題未解決。電信分析師馬繼華認為,摺疊屏手機的技術壓力非常大,以前智慧型手機所有相關的技術都是針對平板手機的,而一旦應用到摺疊屏手機上,很多融合或者匹配的技術還不具備,尚且存在疑問。
通信專家劉啟誠進一步指出,目前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一是軸的問題,二是屏的摺疊以及厚度問題,三是軟體系統問題,即應用如何分屏與合屏。
關於摺疊屏手機未來的前景,業內的看法不太一致。「我本人看好摺疊屏的未來,至少自己想趕快用上一個。」馬繼華坦言,從5G的發展速度來看,網絡水平提升的同時,用戶對大屏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強烈,但現在的手機在整體尺寸上已經無法繼續擴大,另外挖孔屏和屏下指紋技術的出現,還是解決不了大屏的問題,只有摺疊技術可以在大屏的同時又方便攜帶,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就需要新的技術,可能要等的時間會更久。
「技術上的漏洞都是正常的,其實智慧型手機剛剛出現的時候,當時最為重要的就是多點觸控,第一代iPhone效果也不好,但後來很快就成熟了。我覺得,摺疊屏手機在大概一年或者最多兩年後就可以進入一個爆發期。」馬繼華說。
劉啟誠則認為,摺疊屏儘管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也只是小眾市場。「智慧型手機發展到今天,在硬體形態上已經沒有可再創新變化的空間。摺疊屏其實是全面屏的一種極端表現,也是雙屏的一種變異,是手機廠商一直以來過度包裝噱頭的體現。什麼時候蘋果做摺疊屏,那說明這個技術就完全成熟了。現在三星、華為都是要搶概念,更多是想表現在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技術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