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釣魚的第二個黃金季節,尤其是過了白露以後,黃金季節中最為「精華」的一段時間。很多釣友都知道秋季魚相對好釣,為啥好釣?臨近冬季,大量進食開始長秋膘,魚的進食量變大,進食時間就會變長,有食物的淺水就成了魚必須來的地方,所以魚好釣。從氣候的角度來說,秋高氣爽,水溫溶氧比較適宜,也是魚生長最為適宜的時候。釣魚的黃金季節,雖然魚相對好釣,還是聊聊關於釣位的選擇思路,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
一、魚道
秋季是魚類覓食最為旺盛的季節,所以在釣位的選擇上應該選擇食物豐富的地方,或者選擇通往食物食物豐富區域的路上,也就是魚道。魚道,簡單來說就是魚類覓食的必經之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魚類都有魚道,草魚、鯽魚、鯉魚、青魚等中下層魚類往往都是有較為明顯的魚道,而中上層的翹嘴、鰱鱅等魚類基本就沒有魚道的概念。
比較經典的魚道相信很多釣友都知道,鏵尖、水中的島嶼、半島(半島大致可以理解為面積很大的鏵尖)、寬變窄的區域、大小水面相連的位置,這些比較特殊的地形,都是魚類覓食需要經過的地方,所以選擇這些魚道作為釣點,垂釣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這些地形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鏵尖釣左,半島釣尖,島嶼釣背風,大小水面相連釣靠近小水面的這一測,這個都是很多釣魚老司機的經驗總結。
二、食物多
除了魚道,就是食物較為豐富的地方,這個也有較多的地形可以選擇,因為不同地形對於食物能否沉積留存下來,效果是不一樣的。從食物的分布的角度來說,水草區域是首選,也是釣位的選擇中最為直接簡單的選擇方法,不過水草區域中小體型魚類居多,比如鯽魚、黃顙魚。河道的拐彎處、河道凹進岸邊的洄灣處,都是水流變緩慢利於食物沉積的地方,也是魚類覓食比較喜歡來的地方。
除了地形,外部的一些因素也會造成食物分布的不均。比如說入水口、下風口、出水口等位置,也是食物相對豐富的地方,下風口跟風向有關,出入水口更降水有關;或者持續大風過後,靠近農作物的這邊作為釣點,也是秋季經常使用的套路,因為秋季是農作物收穫的季節,而且秋季多颳風,大風很容易把種子吹到迎風的這一邊;或者岸邊有果樹、竹林,這一側也容易有較多的食物。
二、逐水溫
逐溫選擇釣點,在秋季也比較適用。因為秋季的氣候多變,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懂得了逐溫選擇釣點,就懂得了釣深還是釣淺的問題。比如說初秋,水溫高,要尋找水溫低的地方,所以釣深水或者釣陰涼的位置;到了仲秋氣溫比較適合,也是魚類覓食的高峰期,此時應該釣淺,也就是常說的秋釣邊;到了晚秋氣溫下降得比較厲害,可以釣的魚種也變少了,主要是耐低溫的鯽魚、鯉魚等魚類。中午淺水升溫快,也可以選擇食物更為豐富的淺水。所以除了選擇正確的地形,還要選擇適合的深淺遠近。就算佔了魚道,但是釣的過於深遠,也未必能釣到魚。
其實選擇釣點有三大要素,分別是逐溫、逐氧、逐食,所謂逐氧就是指哪裡溶氧足哪裡更容易有魚。但是秋季氣壓高而且氣溫適宜,導致了水中基本不會缺氧,所以秋季、冬季、早春往往不會考慮溶氧因素。喜歡請關注給個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釣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