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春花謝幕時,也是鴛鴦生孩子的時間。昨天,西湖邊守護鴛鴦20年的志願者團隊致電錢江晚報,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到在西湖邊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的文明細節——餵食是出於好心,但確實會給野生動物帶去傷害。
候鳥鴛鴦定居西湖整整十年,每年生兩窩以上,出生45天後會飛……有愛的杭州人,有一個已經良性運作十年的志願者團隊,他們每年5月開始連續守護45天,保護總計超過100隻歷年來在西湖出生的野生小鴛鴦。
讓我們來看看今年這些小萌生靈怎麼樣了——「放養鴛鴦媽媽」一家和「勞心鴛鴦媽媽」一家真是讓大家操碎了心。
錢江晚報的APP浙江24小時上,「西湖邊」欄目將開始滾動記錄《2017年西湖鴛鴦守護筆記》,爭取每周都能發布西湖野生小鴛鴦萌圖、萌視頻哦。
「勞心媽媽」一家
7隻存活
5月5日第一窩,出生小鴛鴦11隻;5月7日少一隻,變成10隻;5月8日少兩隻,變成8隻;5月19日少1隻,目前7隻。
小鴛鴦每年都是5月初出生,今年的「第一窩媽媽」可勞心了。
5月19日清晨,「勞心媽媽」和7隻小鴛鴦在新新飯店對面的荷塘嬉戲覓食。保護荷花幼苗的荷塘邊界網高出水面約10釐米,「勞心媽媽」看到網外有食物,翅膀一撲,輕鬆飛躍,小鴛鴦們可著急,很難爬過去呀。這時「勞心媽媽」就會回頭看看,鼓勵它們爬網,飛回網內等待等等。
志願者們有輪班制度,胖媽值班一整個白天,戴著鴛鴦守護胸牌和望遠鏡。有遊客拍照時靠得太近,胖媽就會上前勸。
錢江晚報記者跟著胖媽一起守護了兩小時,其間都沒有遊客餵食。「志願者們勸導的次數,比10年前第一次守護西湖野生鴛鴦時少了不知道多少。大家都進步了。」志願者老張說,鴛鴦從出生到會飛,一共45天。這10來年,守護肯定超過450天了。
「放養媽媽」一家
4隻存活
「那『放養媽媽』一家在哪裡?」錢報記者問。「對面。」胖媽指指孤山林和靖墓的方向。
20日上午,「放養媽媽」一家在孤山北靠近林和靖墓的荷塘嬉戲,志願者詹先生負責在岸上一路跟隨。
「放養媽媽」一家,小鴛鴦5月9日出生時一共7隻,12日一下子變成只剩4隻小鴛鴦。「放養媽媽」可能是第一次當媽媽,沒經驗,比如它的小鴛鴦沒跟上,它也不大管,管自己遊遠,而另一個媽媽就會回頭去『咕咕』叫孩子。」
但是很多志願者也為「放養媽媽」講話:「天氣和天敵是沒辦法的。12日大雨呀,大自然就是這樣優勝劣汰,唉……」
為什麼不能餵食
志願者老蔣說,一是野生動物自找的食物是最合適的;二是投餵造成野生動物對人類的依賴,降低自身覓食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三是投餵導致野生動物過於輕信人類,容易落入不法盜獵分子之手。
小鴛鴦為何都是媽媽在照顧,鴛鴦爸爸去哪兒了?可以說它們很花心,也可以說它們去執行更多的繁殖任務了。鴛鴦本是候鳥,越冬南遷途經杭州時,每年大約7~ 8隻成年鴛鴦會留下來。