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始終親自指揮、親自部署。
從「遭遇戰」到「阻擊戰」,從「重中之重」到「人民戰爭」,從「頭等大事」到「全面勝利」……觀勢、謀局、落子,總書記在親自指揮這場人民戰爭的過程中,很多對策、措施與中國古代兵家思想高度契合。央視網《人民領袖》欄目推出系列特稿《習近平戰「疫」兵法》,與您一同領悟其中精髓。
兵法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就是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調動敵人,而不是被敵人調動。
從疫情之初果斷「封城」,到以「中國速度」同時間賽跑,再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指揮這場戰「疫」的各個階段,每每以見葉知秋的眼光和大國領袖的擔當因時因勢果斷作出決策部署,為這場人民戰爭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成為「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生動示範。
臨危不亂勇於擔當
疫情來勢洶洶,生命重於泰山。
「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人民」在習近平心中最重。
戰「疫」之初,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立即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
1月23日10時起,武漢這座擁有1000多萬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城市,史無前例地宣布「封城」!
「該出手時必須出手,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習近平善謀果斷,黨中央迅速作出決策,從國家到地方緊急響應,為穩定局勢爭取了有利時機。
自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經過76天艱苦卓絕的努力,這座英雄的城市已慢慢甦醒、有序重啟。這個奇蹟,正是源於黨中央一系列果斷的決策部署。
調兵遣將兵貴神速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分秒必爭。
大年初一,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非同尋常。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大考,防控動員是一道大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役中,「中國速度」給出了中國答案。
除夕之夜,解放軍聞令即動。一抹抹躍動的迷彩匯入江城武漢,匯聚起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一架架軍機騰空而起,降落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架起了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空中橋梁。
白衣執甲,火線馳援。4萬多名支援湖北地區的醫務工作者們同當地醫務人員一起,義無反顧地展開了一場人類與病毒的大對決。
10餘個晝夜,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中國速度」再次驚豔世界。
35天開放床位13000多張,累計收治患者12000人,16座方艙醫院成為抗疫轉折點,整個疫情防控日益走向有序。
「要清醒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複雜性,增強統籌抓好各項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中國速度」背後有符合國情的政治制度、突出的治理能力、雄厚的綜合國力,更有習近平胸懷全局、高屋建瓴的戰略布局。
統攬全局「兩線」作戰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
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關鍵時刻,習近平再次作出重要部署: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
在國內,密集的戰「疫」日程中,習近平接連主持召開多次重要會議,研究部署經濟社會發展等重點工作。
對春耕作出重要指示,心系「復工復產」「產業發展」,鼓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關注「脫貧攻堅」「對外開放」……
成竹在胸,擘畫有道。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謀劃指揮下,疫情防控不鬆勁,經濟社會發展也逐步開始走上正軌。
致人而不致於人。
傾舉國之力,必能共克時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 趙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