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營《姐姐》:寫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普通女性

2021-01-10 澎湃新聞

近些年我們越來越多地談論「女性精神」,包括女性的命運、女性的生育權、女性在愛與婚姻面前的選擇、女性的社會地位等等。法律層面,女性得到性別上的平等和認可,但是日常生活中時時發生女性被忽視或者被踐踏。可是女性的力量並不亞於男性的力量,這是事實。很可惜,這些女性的力量沒有被認知。這是一個新的性別時代,這個時代應該更深刻地認識那些我們習焉不察的力量,它應該被我們認知,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傳媒日漸發達的語境裡。

最近,小說家柳營的長篇小說《姐姐》出版。小說中的「姐姐」即被認為是女性力量的彰顯:出生於小鎮,最後在一次次的時代浪潮中激流勇進,她戀愛、遇到背叛,做生意,賺錢,她打開自己,面對世事,遇到愛的人也面臨了愛帶來的傷害,並最終蛻變為一個看似靜水深流卻又極具生命力的女性。

在4月21日舉辦的發布會上,作者柳營與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及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梁鴻和批評家、大連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戴瑤琴就《姐姐》一書,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女性話題進行了討論。

柳營,小說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於浙江龍遊。著有長篇小說《阿布》《小天堂》《淡如肉色》《我之深處》,以及《閣樓》等多部中短篇小說集,柳營現居紐約曼哈頓。

隱於時代中的個體的命運

柳營介紹,《姐姐》的寫作非常緩慢,前後大約有7年時間。去紐約之前,她生活在杭州開始提筆嘗試創作《姐姐》。「姐姐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群普通的女性。她們在舊的城市或者鄉鎮長大,由傳統的父輩或者祖輩養大,然後一腳跨入這滾燙的、變遷著的時代裡。在舊與新裡,在傳統與現代裡,在男尊女卑的男權世界裡,她們是一群在尋求物質獨立的同時,也在突破中尋求精神獨立的女性們。她們被時代捲入,她們是見證者,也是旁觀者,更是探尋者。」

柳營在小橋流水的南方小鎮居住了幾十年,2014年卻帶著女兒去到紐約開始並不容易的新生活。她害怕平靜的生活對她的消磨和禁錮,因而主動轉變了人生的方向。

「我移居去的那年冬天紐約特別冷,四月還下了一場雪。一到紐約後我特別想找個小鎮生活一段時間。我在酒店住了一個月後,在一個叫貝賽的地方安頓了下來。它位於長島與曼哈頓的交界處,離我喜歡的作家菲茨傑拉德曾經住過的大地方只有幾分鐘車程。一切都安定下來後,留給我的,是巨大的不適。小鎮安靜得要命,惟一一家咖啡館裡,坐著的都是退休老人,他們的動作和神態都是安靜和緩慢的,就如我曾經生活過的小鎮的氣息。我懷著沉甸甸的思鄉之情,試著想在新的環境裡寫作。我在公園散步時,那些遠去的、早就忘記了的人,那些已經死去的長輩,正在老去的父輩,他們一個個都在腳步聲裡鮮活起來。」柳營回憶。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很多人都在慢慢隱退或者消失,但大多數人仍舊身在其中,置身於期間,或沉或浮,或悄無聲息。最終柳營決定把她散步時那些浮現在她腦海中的臉安置在一個叫湖鎮的地方,並寫出隱於時代深處的故事和個體的命運。

不能被淹沒的個人性存在

之前海外作家寫中國故事時,比較喜歡從父輩入手,柳營則將故事的主角鎖定為「姐姐」。梁鴻認為在這個意義上,姐姐不單單有其在一個家庭中的客觀身份,她身上承載著的是一個中國家庭內部特別重要的象徵意味。在《姐姐》故事裡,時代的轉換,我們所看到的湖鎮在變遷過程中,姐姐由一個客觀的身份轉變為承載巨大的責任和承載巨大命運的象徵性的稱呼。

「由人物串聯出時代的變化,這樣的寫法非常常見。我們經常說用一個人展示時代的變化,但是要非常小心,為什麼?因為極容易讓時代的變遷淹沒人的變化、人的發展,或者說時代的變遷容易淹沒掉作為個人性的存在,在一個小說裡面是非常致命的。因為如果人只變成符號,小說整個的架構、整個的平衡感、整個價值觀念就會發生了變化。」梁鴻說。

而在如何不讓人只是淪為一個時代中的符號,梁鴻認為需要作家有充分的理解生活內部的能力:「作家需要對家庭內部有理解力,對湖鎮那個地方有理解力,比如《姐姐》裡面寫到那個賣餛飩的老漢,這個人物特別有意味,那個小鎮上不管怎麼變化,這個餛飩鋪子在這,這個人也在,它變成變中不變的象徵物。而且姐姐跟他的交流往往成為心靈淨化和重新出發的起點。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語言是完全一致的,語言和餛飩鋪中這種安靜的、永恆的基調,這種基調恰恰是我們生活中慢慢被拋棄掉、缺失的一種東西。」

而姐姐的一切選擇也是和時代密切相關的,她愛情失敗,當姐姐作為一個長女要承擔很多責任的時候,她選擇離開家,跟時代步調相一致。但是這本書裡始終姐姐還在前面,始終在做自己的事情,她在做服裝店、飯店、養老院的過程中,她的所有努力、她的所有掙扎,包括她後來的婚姻,都在前面。而時代的變遷,時代給湖鎮帶來的變遷,都是在後面。她都是依託人往前行走,它的情節是讓人來推動,而不是讓時代發展推動人,這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

《姐姐》與女性精神

張莉談道,一個人,一個女人與時代、與時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相成全。

什麼樣的女性是真正的現代女性?很多年前人們喜歡說女強人,似乎覺得強大的女性應該像男人一樣。但《姐姐》告訴你,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女性不需要改變成別人的樣子,她只需要成為她自己。不是讓女性成為男性一樣的人才是理想的女性,而是說讓女性充分地發揮她本身的能量。

梁鴻說:「在這本書裡面,姐姐的形象不單單是母親的形象,也不單單是獨立自強所謂的女強人的形象,柳營寫這本書的時候特別注重姐姐內心對世界的堅定的守成的東西,沒有所謂的女權的風風火火要戰勝整個世界的強大強悍的東西,她是靠她內在的溫柔、內在的寬厚來完成她對世界的交流,這點恰恰是女性形象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點。」

而這種內在的溫柔和寬厚不是男性給予她的關照,而是她自身對世界的理解,她對世界行為方式的構成。在這個意義上,姐姐這個形象不是在男性眼光關照之下完成的,姐姐非常獨立,她的獨立來自於她自我的判斷,不管小鎮人怎麼罵她,她自己雖然也有失敗感,也有挫敗感,也有巨大的悲傷,但是她總能自我爬起來救贖自己,這種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這種自我完成恰恰是今天女性精神特別重要的一點,不是跟男人對抗的過程中完成的,而是跟自我與世界的對抗中完成的。

「什麼是真正的女性的愛和愛情?當然是給予,但更重要的愛是主體,不淪陷。阿倫特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張莉說。

承上啟下的七十年代

現場大家也談論到1970年代與改革開放在一代作家寫作中的呈現。

柳營談道:「我最初寫《姐姐》的時候是把這些人物放置在杭州寫的,到紐約後,我刪掉之前的四萬字,用湖鎮代替了杭州。我在南方長大,小鎮大都沿江而建,千年傳統觀念與文化或在青石板路上沉澱,或瀰漫於小鎮的空氣與鎮裡的聲音之間。我認為1970年代,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年代,這一代人還是受很多傳統觀念的束縛與禁錮,又懷有理想的色彩以及開創性勇氣。大都一窮二白的父輩,物質並不富裕的童年,經濟的快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我曾反覆寫到那棵鎮頭的大樟樹,樹就是時代的見證者,小鎮的起伏就是人的命運的起伏,也是個體在一個時代裡的起伏。」

梁鴻說:「每個個體身上都必然包含時代的全部,每個個體的生活內部都有時代的元素在裡面,一個好的作家、一個好的寫作者,可能就是要把個人身上包含的時代元素呈現出來,而不是把它抽象出來。文學最大的任務是要把這個時代的元素呈現出來,同時一個好的文學作品一定知道這個故事的背後,這個人物一步步行走的過程中,他的語言、他的行為,甚至他的表情,裡面都包含什麼東西。」

從《姐姐》這本書裡可以看出來1970後一代,因為上承傳統社會的某種根基、某種價值、某種古典意象,那種秩序感還在,但這不一定是好事情,可能趨於保守。「而我們同時經歷社會爆炸般的巨大晃動,所以這本書有一個雙向的同時並存的東西,一方面你自我的內心是傾向於這樣的守住,這種東西對於1970後這一代人是一種承諾,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看法,這也是我們這代人重要的地方。同時你又經歷巨大的毀滅,當愛泛濫的時候,你發現愛很難尋找,所謂的我們少年時代男女之間的神秘,今天通過電視什麼都知道了,已經不需要再經過那樣的過程。」梁鴻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柳營新作《姐姐》:關於女性的脆弱與堅強
    同為小說家,梁鴻首先對《姐姐》的語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認為,柳營的語言特別安靜和內斂,這種安靜和內斂實際上是一種特別慢的語調,當你靜下心來和這本書的步調一致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美,這種美不是唯美,而是指對生活內部、家庭內部以及湖鎮那種深刻的理解力。  著名評論家張莉坦言,喜歡《姐姐》是因為其中的女性精神和女性的主體性。
  • 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抗擊新冠肺炎)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中新社成都4月10日電 題: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那天我在辦公室從白天一直坐到晚上12點,聽到『武漢解封』
  • 柳營作品集合,小編力薦《淡如肉色》
    後用「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今天,小編為喜愛柳營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1.《淡如肉色》豆瓣評分:7.6作品簡介:這是一段命中注定的感情,在他們想對視的那一刻,一剎那間的心動就註定了永恆。與一個擁有如風般漂泊不定的心的男人相戀,是怎樣的一種幸福,又是怎樣的一種不幸。
  • 《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年齡不是也不該是問題
    從網傳嘉賓陣容到節目錄製再到上線播出,《乘風破浪的姐姐》一再將「吃瓜」群眾們從疫情下的平淡生活中「拯救」出來。第二期節目上線當天,#乘風破浪的姐姐#微博話題閱讀量已超過百億,可見節目熱度。不同於以往的選秀,這檔節目不是圍繞素人或是練習生,而是邀請了30位30歲+的女藝人「從零成團」。
  •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大齡女性的精神安慰劑?
    韓劇《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熱播後引起幾乎一邊倒的好評,但在這樣的盛讚背後,大齡女性的心態冷靜嗎?還是一廂情願地鑽進一個編織精美的感情幻夢?最近被刷屏的一部韓劇是《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以下簡稱《漂亮姐姐》)。女主角尹珍雅由韓劇世界曾經的「初戀女神」、天然美女孫藝珍扮演。
  • 一個人的魅力,不是有錢,也不是顏值高,而是做好這三件「小事」
    魅力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能幫助一個人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引發「連鎖效應」,不僅能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好,對事業上的成功也有著莫大的助力,是一種無形的資本。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迷人魅力呢?有人說有錢就有魅力,有人說魅力源於顏值,其實這都是對魅力的錯誤理解,錢和顏值雖然有助於提升魅力,但並不是決定魅力的主要因素,一個人的魅力主要還是源於值得價值和內在美。具體而言,做好以下這三件事,打造你的迷人魅力,人際關係會越來越好;一個人的魅力,不是有錢,也不是顏值高,而是做好這三件「小事」。一、擁有生活的熱情。
  • 對女權的錯誤示範,都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了
    觀賞幾期節目及節目衍生的娛樂話題後,節目哪些「偽女權」正在泛濫,哪些優秀女性正在被埋沒已經昭然若揭。小影(maoyingtv)今天來掰扯掰扯。寧靜、張雨綺是「彪」不是「酷」這兩位姐姐都是火辣型的性格,容易產生爭論和話題,也更容易被打上「女權」的標籤,但是絕對是當今田園女權的代表人物,絕不是普通女性學習的好範本。
  • 人類起源不是猴子,而是一名女性!
    人類不是猴子,而是在14萬年前才出現的!發現全人類只是14萬年前,某一女性的後裔。(特別強調一下女性)這個學說顛覆了我們過去認為地球人已經有300萬年以上生存史。因此被很多人反對。並不是只有外國才研究。中國也有教授研究的。下面就說一下中國教授研究結果。
  • 清醒點,《乘風破浪的姐姐》想告訴你的不是「不懼年齡」
    我看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和許多相關的文章。每個人都說看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你不必擔心你的年齡,因為你在30或40歲時仍然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一開始,我非常興奮和興奮,我覺得我才25歲,所有姐姐的人都可以有這樣的波,我害怕什麼?我冷靜下來想,這本身就是不合邏輯的,姐姐他們三四十歲還處在浪潮中,而不是三四十歲!
  • 【亞洲樂星人】不僅姐姐們要乘風破浪,每個女性都請擁抱「無價的...
    但最終結果令人震驚,幾十名被調查者中無一人猜出這位總裁是一位女性,其中也包括女性被調查者自己,得知答案後的眾人紛紛驚訝懊惱,表示自己根本沒有想過其性別會是女性。 最近,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引發廣泛關注,讓許多人看到了姐姐們「依舊年輕」的一面。
  • 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歌唱的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的像自己
    謝謝大家這麼關心我謝謝姐姐和哥哥和朋友們,謝謝在場的所有人謝謝真心的說聲謝謝你們。,只是不得已,希望如果真有來世,能在相聚這是張學友的一首經典歌曲,歌詞太傷感,如果你用心去聽,你會傷感,會流淚,愛過的人我已不再擁有,許多故事有傷心的理由,這一次我的愛情等不到天長地久,錯過的人是否可以回首,愛過的心沒有任何請求,許多故事有傷心的理由,這一次我的愛情等不到天長地久,歌詞寫的太傷感了,這是一首上世界90年代的歌曲,如今已經快20年了,但聽起來仍不覺得老,因為這首歌中充滿了我們青春的味道
  • 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不是聰明,不是精明,而是……
    真正頂級的智慧,不是聰明絕頂,不是精明算計,而是恰到好處的幽默風趣。南懷瑾大師也說,人不能做老頑固,要做老頑童。他看似嚴厲,但說話常常詼諧幽默,是弟子們心裡的「老頑童」。有智慧的人,多半都是懂得幽默的。
  • 《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網友:或許是一群興風作浪的姐姐們?
    或許《乘風破浪的姐姐》是想告訴我們:年齡不是女人的限制,無法突破自己才是,女明星這個特殊的職業亦是如此。 看著這些參賽姐姐們的名單,已經感覺有一股殺氣撲面而來,好像知道節目組是怎麼控制姐姐們乖乖錄製並服從選修規則的,畢竟這些姐姐可都不好惹的主啊!
  • 一個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金錢,不是子女,而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才幹的主人;而才幹,只是品德的奴僕。人品,才是一個人最可貴的通行證,才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靠山。培根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
  • 馬伊琍再談女性價值:不贊同強調女性的題材,不要過分抬高女性!
    隨著暑假期間《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30+的女性也成為了當下比較熱門的話題。許多觀眾都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一群特殊的女性群體身上,當下有關女性的題材也隨著越來越多。不僅如此,隨著《三十而已》電視劇的大火,各種有關女性的電視劇、綜藝節目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 不是京劇貓,不是奇貓,而是一群喵
    然而,這次廣州購書中心中的卡通貓既不是京劇貓,也不是奇貓,而是一群喵。這其實也是一次漫展活動,是「中國古代趣味科普展」,借用貓貓的形象給我們傳達更多有趣的古代知識。最終,我得知這些貓貓原來是《如果歷史是一群喵》中的角色。《如果歷史是一群喵》這類書籍非常暢銷,閱讀量超過了16億,這也足以可見觀眾們對該系列的喜愛程度。
  • 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得像自己!
    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得像自己!有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歌唱的有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得像自己,音樂這東西,開心時入耳,傷心時入心,快樂的時候,你聽的是音樂,難過的時候,你開始懂得了歌詞!愛一首歌,常常是因為某句歌詞,但真正動人的不是那句歌詞,而是在你生命中那些關於歌詞的故事。
  • 甄嬛傳:大結局時有人喊姐姐,甄嬛為啥想到的不是眉莊而是安陵容
    甄嬛傳:大結局時,有人喊姐姐,甄嬛為啥想到的不是眉莊而是她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電視劇甄嬛傳的大結局中,已經年老的甄嬛在下人的攙扶下,正在御花園中觀賞景色,不遠處,有兩個年輕的妃嬪正在嬉鬧,銀鈴般的笑聲傳了過來,讓她忍不住對他們多了幾分關注
  • 乘風破浪的姐姐: 30+女性的危機與逆襲
    芒果臺《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檔明星職場「宮鬥」類綜藝終於在千呼萬喚中駛出來
  • 弟弟一整天沒見到姐姐,看到姐姐回來在寫作業,隨後的動作很暖心
    弟弟一整天沒見到姐姐,看到姐姐回來在寫作業,隨後的動作很暖心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視頻具體內容是這樣的:姐姐由於要上輔導班,所以一整天不在家,而弟弟一整天在家沒看到姐姐,對姐姐非常想念。姐姐放學回家了,正好在房間寫作業,弟弟看到姐姐回來在寫作業,隨手弟弟的動作非常溫暖。姐姐由於要上輔導班,所以一整天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