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時代的新自然美學

2021-01-10 光明網

90年代中期以來,美學界關於自然美的討論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進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生態美學的勃興。但是,這種新的學科形態,在為自然美研究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生態美學以生態美為研究對象,表現出強烈的將自然美取而代之的企圖;甚至在某些人眼裡,生態美的出現就意味著自然美作為一個美

學概念的死亡。與此相關,隨著生態美學的出現,景觀美學、環境美學也逐漸成為美學界關注的熱點,甚至進一步衍生出自然生態學美學、景觀生態學美學、環境生態學美學等更為複雜的學科劃分。面對理論界這種狀況,我想如下的問題是不得不考慮的:這些新興學科是否具有理論的合法性;自然美作為一個更為經典的概念,它和這些學科形態之間具有怎樣的相互關聯?以此為背景,有沒有重建一種新型自然美理論的可能性?

生態美學與新自然美學

從目前情況看,當代美學對自然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主要得益於生態美學。而生態美學之所以能為自然美研究提供助力,則在於它對自然的本質有新的界定。比較言之,傳統自然美理論建立在西方近代機械自然論的基礎之上,人的活躍與物的死寂、人的主動與物的被動,是使審美活動成為可能的前提。但按照現代生態學的觀點,自然不但是有機的,而且是有生命的;不但是有生命的,而且其中的一些高級生命形態甚至是有美感的。這樣,自然就不僅僅是客體,而且有可能躍升為主體;自然美,就不單是指自然物的感性外觀,而且指向其內在的生命本質。這種生命本質,使自然美有了獨立存在、自我完成的可能性。

生態美學對自然生命本質的肯定,為自然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背景。但是,我們能否據此認為生態美可以取代自然美,或者說,對自然生態屬性的深度認知是否已使自然美成為一個可以被懸置的概念。回答是否定的。1866年,德國生物學家恩施特・海克爾第一次提出了建構生態學的設想。他認為,生態就是自然有機生命體與周圍世界的關係,生態學是研究這種關係的學科。從這種關於生態學的定位可以看出,它強調自然的生命屬性,但其落腳點卻不是具體的自然對象,而是自然物之間的有機整體性和相互關聯性。就美學的學科特性而言,無論生命本性還是事物的相互關聯性,都很難直接成為美學問題。這是因為,這門學科自從被鮑姆加通命名為感性學以來,它的一個最基本的規定就是必須指向具體對象,人的審美活動必須在具體的活生生的感性形象中進行。從這個角度看生態,它與其說是美學研究的新對象,還不如說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新觀念。它在「顯象」方面的先天不足使其在成為美學問題時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這種困難正是中國當代生態美學研究長期停留在「玄學化」層面的原因,也是當代西方學者研究生態哲學、生態倫理學,甚至生態政治學,卻很少涉及生態美學的原因。

生態美學所遇到的「顯象」的困難,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它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但同時必須申明的是,這並不能減損它在當代自然美討論中的重大意義。如前所言,這種討論為重新認識自然確立了一個新的哲學起點。正是有了這一點,傳統死寂的自然才有了獨立的審美價值,才會因內在生命的充盈而成為活的形象。李澤厚在80年代初曾經指出:「就美的本質說,自然美是美的難題。」這是講,自然由於內在生命本質的闕如,必須等待著「人化」才能成為美;而自然一旦人化,所謂的自然美也就不再屬於自然本身,而成了一種社會性的東西。這樣,自然美的存在雖然對普通人來講是一個自明的常識,但在理論上它是否存在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當現代生態學將生命屬性賦予自然,也就等於賦予了自然獨立自在的審美本質。由此,自然美在傳統美學背景下無法獨立自存的難題,也就在生態美學語境中被有效破解了。

一方面,生態美學因為「顯象」問題而讓人質疑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它又為自然美研究提供了新的背景。從這種特點看,能不能為生態補形象,將是決定它能否成為美學問題的關鍵。事實上,在日常經驗,甚至包括一些嚴肅的學術討論中,人們對生態美學的這種局限性是有清醒認識的。比如,我們談生態,往往會進一步具體化為生態景觀或生態環境。在西方,雖然直接談生態美學的少之又少,但景觀生態學美學和環境生態學美學卻被廣泛使用。這提示人們,生態美學,只有更具體地與景觀、環境這些感性的範疇聯繫在一起,或者說,只有自然的生命本質外化為感性形象,它才能成為真正的美學形態。

那麼,生態美學如何與景觀美學、環境美學建構關係?或者說,這三者是以怎樣的結構共同形成了對自然美的整體認識。關於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對生態、景觀、環境這三個概念的分析找到答案。首先,生態是自然事物的生命狀態。它雖然不一定顯現為具體的審美形象,但卻為自然美提供了本質規定。其次,景觀:它既是自然生命本身的外化形式,又必然是為人的感官而顯現的「景」和「觀」。也就是說,景觀美學與生態美學不同,它關注的是自然生命為人的視知覺呈現的外在形象。第三,環境,從詞性看,它是自然對人的環繞,是以人為中心所形成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境域,具有鮮明的為人所用的屬性。通過這種分析可以看出,當代自然美研究中使用的這些關鍵詞以及由此衍生的學科形態,具有內在的邏輯秩序和結構,即:生態講自然的體,景觀講自然的象,環境強調自然的用,它們分別在自然本質之真、自然現象之美、自然實用之善三個層面言說了自然的審美品質。在這三者之間,如果說任何一個維度的缺失都意味著對自然美理解的非完滿性,那麼它們明顯是共同構成了理解自然美的整體框架。由此也可以看到,當代美學雖然在理論的分化中產生了生態美學、景觀美學和環境美學,但這三種「美學」卻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即:建立在生態自然觀基礎上的新自然美學。

新自然美學對自然美理論的重建

新自然美學是重構自然美理論的一個設想。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然作為生命存在的新的定性,已使建立在「自然人化」基礎上的自然審美觀失去了理論意義;自然美向生態、景觀、環境三個維度的展開,則拓展了自然美研究的理論空間。那麼,這種建立在生態學背景下的自然美,會對傳統美學理論做出哪些修正呢,下面擇要論之:

首先,關於自然美的定義:按照傳統,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這一定義,對生態學時代的自然美同樣適用,但到底什麼才是「自然物的美」,新與舊的解釋卻大大不同。在傳統意義上,由於自然內在生命的缺失,所謂「自然物的美」就不在自然本身,而在人的觀照和意義的賦予;它只涉及事物的感性形式,而不涉及內容。但在現代生態學的語境中,由於自然對象擁有獨立自在的審美本質,所以它的美就首先是「美者自美」,然後才是「因人而彰」。同時,由於這種生命本質構成了自然美的內容,所以自然美就不僅在於形式外觀,而是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

其次,關於自然美的價值:自然即自然而然,它是自由的最高象徵。由此,自然美就是事物按其本性存在的自由之美,它的審美價值高於藝術及其他人工製品。比較言之,傳統的自然美,往往被視為荒蠻的存在,或者因沒有充分體現人的本質力量而被邊緣化。但新的自然觀意味著,它將從審美價值的邊緣走入中心―――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審美品格,「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審美視界,代表了美的最高理想。而作為「第二自然」的藝術及其他人工製品,則由於來自人對自然的複製和摹仿,與美的本真狀態隔了一層,是第二性的。

第三,關於美的歷史:在傳統美學的視野中,由於自然美依託人而存在,所以人類的歷史永遠早於美的歷史。但是,現代生物學和生態學的發現卻一再申明,不但人有美感,而且自然界中的高級動物也有美感。甚至植物對生存環境的選擇也有「互賞」的因素在起作用。據此,用人的歷史去限定自然美的歷史就是獨斷的,美的歷史更可能與自然生命的歷史相始終。

第四,關於人:美學這門學科在創立之初就是講人的。自然美研究不應該只關注自然對象,也應該關注人自身的自然屬性。一般而言,人是社會和精神的存在,但從本源看,他歸根結底是自然的存在。所謂的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都最直觀地體現為當下的身體性。在當代,這種關於人的自然研究有其對應的學科形態,即身體美學。在文學藝術領域的表現則是所謂的身體藝術。

最後,關於人與自然的審美關係。在生態美學的語境下,由於人與自然實現了對生命的共享,這就不但使自然獨立的審美特質被肯定,而且人與自然的審美關係也必然會發生改變。即:美不再是人的「單美」,而是人與自然的「共美」;審美活動不再是單向度的「人審自然」,而是人與自然的互動和共賞。在此,人與自然的審美關係可理解為交互主體關係,審美的實現可理解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邂逅和巧遇。當然,人與自然的互賞是一個理想化的審美方案,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從來沒有見過「自然審人」這種審美事件的發生。但是,人作為一種具有反思能力的高級生命,他不但可以站在人的立場思考問題,而且可以站在自然的立場達到對自身和對象世界的反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種建立在同情基礎上的反思和反觀,使人類中心論背景下傲慢的主體變成了謙遜的主體,也使人與自然的審美互動和共賞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第八屆熱帶森林生態學召開
    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在開幕式致辭中介紹了版納植物園高級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培訓班、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和面向東南亞招收研究生計劃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引領者計劃的戰略布局情況,強調了熱帶森林生態學研究的重要性,同時指出此次會議與黨中央加強對外開放、建設「一帶一路」的新舉措和治國方略高度吻合,是認真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舉措。
  • 十日|浙大生態學女生的三江源自然觀察日記
    通訊員 馬雯欣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攝影 王寧婧圖:王寧婧正在拍攝動物王寧婧是浙江大學生態學專業2014級學生,也是該專業的首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已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環境健康科學系攻讀碩士。今年暑假,她又參加了昂賽國際自然觀察節。從2018年7月20日開始,為期5天。昂賽位於青海省,處於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交匯之處的三江源地區。本次昂塞國際自然觀察節,由雜多縣人民政府、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單位主辦,隊伍以競賽積分的形式,通過參與隊伍隊員與當地牧民嚮導合作,進行快速調查,豐富當地物種本底信息。經初步統計,本次活動觀察到了13種哺乳動物、73種鳥類、315種植物。
  • 以「生活美學」確立藝術流派和學派的新路
    中國藝術學派要真正成立的話,中國藝術學理論要真正形成自己獨特的美學用語方式。如果從分析美學角度來看,由此要有「二階」的美學語言,因為藝術理論畢竟是針對一階的藝術現實而言的進階。當然,這裡面也包含一個「語用學」的問題,藝術語言的確立,有賴於這種美學語言的確立。
  • 著名生態學家93歲孫儒泳院士逝世,是中國動物生理生態學奠基人
    孫儒泳院士是我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提出了地理變異季節相的新概念。首次對鼠類宿主開展了生境分布、 季節消長、垂直分布和繁殖生態等種群生態學研究。
  • 陳守敏自然酊中草藥白斑遮蓋液開啟自然遮蓋新時代
    陳守敏自然酊中草藥白斑遮蓋液開啟自然遮蓋新時代 時間: 2020-08-19 17:22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中草藥遮蓋液為什麼能夠做到自然遮蓋呢?
  • 博齊奇的自然幻境:異想天開的科學藝術,感恩生命的生物美學
    自然似是一部精密的機器,其複雜性滲透到光輝燦爛的生活之中;而畫家則是一位魔術師,可以將這種複雜幻化成色彩與情感,當這些色彩與情感進入視野,我們竟忽然感到了它的平凡與質樸。 真實的自然幻境 蒂凡尼·博齊奇(Tiffany Bozic)是一位來自美國的藝術家,她的作品繼承了舊時自然博物插圖的傳統,並用高度情感化的超現實隱喻來填充色彩
  • 筆墨當隨時代 ——舒惠娟文人瓷畫的詩意美學
    筆墨當隨時代  ——舒惠娟文人瓷畫的詩意美學  文/翰藝  中國人的哲學是天人合一為主導的哲學,並因此確立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主觀與客觀、心源與造化的和諧關係。並在傳統藝術上綻放了新花。正如吳冠中所言,一件真正的藝術作品,是融入了藝術家創作情感表達的產物。就像一面鏡子,照見創作者的文人內涵和修養。
  • 重要外來種的入侵生態學效應及管理技術研究通過驗收
    10月22日,中科院院計劃財務局會同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組織驗收專家組,對動物研究所主持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重要外來種的入侵生態學效應及管理技術研究」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主持人、動物所研究員張潤志等向專家進行了專題匯報。該項目歷時五年,在入侵生物信息技術平臺建設、重要農林入侵生物的預警與控制技術以及魚類入侵生物學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 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模擬題分享_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報名條件...
    ( )A.生態學的萌芽時期B.生態學的建立時期C.現代生態學時期D.生態學的鞏固時期8.高原植物類胡蘿蔔素含量顯著增加,並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A.降低光合反應適溫親鳥的這種育雛方式體現了生物的 ( )A.生殖對策靈活性B.生殖對策延續性C.生殖對策競爭性D.生殖對策季節性20.生態學根據生物類型可分為 ( )A.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微生物生態學等
  • 自然•生活•美 | 野家院子:以自然為師的兒童美學園地
    文章來源:未來Family作者:黃啟菱【導語】臺灣臺北市的「野家院子兒童自然美學」,是一個致力於發展兒童藝術與生命教育的園地
  • 2020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試大綱資料介紹
    2020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考試大綱資料介紹一、緒論掌握生態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了解生態學的發展歷史及現代生態學的發展趨勢,了解生態學的分支學科,了解生態學的研究辦法。(一)生態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1、生態學的概念2、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3、生態學的分支學科(二)生態學的發展簡史和發展趨勢1、生態學的發展2、現代生態學的發展趨勢3、生態學的分支學科(三)生態學的研究方法1、野外調查2、實驗研究3、模擬
  • 簡約自然美學大宅,日式禪意花園庭院
    ▲ 建築面積300平,花園50平,項目地址:重慶-渝北,完工時間:2020年7月,業主時尚、新潮,崇尚自然,熱愛自由,但骨子裡也是一位充滿古典韻味的女人,這樣一個對於美學藝術、生活品質都有自己追求的屋主,設計師選擇用最天然去雕飾的設計,讓自然與居所融為一體▲ 負一層平面布置圖
  • 美學開道,連接為王,歐瑞博如何改寫智能開關歷史
    在用戶普遍看漲的智能化場景時代,推出極銳系列高級智能開關、朗銳系列奢侈級智能開關、智能場景面板MixPad的物聯網創新主角歐瑞博取代傳統電氣公司,以突破極致的設計美學和互聯互通的連接基因,重磅改寫全球電氣產業版圖第二個100年開關歷史。
  • 松下纖雅自由嵌入系列新品冰箱發布,引領廚居美學設計新潮流
    此次發布會上,松下發布了包括纖雅自由嵌入NR-W461系列產品在內的多款新品 ——採用薄型機身設計,完美嵌入市售主流櫥櫃之中,闡釋廚居設計新美學,輕鬆實現廚居一體化;為中國消費者營造更加美好的家居生活體驗。
  • 365網友整理美學原理筆記
    (填空、單選)  美學研究對象:  13、美學研究的對象應當定位在: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並通過藝術來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進而研究各種審美對象、美感經驗、審美意識、審美範疇和美學思想。  我國最早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是:王國維。(單選、填空)  學習美學的目的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審美教育的需要。
  • 2020年甘肅農業大學專升本森林生態學考試大綱
    《森林生態學》考試大綱一 緒論 考試內容:生態學、森林生態學等基本概念;學科分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歷史發展。考試要求:掌握生態學、森林生態學學科定義、生態學研究方法,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內涵。二 森林與環境 考試內容: 1.森林、環境的概念與類型  森林、環境的概念;環境的類型。2.
  • 隱於繁華,自然返璞的當代美學生活館
    PROJECT INTRODUCTION 「 當代美學生活館 」 公園
  • 2022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考研複試線、參考書等必看備考信息
    本文由新祥旭一對一王老師整理編匯,主要包括專業目錄,參考書,專業介紹、考試大綱等備考必看信息,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新祥旭師範考研,新祥旭陪伴你考研。一、專業介紹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科始建於1923年成立的動物學教研室,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
  • 一張餐墊的生活美學
    點讚數自然不少,但相熟的朋友也會建議:換張餐墊吧!起初有些大不以為然,不就是一張餐墊嘛!換不換有啥區別?  幾年前搬入新居時,懷著對新生活的渴望,在網上千挑萬選,選中一款紅黑白三色花朵相間的塑料餐墊。後來隨著陸陸續續購入藍色的西式餐盤、粉色櫻花點綴其間的日式小碗、中式描金大湯碗,的確發現,這些好看的餐具,放在豔麗的黑白紅餐墊上,好像不那麼好看了。
  • 《二十四詩品》的美學邏輯
    山居秋暝 盧輔聖繪(選自《畫說唐詩》,許淵衝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開場白   恩格斯曾說:「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產生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藝和知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